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建立皮肤-显微工作平台,将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等环节有机整合,是皮肤疾病精准诊疗的关键。“精准皮肤诊疗室”将诊断室、病原体检查室、病理室等相关功能集中、浓缩与结合,一体化同步完成,主要设备为皮肤和显微,初衷和最终目的是建立一支学习性临床研究团队。“精准皮肤诊疗室”从概念到实践不断完善其内涵。

  • 标签: 精准治疗 皮肤镜 显微镜 荧光染色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 简介:皮肤是近年来皮肤病诊断的新兴技术,是一种非侵袭性、患者接受度高的检查手段。它不仅能够放大皮损,而且可以观察到一定深度的表皮下结构,弥补肉眼观察的局限,在不进行皮肤活检等有创检查的前提下鉴别肉眼难以区分的皮损。皮肤的应用起始于色素痣和黑素瘤等色素性皮肤病的诊断,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非色素性肿瘤、血管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毛发疾病、甲病等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皮肤的研究为皮肤病诊断学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皮肤也已成为皮肤科医师不可或缺的诊断工具之一。

  • 标签: 皮肤镜 毛发镜
  • 简介:目的了解儿童纵行黑甲的皮肤特点,探索通过皮肤模式分析诊断儿童纵行黑甲的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5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的50例纵行黑甲患儿,分析其术前皮肤模式,对其中42例患儿行手术治疗,分析其术中皮肤模式。结果术前皮肤检查为灰色模式的8例患儿,均未行手术治疗,行手术治疗的42例患儿,术前甲板皮肤显示棕色条带的4例术中皮肤为棕色模式,组织病理证实为雀斑样痣。术前皮肤显示黑色条带的7例,术中表现为规则的棕色模式伴有色素球及色素斑,组织病理证实为甲母痣。术前显示规律的棕色线条组成的条带18例,术中皮肤为规则的棕色模式伴有色素球14例,规则棕色模式4例,组织病理分别证实为甲母痣和雀斑样痣。术前显示规律的棕色线条组成的条带伴色素球13例,术中皮肤为规则的棕色模式伴有色素球,组织病理证实其中12例为甲母痣,1例为黑素细胞活化。结论术前及术中皮肤检查及模式分析对儿童纵行黑甲的诊断具有显著意义。

  • 标签: 黑甲 纵行 皮肤镜 组织病理 儿童
  • 简介:甲是皮肤的重要附属器之一。除黑素细胞性甲病外,甲的病理改变还见于外伤、感染、严重全身疾病或其他皮肤病等。皮肤的应用有利于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本文主要对非黑素甲病如感染性、炎症性、外伤性甲病、甲下肿瘤等的皮肤表现进行综述。

  • 标签: 皮肤镜 甲病
  • 简介:皮肤附属器肿瘤是一类在形态上分化起源于单一或多个皮肤附属器结构的良、恶性皮肤肿瘤。大多数皮肤附属器肿瘤临床上并不多见,容易误诊,皮肤可以帮助提高诊断的正确率。目前,有关皮肤附属器肿瘤的皮肤下表现文献报道不多,本文通过综述文献报道的皮肤附属器肿瘤的皮肤下特征,探讨其与组织病理的关系。

  • 标签: 皮肤 附属器肿瘤 皮肤镜
  • 简介:目的:总结基底细胞癌的皮肤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利用无创手段诊断该病的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组织病理确诊为基底细胞癌的皮肤图像。结果:23例患者全部具备基底细胞癌的经典指征,皮肤下各主要指征按照出现频率的大小依次为:大的蓝灰色卵圆巢、分支状血管、短小的毛细血管扩张、蓝黑色斑片、白色无结构区、蓝白幕,一半以上的病例均出现这些特征。大的蓝灰色卵圆巢、蓝白幕和短小的毛细血管扩张在重度色素组基底细胞癌中出现频率明显高于轻中度色素组(P值均〈0.05)。结论:皮肤能明显提高基底细胞癌的早期诊断率,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 标签: 基底细胞癌 皮肤镜 早期诊断
  • 简介:例1,男,37岁。面颈、双上肢多发暗红色丘疹伴瘙痒5个月。皮肤科情况:面部、颈部、双上肢泛发孤立红色丘疹,粟粒至黄豆大小,质韧。例2,女,53岁。臀部红色丘疹2年。皮肤科情况:面部、颈部、肘部、臀部皮肤可见散在红色、暗紫色丘疹、斑块,约豆粒至钱币大小,有浸润感,质韧。两例患者皮肤下均可见橘黄色无结构区、白色线条及白色瘢痕样色素减退、线状血管及线状分支状血管;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可见大量上皮样细胞组成的'裸结节',结节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散在的多核巨细胞。诊断:皮肤结节病。

  • 标签: 结节病 皮肤镜 诊断
  • 简介:皮肤可以直接放大观察皮肤损害、识别细微皮损线索,协助皮肤科医师确立临床诊断并进一步作为疗效监测的手段,目前已越来越广泛应用于皮肤科临床实践。真菌性皮肤病临床表现多样,涉及病种多。皮肤在皮肤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皮肤镜 真菌病 紫外光 荧光染色
  • 简介:目的探讨斑秃患者皮肤征象表现及其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消失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初诊或复发后初诊斑秃患者的初始皮肤征象以及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消失的顺序,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斑秃发病男女比例相近,平均发病年龄为26.5岁,平均病程为32.6个月,临床类型以斑片型多见;斑秃患者皮肤征象出现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黄点(87.5%)、黑点(82.5%)、断发(77.5%)、短毳毛(76.25%)、感叹号发(45.0%),黄点、断发、短毳毛与斑秃病程呈负相关,感叹号发与轻拉发实验呈正相关,黑点、断发、感叹号发两两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二苯环丙烯酮(DPCP)组患者随访期间内均未见明显新生毛发,而另外3组有1种或以上皮肤征象消失的患者均伴有新生毛发增多.复方甘草酸苷组、复方倍他米松组、口服激素组中4种征象(黄点、黑点、断发、感叹号发)均有.患者治疗后征象最先消失比例最高的为感叹号发,平均时间为治疗后7.3周,第二消失比例最高的为黑点,平均时间为7.6周,第三消失比例较高的为断发,平均时间为8.2周,最后消失的为黄点,平均时间为8.4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叹号发与病情活动度呈正相关,DPCP组患者病程长,病情活动度少,以重型及难治型患者占大多数,治疗起效慢.治疗后皮肤征象的消失与治疗方法无关,与治疗起效时间有关,开始起效时间约在7.3周左右.超过随访时间所有征象均未消失的患者,说明病情活动未得到控制,需调整治疗方案.治疗起效后毛囊重新进入生长期,引起感叹号发首先消失,随之黑点、断发亦消失。

  • 标签: 斑秃 皮肤镜 感叹号发 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10%KOH法、乳酸酚棉蓝染色法、龙胆紫染色法直接检糠秕马拉色菌的阳性率。方法:临床上拟诊为花斑糠疹或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的患者共计520例,对其中392例花斑糠疹患者采用钝刀刮屑取材,对128例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患者采用平口钳捏挤法取材,并对同一患者的同一部位所取标本分别进行10%KOH、乳酸酚棉蓝染色、龙胆紫染色处理,比较检出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拟诊为花斑糠疹的患者,经乳酸酚棉蓝染色与龙胆紫染色后标本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7.9%、96.7%)高于用10%KOH处理(90.5%)的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值分别为19.83、12.30,P值均〈0.05);经乳酸酚棉蓝染色与龙胆紫染色后标本检测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2=1.22,P〉0.05)。拟诊为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的患者,经乳酸酚棉蓝染色与龙胆紫染色后标本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2.2%、85.9%)高于用10%KOH处理(58.6%)的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值分别为38.93、23.88,P值均〈0.05);经乳酸酚棉蓝染色与龙胆紫染色后标本检测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2=2.57,P〉0.05)。乳酸酚棉蓝染色法较龙胆紫染色法在操作过程、阅片时间上更迅捷、方便。结论:拟诊为花斑糠疹或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的患者宜采用乳酸酚棉蓝染色直接检。

  • 标签: 糠秕马拉色菌 直接镜检 阳性率
  • 简介:目的:建立适用于调查现场阴道毛滴虫湿片检测的质控方法。方法:比较多种染色方法,并优化滴虫染色检法的条件,选择最佳的验证方法与现场湿片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吖啶橙染色的观察效果最好,与现场湿片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到94.7%。结论:吖啶橙染色检方法可以作为阴道毛滴虫病的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 标签: 阴道毛滴虫 湿片法 吖啶橙染色法 培养法
  •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在尖锐湿疣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疑似尖锐湿疣的136个皮损分别进行医生肉眼判断、皮肤检查、组织病理诊断,以组织病理为诊断金标准,并对前两种诊断方法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医生临床肉眼判断的敏感性为94.26%,特异性为35.71%,准确性为88.24%;皮肤检查的敏感性为96.72%,特异性为85.71%,准确性为95.59%。两组方法判断结果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18),准确性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在尖锐湿疣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敏感性同临床肉眼判断,特异性及准确性优于前者,无创、耗时、花费优于组织病理。

  • 标签: 尖锐湿疣 临床肉眼判断 皮肤镜检查 组织病理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反射式共聚焦显微(RCM)1995年开始在皮肤科应用,可以实现皮肤活体的细胞水平成像。经过20余年的发展,RCM技术在皮肤病筛查、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皮肤病和皮肤美容治疗评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就RCM技术的优势、应用现状以及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进行评述。

  • 标签: 共聚焦显微镜 反射式 应用 挑战
  • 简介: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是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的皮肤成像设备,具有高分辨率、实时动态成像等特点。其可以在生理状态下在细胞水平上观察皮肤的正常结构及异常改变而无需创伤性的皮肤取材、固定、染色等程序。该技术在皮肤科的应用日趋广泛,在辅助皮肤病诊断、鉴别诊断和排除诊断、皮损动态演变的随访观察和疗效评估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皮肤科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

  • 标签: 共聚焦 显微镜 皮肤
  • 简介:目的:分析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筛查(TCT)异常的孕妇,行阴道下活检诊断孕妇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初次检查的孕14—35周、1年内未进行过TCT的孕妇,先行TCT筛查,对TCT结果异常者,在知情并签字同意后进行阴道检查和阴道下宫颈活检。结果:TCT筛查的孕妇10857例,TCT结果异常978例,发生率为9.008%,TCT异常者中195例行阴道检查,下图像符合率93.0%(181/195),阴道拟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119例,CINⅡ24例,CINⅢ或宫颈鳞状细胞癌(SCC)52例。活检病理结果提示宫颈炎及CINI121例、CINⅡ28例、CINm33例、宫颈细胞癌(SCCI)13例。3例孕妇因宫颈局部压迫止血无效行创面缝合止血,未发生其他与阴道检查和宫颈活检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1年内未进行TCT筛查的孕妇进行TCT检查是必要的,对TCT结果异常者应进行阴道检查,阴道检查拟诊CINI及更高级别宫颈病变的孕妇,建议行宫颈活检以明确病理学诊断。

  • 标签: 妊娠并发症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阴道镜检查 活组织检查
  • 简介:脱发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的症状,脱发病因复杂、病种繁多,治疗也不尽相同。脱发疾病的诊断,除了需要对毛发生理、疾病分类和各脱发疾病的临床表现有深入的理解,还要结合相关检查所获得的辅助诊断信息,尤其是毛发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目前,毛发和头皮组织病理的应用在国内还在起步阶段,但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将常见脱发疾病的临床特征、毛发以及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结合,探讨脱发疾病的准确诊断。

  • 标签: 脱发 诊断 毛发镜 组织病理
  • 简介:皮肤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confocalJaseFscanningmicroscopy,CLSM)俗称皮肤CT,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它以激光作为点光源对皮肤进行逐层扫描,获得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组织影像学图像改变,再根据表皮及真皮浅层组织的影像学改变对皮肤疾病进行辅助诊断。

  • 标签: 扁平苔藓 组织病理 显微镜 共聚焦激光扫描
  • 简介:皮肤是一种无创性的诊断工具,携带和使用方便。在毛发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疗效判断工作中意义重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理活检的概率。应用于斑秃与其他非瘢痕性脱发如拔毛癖、头癣的鉴别诊断、瘢痕性和非瘢痕性脱发的鉴别、急性弥漫性脱发如弥漫性斑秃和急性休止期脱发的鉴别诊断等。总结和介绍了皮肤在非瘢痕性脱发中应用的经验和意义。

  • 标签: 皮肤镜 脱发疾病 非瘢痕性脱发
  • 简介:在体反射式共聚焦显微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可以获得细胞水平分辨率的水平扫描皮肤图像。在炎症性皮肤病常用光下炎症模式基础上明确了四种主要反射共聚焦显微炎症模式,以这四种主要炎症模式的“主要”特征和“次要”特征为主干可能进行模式诊断,基于这些模式诊断标准的明确将有可能通过深度学习的模型达到智能诊断的目的。

  • 标签: 炎症性皮肤病 共聚焦显微镜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