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TIP睡眠调控技术、电针联合药物综合治疗非器质性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组的100例非器质性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为综合疗法组:在服用舒乐安定片基础上每周两次TIP睡眠调控技术及电针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西药组:于睡前半小时口服舒乐安定片1~2片。2组均在入组时和治疗4周后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观察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值变化。结果:组内比较显示,2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显示,2组治疗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1.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7.5%,研究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效率(χ^2=7.26,P=0.011)。结论:本研究显示两种治疗方法对非器质性睡眠障碍均有效,但其改善程度不同,研究组优于对照组,这提示心理治疗、传统中医针刺治疗及联合药物等综合疗法是治疗非器质性睡眠障碍更为有效的方案,并能够较少或停用催眠药物,从而减少或避免药物的依赖。
简介:目的探讨鞍区病变相关解剖结构的形态变化规律.方法运用高场强的MR扫描机,连续观测41例鞍区病变的解剖结构改变,包括14例垂体微腺瘤、13例大型和巨型腺瘤、1例生殖细胞瘤、1例Rathke囊肿、1例颅咽管瘤和11例空蝶鞍.结果垂体柄的形态变异大,既可以偏斜,也可以折曲.垂体腺瘤、Rathke囊肿和颅咽管瘤大致呈膨胀性生长,推压周围结构;而生殖细胞瘤呈浸润性生长,周围结构很早即可出现信号改变.空蝶鞍可以发生在鞍膈下,也可以出现在鞍膈上,可分别称为Ⅰ型和Ⅱ型.结论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不能依赖于垂体柄的偏斜及垂体腺的局部高起与否.多数垂体大腺瘤周围可以识别垂体腺组织,一般呈薄片状位于肿瘤的上面、后面和两侧.Ⅱ型空蝶鞍的鞍膈薄弱,其病因与Ⅰ型不同.
简介:口腔矫治器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一种非手术治疗方式,其成本低、无创伤、便于摘戴、患者易于接受,是治疗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但治疗过程中应有全面的追踪随访及监测措施,以减少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本文对近年来口腔矫治器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目的:使用多导睡眠图来研究癫痫患者的睡眠结构特征;探索癫痫活动与睡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的成人(年龄≥16岁)癫痫患者和58例正常对照的含16导脑电图的视频多导睡眠监测图,分别以性别、发作类型对癫痫组进行分组,进一步分析比较癫痫组和对照组、男女性癫痫组、不同发作类型癫痫组的各项睡眠结构参数。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癫痫患者的WASO(16.90±14.32VS53.95±60.08,P〈0.05)%、睡眠周期次数减少(3.65±1.40VS4.19±1.25,P〈0.05)。2)与女性癫痫患者比较,男性癫痫患者的BMI(24.04±2.86VS20.08±3.01,P〈0.05)、总觉醒时间(121.63±74.73VS77.26±59.47,P〈0.05)、WASO(19.43±15.12VS12.24±11.71,P〈0.05)%、AHI增加(15.25±20.09VS7.93±16.35,P〈0.05),睡眠效率下降(76.43±15.58VS84.98±11.84,P〈0.05),N3睡眠期比例减少(11.57±8.79VS16.04±6.76,P〈0.05)。3)与全面性起源癫痫患者比较,局灶性起源癫痫患者的年龄较大(49.93±21.94VS33.25±14.42,P〈0.05),夜间癫痫活动较多(76.2%VS33.3%,P〈0.05)。4)癫痫患者的夜间癫痫发作均发生N1、N2睡眠期;IEDs在N1、N2、N3、REM睡眠期的分布分别为37.0%、40.7%、14.8%、7.4%。结论:1)男性癫痫患者更易出现睡眠结构紊乱。2)癫痫活动在NREM睡眠期较为活跃,而在REM睡眠期受到抑制。
简介: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ICD-10,选择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rTMS治疗(刺激部位为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刺激频率1Hz,刺激强度为运动阈值的100%,刺激时间50s,刺激间歇5s,连续刺激1500次),对照组使用伪刺激治疗(刺激部位、频率、时间、间歇、次数都同治疗组,有振动声音,但不产生磁场效应),2组均1次/d,连续2周。对2组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多导睡眠监测(PSG)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经rTMS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多导睡眠监测显示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及觉醒时间均明显少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1)。结论:rTMS可有效缩短入睡潜伏期,减少觉醒次数并缩短觉醒时间,延长深睡眠时间,可改善睡眠结构,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rTMS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疗效可靠。
简介:目的研究以惯性传感器测量数据识别帕金森病(PD)冻结步态(FOG)的方法及其准确性。方法用惯性传感器对正常对照者、PD患者及PD合并冻结步态患者,进行10m往返和双重任务往返行走的运动功能检测;采用改进的结合时域步态参数的频域分析方法进行测试数据分析。结果惯性传感器测试数据经改进的方法分析,显著提升了识别的敏感性(P〈0.05);针对实验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88.9%;针对冻结步态片段的敏感性为84.7%。结论惯性传感器能对PD冻结步态精准检测,改良分析方法对其的识别更加有效。PD冻结步态的早期、精准识别,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简介:目的:研究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睡眠正常者8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评估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多导睡眠监测检查患者睡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SQI(2.35±0.14)分、入睡时间(2.55±0.45)分、睡眠时间(2.36±0.19)分、睡眠效率(1.89±0.29)分,87例失眠症患者中,阴虚质18例、血瘀质30例、气郁质32例。上述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多导睡眠监测数据存在明显异常。结论: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以阴虚质、血瘀质、气郁质居多,患者睡眠质量差,需对症治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简介: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定位行闭孔神经阻滞在膀胱肿瘤电切除术中使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30例膀胱侧壁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用神经刺激器定位穿刺注药.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穿刺注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中麻醉药用量和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有1例出现大腿内收肌群收缩反应,优良率为14/15(93%);对照组有7例出现大腿内收肌群强收缩反应,优良率为8/15(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局麻药用量以及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利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行闭孔神经阻滞可以提高阻滞的成功率和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分析颅咽管瘤钙化灶的元素组成及微观结构,探索不同程度钙化间的区别。方法筛选50例颅咽管瘤病例,从肿瘤标本中分离出钙化斑块进行X-线衍射分析及X-线能量色散谱分析。结果所有钙化斑块均由羟基磷灰石晶体及一些非晶态物质构成,钙化斑块中主要含有钙、磷、碳、氧4种元素,钙、磷、碳3种元素的百分含量在不同钙化程度的分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钙、磷元素含量与钙化程度呈正相关(rp分别为0.745和0.778,P〈0.01),碳元素含量与钙化程度呈负相关(rp=-0.526,P〈0.01)。结论不同钙化程度的钙化斑块中钙、磷、碳3种元素的含量不同,3种元素含量的不同影响钙化斑块的钙化程度。
简介: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对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5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C组、D组、E组(实验组).以脑池内血液注入法制作SAH模型.对A组动物脑枕大池内注入生理盐水,对B、C、D、E组动物注入自体鲜血.分别于术后1d(B组)、3d(C组)、5d(D组)及7d(E组)处死实验组动物及对照组动物,立即取颞叶的大脑皮质分别行光镜和电镜,观察,了解其形态学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B组的神经元大部分保持完好,部分细胞有轻度的水肿.C组、D组、E组的神经元有明显的破坏,出现超微结构的改变,核固缩、浓染.实验组动物均有皮质细胞密度的减少,B组皮质细胞密度低于C组、D组、E组(P<0.05).结论SAH可引起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简介:目的观察颅内囊性动脉瘤瘤壁超微病理性结构,预测颅内囊性动脉瘤进展。方法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12例颅内多发动脉瘤(19个标本)、15例单发动脉瘤及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照组)脑血管标本的血管壁组织结构。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血管壁标本中的Ⅳ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在动脉瘤标本中可见动脉瘤壁的内皮细胞损伤、弹力板不完整或缺失及平滑肌细胞坏死,与正常大脑中动脉动脉壁有明显的差异;动脉瘤壁Ⅳ型胶原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结论颅内囊性动脉瘤壁中各层结构的形态及分布特点与正常大脑中动脉动脉壁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是颅内囊性动脉瘤容易破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