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通过本实验证明s/z比值在聋儿言语呼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在上海市随机选取4-17岁640名健听儿童,从国内外数家康复中心随机选出共29名配戴助听器且采用腹式呼吸的聋儿接受s/z测试,以及30名接受胸式呼吸训练的配戴助听器聋儿.方法采用"实时言语矫治仪"进行测试,令受试者先发/s/音,然后发/z/音,均符合最长声时的发音要求,然后求其比值.结果s/z比值不受年龄、性别的影响,且聋儿组康复训练前后s/z比值有着显著性差异,胸式呼吸的s/z比远大于腹式呼吸组.结论s/z比值能够进一步检测出聋儿言语呼吸不协调的问题,为制定康复方案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同时证明胸式呼吸不仅使得聋儿的言语呼吸支持不足,而且造成呼吸和发音系统的严重不协调.
简介:目的探索不同f2/f1比值对DPOAEs幅值的影响,寻找最佳的测试参数,以得到最大的DPOAEs测值.方法对12例(24耳)正常青年人进行不同f2/f1比值条件下的DPOAEs幅值测试.结果当f1/f1=1.220时,DPOAEs幅值最大(P<0.05或P<0.01).当f2/f1=1.232时,除了f2=2002Hz处以外,其DPOAEs幅值与f2/f1=1.220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f2/f1值的DPOAEs幅值均较低,多数测值与f2/f1=1.220时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f2/f1=1.220~1.232时,DPOAEs测值最大,此范围为最佳测试参数值.
简介:目的探讨听力损失对脑葡萄糖代谢活动的影响.方法对12例有听力损失但无耳鸣患者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研究,其中2例双耳全聋,10例双耳中度聋.分别在静息(视听封闭)和声刺激(2kHz短纯音130dBSPL)条件下进行PET成像.与13例听力正常者在静息条件下和4例听力正常者在声刺激条件下的PET作对照.PET示踪剂为18F标记的去氧葡萄糖(18F-FDG).用专门统计分析软件(SPM)以及感兴趣区技术(RO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例全聋患者的听皮层葡萄糖代谢活动显著低于正常人(P<0.001),而视皮层及体感皮层的代谢活动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另10例听力下降患者的听皮层代谢活动低于正常人(P<0.05),声刺激后听皮层兴奋区域显著大于正常人(P<0.001).提示听力下降引起听皮层神经元葡萄糖代谢活动的相应下降,但与听力下降相邻频率的声刺激却引起相应听皮层的代谢活动的显著增加,而且兴奋区域扩大.表明听皮层发生了功能重组.全聋患者的结果提示,视觉功能显著增强了,这是系统间功能重组的重要证据.结论PET作为新型脑功能成像仪器,为研究听觉与脑功能提供了新方法,为听系功能重组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提供了有力证据.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分娩镇痛以及产时护理对阴道分娩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1号—2015年3月1号收治的50例应用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作为观察组,随机的选择同一时间没有进行分娩镇痛的5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产时护理的方式对对照组产妇进行护理,在常规产时护理的方法和程序的基础上,采用麻醉常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的方式对观察组产妇进行护理。对两组产妇的活跃期烦躁和剖宫产率进行比较。结果在观察组产妇中有4例出现活跃期烦躁,占到了8%的比例,对照组组产妇中有38例出现活跃期烦躁,占到了76%的比例,两组产妇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产妇中有2例为剖宫产,占到了4%的比例,对照组组产妇中有11例为剖宫产,占到了22%的比例,两组产妇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娩镇痛的方式能够使产妇的产程得以明显缩短,同时还可以使产妇烦躁、焦虑情绪以及分娩的痛苦得以减轻,提高阴道分娩率,并且对剖宫产率进行有效的控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简介:目的验证聋儿在口语发展过程中获得呼吸支持的重要性,建立学前和学龄低、中、高年级儿童的最长声时(MPT)常模;体现最长声时在聋儿言语呼吸中的指导价值;证明腹式呼吸较胸式呼吸能够提供更多的言语呼吸支持.方法在上海市随机选取4-17岁640名健听儿童,从国内外数家省康复中心随机选出共29名配戴助听器且采用腹式呼吸的重度聋儿,以及25名接受胸式呼吸训练的重度佩戴助听器聋儿.方法:根据每个实验目的进行最长声时分组测试,测试设备采用"实时言语矫治仪".结果(1)最长声时在不同年龄组及性别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2)耳聋组接受康复前,最长声时显著低于健听组,经过一年康复之后,最长声时重复测量显著高于健听组;(3)耳聋组胸式呼吸的最长声时明显短于腹式呼吸.结论最长声时作为衡量言语呼吸质量的最佳指标之一,可以在聋儿康复中得到广泛应用,以指导聋儿在言语过程中建立自然的腹式呼吸方式.
简介:目的:探索眼部运动时,面部相关联部位运动的特点,为评价周围性面瘫时面部联动提供参考。方法健康志愿者22人(45-60岁),利用自行设计的“基于运动捕捉的面部运动三维动态定量分析系统”记录并分析“用力抬眉”“用力闭眼”两个表情动作中,面部相关标记点的运动,使用移动距离(Smax)及运动速率(Vmax)两个参数描述其运动。结果1.“用力抬眉”动作,眉弓点左9.75mm,24.11mm/s,右10.14mm,25.87mm/s;除眼周标记点外,余标记点均有运动,移动距离为3.65mm至4.46mm,鼻唇沟点的运动速率明显大于其他标记点,左60.60mm/s,右62.70mm/s。口角点、鼻唇沟点运动距离、速率与眉弓点对应参数间线性相关关系强。2.“用力闭眼”动作,上眼睑点移动距离和速率最大,左10.56mm,87.68mm/s,右10.54mm,81.83mm/s。除眼周标记点外,余标记点均有运动,移动距离1.58mm至1.92mm,运动速率分布于11.40-14.76mm/s。口角点、鼻唇沟点运动距离、速率与上眼睑点相关参数线性相关关系差。结论健康人进行眼部主动运动时,会引起面部其他标记点发生运动,其获得最大距离、最大速率的时间一致,用力闭眼动作中运动幅度最大的点在口角点,用力抬眉动作速率最大点在鼻唇沟点,运动距离最大的点在下唇中点。
简介:目的:定量描述口部运动时,与其相关联的面部标记点运动,以探索评价面瘫、面肌联带运动的三维定量新方法。方法健康志愿者22人(45-60岁),利用“基于运动捕捉的面肌运动三维动态分析系统”,采集“用力示齿”、“向右上拉口角”、“向左上拉口角”、“微笑”四个表情动作时,面部相关联标记点(眉弓点、上下眼睑点、内眦点、外眦点)的运动,以最大移动距离(Smax)和最大速率(Vmax)两个参数描述。结果1.口周运动为主的表情动作中,面部其他部位标记点均有运动,且与位于口周的标记点在某一表情运动中其达到Smax或Vmax的时间分别是一致的。2.“用力示齿”动作:Smax下眼睑点(左3.93mm,右4.15mm)>外眦点>上眼睑点>眉弓点>内眦点(左1.59mm,右1.53mm);Vmax眼睑点左上(42.643mm/s)>余眼睑标记点(31.58mm/s-37.62mm/s)>外眦点>眉弓点>内眦点(左11.71mm/s,右11.09mm/s)。3.“微笑”动作:Smax及Vmax上眼睑点(左3.05mm,36.14mm/s;右2.53mm,28.90mm/s)>下眼睑点>外眦点>眉弓点>内眦点(左0.69mm,7.22mm/s;右0.77mm,7.80mm/s)。4.“向右上拉口角”动作,Smax及Vmax外眦点及下眼睑点右侧明显大于左侧,内眦点右侧略大于左侧,上眼睑点、眉弓点左侧略大于右侧。5.“向左上拉口角”Smax及Vmax外眦点、上眼睑点、下眼睑点左侧明显大于右侧,余标记点左侧略大于右侧。结论健康人进行口部运动时,会引起面部其他部位标记点发生相关联的运动,其达到Smax或Vmax的时间分别是一致的。在同一表情动作中,上、下眼睑点及外眦点的Smax、Vmax大于内眦点、眉弓点。Smax及Vmax的较小值出现于“微笑”动作内眦点;较大值出现于“用力示齿”动作下眼睑点。“向左上拉口角”动作同侧面部标记点Smax及Vmax均大于对侧相对称部位标记点。表�
简介: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筛查时其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他们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00名听障儿童父母在子女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筛查时进行评价。将SCL-90各因子的得分与中国常模相比较。结果听障儿童父母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7个因子的得分均低于中国常模,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O.05)。结论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筛查时其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正常。
简介:目的探讨对正常青年进行姿势描记时,不同站立条件下头部后仰对其姿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34名健康青年人进行四种站立条件下的姿势描记仪检查,分别为:①站立于坚硬平板、头部直立;②坚硬平板、头部后仰50~55°;③海绵垫、头部直立;(多海绵垫、头部后仰50~55°。每种条件下分别测试睁眼和闭眼时的姿势稳定性,采用身体重心晃动速度(swayvelocity,SV)为研究参数。结果(1)头部直立时,站立于海绵垫与站立于坚硬平板上身体重心SV比较,睁眼时(t=15.484,P〈0.001)和闭眼时(t:19.302,P〈0.001)均有显著增加。(2)睁眼时,在两种站立平面上。头部直立和后仰时SV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坚硬平板和海绵垫平面上的P值分别是0.083和0.616);而闭眼时,无论站立平面条件如何,头部后仰时SV均显著高于头部处于直立位时(P值均小于0.001);(3)闭眼时头部后仰引起的SV增加程度,站于海绵时高于站于坚硬平板时(t=5.757,P〈0.001)。结论人体本体觉受到干扰时,其静态平衡姿势稳定性降低;正常青年人闭眼同时头部后仰可使姿势稳定性降低,且头部后仰可能使机体对本体觉的依赖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