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正>先天性第一鳃沟发育异常形成的瘘管在临床上很少见,误诊率很高。笔者收治二例,现报道如下:例1,患者男,21岁,因右耳后反复红肿、流脓8年于1996年5月9日入院。患者8年前无诱因出现右耳后红肿、疼痛,皮肤破溃后流出粘稠黄绿色脓液,排脓后症状消失。此后每年反复出现右耳

  • 标签: 先天性 第一鳃沟 误诊率 漏诊 异常形成 胸锁乳突肌
  • 简介:目的:提高鼻眼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科2006-03/2013-06收治的首于眼科的鼻科疾病患者3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39例经眼眶、鼻窦CT及鼻内镜检查确诊,37例治愈,2例恶性肿瘤。结论:部分鼻科疾病早期往往无鼻部症状,以眼科症状就诊,如眼科医生对此认识不足极易误诊,因此,对眼科治疗无效时需请耳鼻咽喉科会诊,并提高对鼻眼相关疾病的认识,以免延误治疗。

  • 标签: 眼眶 鼻腔 鼻窦 鼻眼相关
  • 简介:患者男性,56岁。2009年8月20日因用力吹气球,当日出现左眼无痛性视力下降,9月23日就诊于我院眼科门诊。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全身检查无异常。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手动/眼前,矫正不能提高。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瞳孔圆,对光反射正常。双眼晶状体轻度混浊,左眼玻璃体积血,视网膜无法窥见,右眼眼底无异常。

  • 标签: 左眼玻璃体积血 视网膜病变 VALSALVA 首诊 右眼视力 2009年
  • 简介:后交通动脉瘤通常指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分叉处的动脉瘤,在我国的颅内动脉瘤中所占的比率居第一位。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潜在的致命性疾病,发病前无明显先兆、起病急、症状重、致死率及致残率高,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出血是其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重视颅内动脉瘤的早期症状,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其破裂出血的根本途径。动眼神经自脑干发出后,

  • 标签: 后交通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首诊眼科 颅内动脉瘤 致残率高 早期症状
  • 简介:我科行耳内镜下吸器经口腺样体切除术41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5年2月至2009年5月我科收治的腺样体肥大患儿41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2例;年龄4~10岁;病程3个月至6年。临床表现为睡眠打鼾32例,伴张口呼吸17例,听力下降、耳呜9例,鼻塞、鼻溢18例,嗅觉减退10例。

  • 标签: 腺样体切除术 吸切器 耳内镜 腺样体肥大 2009年 睡眠打鼾
  • 简介:目的评价不增加切口的20G标准三通道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眼外伤脉络膜上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我科收治的29例(29眼)严重眼外伤合并脉络膜上腔出血的病人采取玻璃体手术治疗,置灌注后,通过板层的20G玻穿刺口引流脉络膜上腔积血,再通过此切口行玻璃体手术,处理玻血和或网膜损伤,术终眼内填充气体或硅油。结果25例患者术中脉络膜上腔出血充分引流完全复位,4例患者残留少量积血,表现为小块脉络膜隆起,注入硅油后,术后一月复查网膜复位。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改善。结论采用不增加切口的三通道玻的巩膜切口可以有效引流外伤性脉络膜上腔出血,达到理想疗效。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脉络膜上腔出血 巩膜切开术
  • 简介:目的探讨表而麻醉下小切口囊袋内圈垫式核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手术疗效。方法表面麻醉下对116眼(96例)白内障行小切口囊袋内圈垫式核白内障摘除术,记录术中患者眼疼痛情况及手术时间,术后角膜水肿情况、最佳矫正视力及手术并发症。结果116眼手术均在表面麻醉下完成,术中疼痛分级情况:0级96眼,1级14眼,2级6眼,3级0眼。手术平均时间为13.6±3.5min。术后第1天最佳矫正视力情况:0.2-0.4者16眼,0.5-0.8者82眼,≥1.0者18眼。术后第一天角膜水肿情况:角膜内皮纹样水肿28眼,均于术后3天左右消退;局部斑片样混浊3眼,术后1周内消退。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囊袋内圈垫式核白内障摘除术具有术中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前房操作空间大,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表面麻醉 小切口 白内障摘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