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脂质沉积性肌病是神经内科一种少见肌病,观察脂质沉积性肌病的超微结构特点,探讨电镜检查对脂质沉积性肌病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线粒体病的关系。方法对7例临床上出现肌无力的患者进行肌肉活检,取股四头肌或腓肠肌进行常规电镜标本制备,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选取部位后进行超薄切片,铅、铀染色后透射电镜观察、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肌肉活检均显示肌纤维内出现大量的脂滴,脂滴排列密集,呈串珠状分布在残存的肌丝间,存在明显脂滴融合现象。1例线粒体明显异常,出现明显的结晶样包涵体。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和成纤维细胞的胞质内也能发现脂滴。1例有明显神经痛,电镜检查发现外周神经髓鞘板层分离,雪旺氏(Schwann)细胞内出现脂滴沉积。1例间质有胶原纤维增生,并可见再生肌纤维。结论脂质沉积性肌病是一组有独特超微结构特点的肌病,与线粒体异常有一定关系,电镜检查有助于该病的确诊。
简介:目的通过体外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血小板磷酸二酯酶(PDE)、核苷酸环化酶[腺苷酸环化酶(AC)、鸟苷酸环化酶(GC)]活性和环核苷酸[环腺苷酸(cAMP)、环鸟苷酸(cGMP)]水平的影响,探讨EGB抗血小板聚集的可能机制。方法采集2周内未服任何药物的3例健康志愿者肘静脉血(柠檬酸钠抗凝),血小板分离洗涤后分别观察不同浓度EGB对血小板cAMP、cGMP水平及经超声匀浆后分离的PDE、AC、GC活性的影响,并以加同等体积药物溶剂为空白对照。结果随着EGB浓度的增加,血小板cAMP水平明显增高,PDE3活性明显抑制,变化呈剂量依赖性:大剂量EGB(80mg/L)对PDE5有轻度抑制作用;不同浓度EGB对cGMP水平和PDE2、AC、GC活性均无明显影响。结论EGB通过抑制血小板PDE3活性,提升cAMP水平从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简介:目的:了解新疆二级以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的建筑布局、设备设施、清洗、消毒灭菌及管理现状。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104家新疆二级以上各医疗机构的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04家医院CSSD中,实行集中管理模式医院有50家,手术器械和口腔科器械交供应室管理的医院分别有47家和19家,建筑位置为独立平房的医院有51家,分区明确,各区域之间设缓冲区的医院分别有65家和62家,有82家医院的CSSD洁污不交叉不逆流,有56家医院CSSD配全自动清洗机,有34家医院CSSD使用绷带或线绳打包。结论:新疆二级以上部分医院存在分散式管理,建筑布局不合理,设备简陋,清洗、消毒灭菌不合要求,存在安全隐患。
简介:成年哺乳动物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后可有效再生,但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却很难再生。在分子途径促进损伤中枢神经系统轴突再生的研究中,发现了3种髓磷脂相关抑制性蛋白:Nogo、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associatedglycoprotein,MAG)、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ligodendroeytemyelinglycoprotein,OMgp)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发挥着抑制轴突生长的作用,并发现Nogo—A、MAG、OMgp存在于中枢白质的髓鞘内外环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表面,通过与共同受体NgR1特异性结合诱导生长锥塌陷并抑制轴突生长。进而提出了通过阻断NgR1复合物及其下游的信号转导途径来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的设想。本文拟对近年来关于NgR1复合物的研究加以综述。
简介:目的体外检测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物对PCI2细胞的活性作用,并探讨其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培养至第4代第7天的SD大鼠MSCs培养上清,按不同的体积百分比浓度加入到PC12细胞培养体系中,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1d和4d的细胞形态学改变;用丙二酸钠对PC12细胞造成氧化应激损伤,同时加入不同体积百分比浓度的MSCs培养上清,采用MTT法测定24h后的细胞活性.结果有突细胞/总细胞数、最长突起长度随培养时间及MSC培养上清体积百分比的增加而增加;PC12细胞氧化损伤后,加入一定浓度MSC培养上清组的PC12细胞活性较未加入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MSCs能够合成和分泌具有神经营养活性的物质,该物质能诱导PC12细胞分化并减轻氧化应激对PC12细胞的损伤.
简介:目的探讨银杏内酯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神经细胞及其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按自由落体撞击法造成TBI模型,通过木条平衡实验评价伤后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在伤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病理改变,同时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NO和水含量的改变。结果与假损伤组比,伤后第一天大鼠脑组织内MDA和NO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不同时间点脑组织的含水量显著增加(P〈0.01),伤后1周内大鼠完成木条平衡作业的能力明显受损(P〈0.05)。经银杏内酯治疗后,TBI大鼠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病理改变减轻,脑组织含水量及MDA、NO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银杏内酯可以促进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可能与早期抗氧化应激、降低NO的产生、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组织有关。
简介:目的通过分别检测并比较轻型颅脑损伤(mTBI)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在13~15分的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为临床诊断mTBI患者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43例轻、35例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GFAP含量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对比mTBI患者和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GFAP含量与头颅CT的关系。结果血清GFAP含量对鉴别mTBI患者和健康人群有一定准确性(AUC=0.726);对鉴别GCS评分在13~15分的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和健康人群有较高准确性(AUC=0.914);血清GFAP含量对鉴别头颅CT阳性和阴性患者有一定准确性(AUC=0.762)。结论血清GFAP可作为mTBI患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对鉴别颅脑损伤后头颅CT阳性和阴性患者有一定准确性,可以为减少mTBI患者头颅CT检查提供依据。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大脑皮层神经元特异性结合物的特性及应用条件。方法将接有荧光素FITC的肽段Tetl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进行染色,免疫双标法检测FITC-Tetl特异性标记神经元能力,并对其应用条件进行量化。同时以HEK及C6细胞做为对照。结果FITC-Tetl达到一定浓度(30Ixg/mL)时能特异性显示大脑皮层神经元.其几乎不与胶质细胞、HEK及C6细胞结合。过高(100μg/mL)或过低(10μg/mL)浓度均不利于神经元标记。结论Tetl能特异性结合大脑皮层神经元,该肽段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中枢神经元标记或靶向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