简介:目的探讨食管腺样囊性癌(ACC)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来源及预后。方法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染色,对3例食管腺样囊性癌进行病理及临床分析。结果3例食管腺样囊性癌的癌组织主要由立方形腺上皮细胞和变异的肌上皮细胞组成,呈筛孔状腔隙、管状、实体状排列,腔隙内含嗜碱性和嗜伊红分泌物;3例食管腺样囊性癌中例1表面上皮有移行;免疫组化:3例CK、H-CK、P63、S-100(浆,核)、EMA、Bcl-2均(+),例3CerBb-2(±),P53(+),例2CD117(+),AAT(±)、SMA(-),PAS/AB(+)。结论发生在食管的腺样囊性癌很少见,诊断标准及组织细胞起源建议严格定义,起源于唾腺的诊断腺样囊性癌,凡起源于其它部位或组织者应冠以腺样囊性癌。
简介:目的:探讨E26转录因子(E26transformation-specific-1,Ets-1)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住院手术的浆液性卵巢癌患者新鲜组织30例、石蜡组织40例、正常卵巢组织30例。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蛋白免疫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Ets-1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Ets-1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5%)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理参数分析发现:Ets-1表达量与卵巢癌FIGO分期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分级、CA125水平及腹水量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RTPCR显示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Ets-1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49±0.252、0.644±0.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Ets-1蛋白相对表达分别为3.967±0.787、0.970±0.1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s-1在卵巢癌组织中不同表达水平可能与其不同作用机制有关,Ets-1可能参与卵巢癌的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涎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SPA)的影像学、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1例SPA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随访26个月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SPA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涎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组织学特征与乳腺纤维囊肿性病变相似,表现为不规则的导管及腺泡分布于丰富的硬化性胶原间质中,形成模糊的小叶状结构。腺上皮细胞形态多样,有的呈大汗腺样化生,有的胞质内含丰富的嗜伊红酶原颗粒,导管上皮可以增生并伴有非典型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腺上皮EMA弥漫强阳性,导管及腺泡周同肌上皮SMA及Calponin阳性。Ki-67指数〈I%。影像学表现:彩超结果表现为边界相对清楚或不清楚的低回声团,可以探及稀疏的血流信号。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缘较光滑,与正常腮腺分界清楚,也可边界不清。结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是一种罕见的涎腺疾病主要发生于腮腺,预后较好。影像学缺乏特征表现,界限不清时易误诊为恶性肿瘤需与黏液表皮样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慢性涎腺炎等鉴别。
简介: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胃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干预作用。方法胃镜活检经病理证实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97例(男51例,女46例,男女比例1.11:1)。随机分为两组:塞来昔布组(接受塞来昔布0.2,1次/d,po)和空白对照组(不接受特异性治疗),疗程均为6mo。治疗前,治疗3mo及疗程结束各行胃镜检查1次。活检组织行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OX-2的表达。结果治疗3mo时,塞来昔布组cox-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胃粘膜萎缩程度无明显差异;疗程结束后,塞来昔布组cox-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且胃粘膜萎缩程度有所减轻,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塞来昔布可以明显抑制胃粘膜cox-2蛋白的表达,提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简介:目的研究热水灌胃导致大鼠萎缩性胃炎(CAG)胃黏膜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CAG发病机制及长期过热饮食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的关系。方法用热水灌胃55℃蒸馏水,2.5mL/d建立大鼠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选取大鼠胃窦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分别以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胃黏膜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光镜见正常组黏膜表面光滑,无糜烂,固有层无炎细胞浸润,黏膜下层无水肿,肌层无炎细胞浸润。热水组于灌胃后24wk,大鼠胃黏膜出现腺体明显缩小,黏膜肌层的平滑肌呈束状增生插入黏膜固有层中。腺体上1/3至2/3腺上皮萎缩,腺管腔增宽,胃小凹颈部黏膜宽度变窄。扫描电镜见正常组大鼠胃黏膜被纵横交错的小沟分隔成许多胃小区,呈网状,上皮细胞排列规则,被覆一薄层连续的黏液。热水组大鼠在24wk时胃黏膜细胞萎缩、腺腔增大并见出血现象;在32wk时除见胃黏膜细胞萎缩、腺腔增大更加明显外,并见大量上皮细胞脱落、细胞破损、局灶性黏膜糜烂。透射电镜见正常对照组胃黏膜腺体饱满,腺腔完整,与周围连接紧密,腺细胞形态饱满,分泌颗粒丰富。热水组24wk,腺体萎缩,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包绕腺体。腺腔不规则。腺细胞萎缩,细胞间距增大,胞质内细胞器减少,分泌颗粒减少并空泡化,粗面内质网明显扩张,可见少量细胞的胞核常染色质减少,异染色质增多,靠近核膜,出现早期凋亡现象。热水组32wk,细胞萎缩更加明显,胞质内细胞器锐减,早期凋亡现象更加普遍。结论长期过热饮食可造成胃黏膜的损伤,引起胃黏膜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损害,导致胃黏膜萎缩。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细胞学及免疫细胞化学在鉴别肺转移性腺癌和间皮源性细胞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细胞学和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96例胸腔积液中转移性腺癌和间皮细胞,在细胞学形态上的鉴别及在CEA、CK、TTF-1、KI67、CR、Vimentin中的表达。每例均制备细胞学涂片和细胞块,并用细胞块切片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96例胸腔积液中诊断腺癌42例,间皮细胞54例。结论:细胞学和CEA、CK、TTF-1、KI67、CR、Vimentin6种抗体联合检测,可鉴别诊断肺转移性腺癌细胞和间皮源性的细胞,提高了疑难病例诊断准确率。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293例老年病人不同胃部疾病:慢性胃炎(204例)、消化性溃疡(47例)、个典型增生(23例)及胃癌(19例)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不同阳性率,探讨老年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部疾病关系的特点。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法,Giemsa染色法及C^14呼气实验等三种不同方法检测Hp感染。并对比不同胃粘膜病变中Hp阳性率的差异。结果老年人Hp感染与胃炎性病变、不典型增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胃癌中的检出率较前二者低。结论Hp感染与胃粘膜炎性病变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呈正相关,Hp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是早期事件。
简介:目的初步评价塞来昔布治疗胃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过程中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胃镜活检经病理证实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78例(男41例,女37例,男女比例1.11:1)。随机分为两组:塞来昔布组(接受塞来昔布0.2,1次/d,po)和空白对照组(不接受特异性治疗),疗程均为6mo。治疗前,治疗3mo及疗程结束各行胃镜检查1次。活检组织行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ox-2的表达。治疗过程中记录胃黏膜损害、肾功能损害、血清脂蛋白水平变化及心脑血管事件。结果治疗3mo时,塞来昔布组cox-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胃黏膜萎缩程度无明显差异;疗程结束后,塞来昔布组cox-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且胃黏膜萎缩程度有所减轻,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塞来昔布组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未发现急性胃黏膜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治疗前后血清脂蛋白水平及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塞来昔布可以明显抑制胃黏膜cox-2蛋白的表达,提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逆转作用。应用塞来昔布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