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男性10岁患儿,颈部、腋窝、腹股沟反复红斑、丘疹、鳞屑1年。皮肤科情况:颈周及腋窝散在鳞屑性红色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双侧腹股沟区可见境界相对清楚的大片红斑,表面相对湿润,鳞屑不明显,其中腹股沟内侧皱褶处局部浸渍,腹股沟区红斑周围、股内侧散在鳞屑性红色丘疹;头皮、躯干及四肢无类似皮损;指(趾)甲未见异常。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可见Munro微脓肿,棘层肥厚,表皮突向下延伸,真皮乳头处小血管增生,部分区域充血,真皮上部血管周围单一核细胞浸润。最后诊断:侧银屑病。

  • 标签: 银屑病 屈侧 儿童
  • 简介:皮肤镜是近年来皮肤病诊断的新兴技术,是一种非侵袭性、患者接受度高的检查手段。它不仅能够放大皮损,而且可以观察到一定深度的表皮下结构,弥补肉眼观察的局限,在不进行皮肤活检等有创检查的前提下鉴别肉眼难以区分的皮损。皮肤镜的应用起始于色素痣和黑素瘤等色素性皮肤病的诊断,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非色素性肿瘤、血管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毛发疾病、甲病等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皮肤镜的研究为皮肤病诊断学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皮肤镜也已成为皮肤科医师不可或缺的诊断工具之一。

  • 标签: 皮肤镜 毛发镜
  • 简介:对称性药物相关性间擦部及侧疹(symmetricaldrug-relatedintertriginousandflexuralexanthema,SDRIFE)是2004年提出的一个新病名,是药疹的一个特殊表现。本文介绍了名称的由来、与狒狒综合征的关系、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

  • 标签: 间擦部及屈侧疹 药物相关性 对称性
  • 简介:背景:约10%的红斑狼疮(LE)是由药物引起的。超过60种不同的药物可引起医源性LE。作者报道3例由特萘芬引起的LE。观察:3例疑似皮肤真菌感染的患者在接受特萘芬治疗后7周内,出现皮肤亚急性LE。患者的病史分别为干燥综合征、肺癌和Kikuchi病。在停用特萘芬15周内,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讨论:早先曾报道16例由特萘芬引起的LE。包括13例女性。中位年龄54岁。报道中10例先前曾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5例以前患有LE。

  • 标签: 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特比萘芬 KIKUCHI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皮肤真菌感染 干燥综合征
  • 简介:目的:对比乳胶凝集免疫浊法(3TP法)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梅毒抗体的效果。方法:对TPPA法检测的血清标本共291例(阳性191例,阴性100例),均采用乳胶凝集免疫浊法进行平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91例标本的检测结果提示,乳胶凝集免疫浊法与TPPA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977,P〈0.01)。结论:乳胶凝集免疫浊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特点,适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简便又快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清梅毒抗体 乳胶凝集免疫比浊法 自动化检测
  • 简介:目的:评价口服特萘芬联合外用柳烯酸溶液治疗手、足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临床确诊的入选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口服特萘芬片剂联合外用柳烯酸溶液14天,B对照组口服特萘芬片剂14天,C对照组外用柳烯酸溶液14天.采用开放、随机对照的平行研究,分别于治疗停药时、停药后2周、停药后6周随访,对各组的临床疗效、真菌学疗效进行分析.结果:①临床疗效:停药后6周时A组手足癣患者的有效率和治愈率高达92.86%和82.14%,与B组(92.59%和77.78%)比较无明显差异,与C组(74.07%和18.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真菌学疗效:停药后6周时A组手、足癣患者的真菌清除率最高为92.86%,与B组(85.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40.7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特萘芬片剂联合外用柳烯酸溶液14天疗法治疗手、足癣疗效高、疗程短、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足癣 特比萘芬 柳烯酸溶液
  • 简介:目的:比较B和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E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5例阴道异常出血、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或不孕的患者进行阴道B及宫腔镜检查,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计算两种方法与最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结果:阴道B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的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62.50%、77.92%、87.05%、12.95%、22.08%。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89.41%、92.68%、96.70%、3.30%、7.32%。结论:阴道B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病理的符合率较低,因其无创、方便和快捷,可作为子宫内膜息肉术前筛查和术后随访的手段。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具有更高的病理符合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其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宫腔镜 诊断 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患者采用B引导下穿刺进行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有效治疗术后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医院进行剖宫产,并且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共56例。试验组产妇选择B引导下穿刺手段进行治疗,对照组产妇常规治疗。结果:试验组产妇中无效及总有效情况分别为2例(7.14%)、26例(92.86%),对照组产妇中无效及总有效情况分别为7例(25.00%)、21例(75.00%),试验组产妇中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中拆线时间、体温高峰及住院时间平均值分别为(7.02±0.71)d、(36.63±0.28)℃、(4.01±2.93)d,对照组产妇中拆线时间、体温高峰及住院时间平均值分别为(9.82±0.93)d、(37.72±0.69)℃、(9.53±1.4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中硬结及红肿渗液情况分别为2例(7.14%)、6例(21.43%),试验组产妇中硬结及红肿渗液情况分别为12例(42.86%)、23例(8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发剖宫产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多种多样,临床上采用B引导下穿刺技术进行治疗时,可使产妇切口感染情况得到显著改善,有利于产妇的康复,在临床上值得重视。

  • 标签: 剖宫产 B超引导下穿刺 子宫切口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包括带状疱疹(Hz)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1],以往的治疗多采用抗病毒药、镇痛药及神经阻滞疗法,疗效欠佳,尤其对中老年患者效果更差.我院自1998年10月在皮肤科和疼痛专科门诊应用中西药物联合激光(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仪SuperLizerHA-550,简称SL)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82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超激光治疗 中西药联合 中老年 临床观察 神经阻滞疗法
  • 简介:目的检测慢性荨麻疹(CU)患者血清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抗原肠毒素A(SEA)、肠毒素B(SEB)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TssT-1)的特异性IgE(sIgE),分析该抗原sIgE与慢性荨麻疹相关性,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6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金葡菌抗原SEA、SEB和TssT-1的sIgE水平,分别进行金葡菌抗原(SEA、SEB、TssT-1和SEA/SEB/TssT-1)sIgE比较,并将其浓度与病情程度评分(UA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U患者血清中金葡菌抗原(SEB、TssT-1和SEA/SEB/TssT-1)sIgE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葡菌抗原(SEA、SEB和SEA/SEB/TssT-1)sIgE水平分别与CU病情轻中重度和荨麻疹活动评分(Urticariaactivityscore,UAS)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金葡菌肠毒素A、肠毒素B和TssT-1sIgE水平升高,可能与其慢性病程及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金葡菌超抗原 超抗原肠毒素A 肠毒素B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特异性IGE
  • 简介:目的:探讨氟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全麻患者拔管期应激反应和耐管的影响。方法:110例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静复合全麻。对照组:手术前无超前镇痛,观察组:在手术前给予患者氟洛芬酯超前镇痛。结果:在拔管时,观察组患者HR、MAP低于对照组患者HR、MA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手术结束和拔管时,两组患者的血糖和皮质醇均高于用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血糖和皮质醇浓度低于对照组患者血糖和皮质醇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耐管评分和拔管后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耐管评分和拔管后疼痛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全麻患者中采用氟洛芬酯超前镇痛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糖和皮质醇浓度,减少患者拔管后疼痛,提高患者预后。

  • 标签: 氟比洛芬酯 超前镇痛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 应激反应 全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