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研究中,作者调查了以慢性炎症和内皮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白塞病(BD)患者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的情况。14例BD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被纳入本研究。采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研究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与健康对照者相比,BD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高(P=0.014)。BD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M),即在血糖正常的稳态条件下测量的葡萄糖利用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4.09±0.16mg/(kg·min)vs5.60±0.27mg/(kg·min),P=0.001]。C反应蛋白(CRP)水平而非血沉(ESR),与胰岛素抵抗显著相关(CRP:rs=0.589,P=0.27;ESR:rs=0444,P=0112),未发现M值与ESR或CRP有关系。作者推测BD患者存在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可能是BD的炎症和内皮功能异常导致了这一系列不同后果。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主因外阴红斑伴痒痛6年,于2014年11月21日就诊。6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侧阴囊皮肤出现一绿豆大“疖肿”样皮损并化脓,自行处理并好转后于原部位出现瘙痒性红斑,逐渐向周围扩大,偶有渗出、结痂,时有轻度瘙痒、辣痛感,反复搔抓后红斑处糜烂;于多家医院按湿疹予外用药治疗(具体不详),症状可稍缓解,但皮损从未完全消退,渗出与干涸交替。红斑渐向周围扩大,逐渐累及阴茎及左侧阴囊、阴阜。患者既往体健,无系统性疾病。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20岁。主因面颈部、躯干、四肢丘疹6年余,于2013年5月就诊。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前胸部出现粟米大淡红色丘疹,无自觉症状。后皮损逐渐增多,累及颜面部、颈项部、双侧腋窝、腹部、背部及四肢。皮损夏季明显发红,冬季色泽变淡。颈部皮损曾在外院行CO2激光治疗,效果不佳,遗留点状增生性瘢痕。患者既往体健;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下眼睑、颈项、躯干、双腋窝、双上肢屈侧、双下肢近端皮肤密集分布淡红色或肤色扁平丘疹,直径2~3mm,表面光滑,质硬,互不融合,无触痛。颈部及前胸部可见CO2点激光治疗后遗留多处粟米大凹陷性或增生性瘢痕,部分瘢痕相互融合(图1a-1d)。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生化、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及梅毒抗体均未见异常。上胸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轻度角化过度,真皮上部多个嗜碱性细胞组成的条索状小团块及管腔样结构,管壁为单层或双层上皮,腔内有嗜酸性物质(图2)。诊断:泛发性发疹型汗管瘤。由于本例患者为瘢痕体质,既往在外院行CO2激光治疗,术后瘢痕明显,遂考虑行保守治疗:维生素A胶丸2.5万U口服,每日2次;外用0.1%阿达帕林凝胶每晚睡前点涂。治疗6周后效果不明显,遂改为阿维A胶囊20mg、维生素E胶丸100mg口服,每日1次。3个月后原有皮损仍未见明显消退,亦无新发皮损。由于皮肤、黏膜干燥等不良反应,患者拒绝继续口服药物,外用0.1%阿达帕林凝及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外涂颈部瘢痕处,抑制瘢痕增生。定期电话随访,截至发稿时患者自诉皮损无明显消退。
简介:报告1例新生儿先天性无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患儿男,14天,出生后皮肤干燥、脱屑,间断发热2周。躯干皮肤病理显示皮肤萎缩变薄,真皮层未见明显的毛囊、汗腺及皮脂腺等皮肤附属器,小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简介:目的探讨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外治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0月广元市中医医院门诊治疗的86例AD患儿按1∶1配对,采用SPSS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外搽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对照组外用他克莫司软膏,均2次/d,疗程6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74%(P>0.05);两药对AD皮损形态和瘙痒治疗前后差值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97,P>0.05;t=0.586,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4.65%,对照组复发率达23.08%,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他克莫司软膏、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对儿童AD红斑、肿胀、鳞屑、瘙痒等症状均有改善,前者易加重瘙痒降低AD患儿依从性;后者复发率低、顺应性好,临床应用前景可期。
简介:31岁男性患者,全身反复出现红斑、结节伴肢端麻木感8年。体格检查:全身皮肤散在直径1~5cm淡红至紫红色斑片和结节。双侧颈部及腹股沟可触及数个直径<1cm的淋巴结。双手尺侧及双足深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腱反射减弱。四肢肌电图检查示:获得性多灶性感觉运动神经病。PET-CT提示淋巴瘤。右肘尺神经组织病理示:弥漫增生的淋巴样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CD3、CD5、TIA-1均阳性,Ki-67约40%~70%阳性。TCR克隆性基因重排阳性。左小腿皮肤结节组织病理:表皮和真皮浅层、皮肤附属器及部分血管周围较多异形淋巴样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示:CD3、CD5、GrB、TIA-1均阳性,Ki-67约40%阳性。诊断为:(1)非霍奇金淋巴瘤IVB期;(2)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3)神经淋巴瘤病。治疗:先后采取吉西他滨+培门冬酶、DICE、CHOP、EPOCH+来那度胺、BECOP+西达苯胺等化疗方案,目前口服西达苯胺治疗,原皮损逐渐消退,但双小腿仍有新发结节,总体病程缓慢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