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1 个结果
  • 简介:Toric有晶状眼后房型人工晶状(TICL)是种以亲水性胶原共聚物为材料的人工晶状,可用来矫正近视<-20.00DS、远视<+10.00DS合并散光1.00~6.00DC的屈光不正.现今临床上TICL植入术不仅用于矫正屈光不正合并高度散光,而且开始应用于因圆锥角膜、角膜移植术等引起的继发性高度角膜散光的矫正.本文就TICL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设计选择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着重探讨TICL植入术在特殊应用中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

  • 标签: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临床应用 有晶状体眼 矫正屈光不正 高度散光 角膜移植术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混浊患者行玻璃激光消融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16-07到2017-02在我院门诊诊断为玻璃轻中度混浊30例30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作眼压、视力、眼部黑白B超及眼底照相并且放瞳眼底检查,排除活动性视网膜病变。选择混浊物在晶体后2-3mm及视网膜前3-4mm并且混浊物偏离视神经及黄斑的患者。采用UltraQ:YAG激光仪治疗,2.0-5.0mj的能量单脉冲准确聚焦在混浊物上进行激射,每次不超过500点。结果每次术后1月复查视力、眼压、黑白B超及眼底。疗效显著的术后第1个月有15眼(占50%),2月有18眼(占60.0%),好转的术后第1月12眼(占40%),术后2个月11眼(占36.6%),无效的术后第1个月3眼(其中1例为Weiss环,2例为膜状混浊)(占10%),2个月1眼(占3.4%为膜状混浊)。术后第1个月总有效率占90%,无效率占10%。术后2月总有效率占96.6%,无效率占3.4%。无视网膜脱离及损伤,外伤性白内障,虹膜睫状体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YAG激光玻璃消融术治疗玻璃混浊,疗效较好、简单、经济、安全,能够消除或减轻玻璃混浊带来的视觉不适,同时由于本次治疗病例样本较少,观察时间较短,还需要更多病例及更长时间的观察。

  • 标签: 玻璃体混浊 ULTRA Q:YAG激光 玻璃体消融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晶状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晶状脱位患者92例92眼,采用标准三通道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切除术清除玻璃基底部及睫状体平部,再行晶状超声乳化术,观察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视力术前相比均有所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术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超声乳化术 晶状体脱位
  • 简介:目的:对个常染色显性遗传的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家系进行ABCB6基因的突变筛查,明确致病基因。方法:近来有报道ABCB6基因突变可导致先天性脉络膜缺损,我们搜集了个中国汉族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家系,采集家系成员及一百位正常对照人群的静脉血5mL,使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对ABCB6基因进行突变筛查。结果:在该家系中我们发现了个新突变(c.1380c〉a),该突变在家系中疾病表型共分离,并且在100名正常对照中均未发现该突变。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扩大了ABCB6基因的突变谱,进步确认了该基因在眼组织缺损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眼组织缺损 ABCB6基因 错义突变 眼球发育
  • 简介:晶状蛋白是晶状体内重要的结构蛋白,多种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modification,PTM)可引起晶状蛋白结构、溶解度的改变并最终导致白内障形成,而另些翻译后修饰则可能与晶状蛋白的保护作用相关。特别是琢晶状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下降可导致其他晶状蛋白的凝聚和酶的失活,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cataract,ARC)的发生密切相关。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为多因素疾病,目前确切病因不明,手术仍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主要手段,尚无有效可以延缓或预防该疾病的药物。本文就目前主要的晶状蛋白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晶状体蛋白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 简介:对有晶状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是矫正屈光不正的有效方法,植入的后房型人工晶状目前主要有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blecontactlens,ICL)和有晶状眼屈光性晶状(phakicrefractivelens,PRL)。对术后患者主观视觉质量(视力、对比敏感度)、客观视觉质量(波前像差、点扩散函数、斯特尔比率及光学传递函数)的研究显示,主观视力的提高也伴随着客观视觉质量的改善,但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光晕及眩光症状。本文主要对ICL和PRL植入术后主观及客观视觉质量的临床研究做综述,对可影响视觉质量的术后并发症如晶状前囊膜下混浊、青光眼及角膜内皮功能异常等需进步远期随访。

  • 标签: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视觉质量 可植入式接触镜 有晶状体眼屈光性晶状体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后人工晶状眼的波前像差,讨论不同设计的人工晶状对术后人工晶状眼波前像差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2例(69眼),年龄41~84(平均63.4±4.0)岁。其中男24例(28眼),女38例(41眼),右眼38例,左眼31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使年龄性别相匹配。其中A组植入三片式人工晶状(ACRYsof^@MA60BM),B组植入片式人工晶状(ACRYsof^@SA60AT),C组植入蓝光滤过型片式人工晶状(ACRYsof^@SN60AT)。同术者,同超声乳化仪(Alcon^@INFINITIVISIONSYSTEM)和手术显微镜(CarlZeissStativS88),术中均采用角膜曲率最高经线上宽3.2mm长1.75mm的角巩膜缘隧道切口。术后1mo使用客观型波前像差仪(NidekOPD-scanARK-10000)进行波前像差检测,得出总体高阶像差的均方根(RMSh)。结果:A组三片式(ACRYsof^@MA60BM)的RMSh平均达到0.702±0.090μm,B组片式(ACRYsof^@SA60AT)的RMSh平均达到0.529±0.067μm,C组蓝光滤过型片式(ACRYsof^@SN60AT)的RMSh平均达到0.566±0.066μm。三组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5.0mm瞳孔大小时A组的总体像差值最高(P〈0.01),其余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1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晶状襻的设计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后人工晶状眼的像差有明显影响,但光学区染色对单色像差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这结果对进步完善白内障手术以及人工晶状材料和设计的改善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

  • 标签: 波前像差 人工晶状体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种规范的的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方式,总结手术注意点。方法选取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91例(91眼)均予以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并总结。结果所有病例的术后裸眼视力均优于术前裸眼视力。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2共72眼(79.12%),≥0.5共37只眼(40.66%);术后3月裸眼视力≥0.2共85只眼(93.41%),≥0.5共42只眼(46.15%)。最佳矫正视力≥0.2共89只眼(97.80%),最佳矫正视力≥0.5共72只眼(79.12%)。术前散光度平均1.10D±0.78D,术后3月散光度平均1.25D±0.72D。术后散光度术前散光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166,P=0.261)。无瞳孔严重变形、视网膜脱离、囊样黄斑水肿、瞳孔夹持、青光眼以及顽固性葡萄膜炎等并发症。结论低能量,高负压,低灌注,连续环形撕囊,双手劈核技术对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更加安全有效。

  • 标签: 高度近视 白内障 超声乳化
  • 简介:目的:探讨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眼植入Artisan人工晶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地分析24例24眼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眼植入虹膜固定Artisan人工晶状的手术后结果。纳入病例包括外伤性晶状脱位、视网膜脱离或球内异物行晶状玻璃切除术后及晶状摘出术后囊膜缺失。手术前后进行完整的眼部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眼压、角膜内皮计数、瞳孔形态、人工晶状固定情况、虹膜玻璃体视网膜情况,记录手术中和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患者随访12~24mo。所有手术眼视力均有提高,手术前裸眼视力为手动~0.2(logMAR1.91±0.89),手术后末次随访裸眼视力为0.2~1.0(logMAR0.46±0.59)。手术后1,3,12mo术眼平均等效球镜度数分别为-1.26,-0.43,-0.35D,±2.0D以内者术后3mo和12mo分别占66.7%和83.3%,±1.0D以内者分别占41.7%和50%。手术前及术后3,12mo眼压分别为16.95±7.85,12.38±4.68,15.96±5.25mmHg。手术前及手术后3,12mo平均角膜内皮计数分别为2493.8,2270.3,2263.7个/mm2,手术后1~3mo,4~12mo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8.96%,0.27%,手术后12mo内皮细胞总丢失率为9.23%。手术后无持续性葡萄膜炎,虹膜无明显手术损伤和萎缩,瞳孔形态无变化,Artisan人工晶状正位牢固固定,对玻璃体视网膜无影响。玻璃切除眼手术中使用前房灌注可避免眼球塌陷。结论: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眼植入虹膜固定Artisan人工晶状是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但仍需要长期的随访观察以进步对Artisan人工晶状植入术作出评价。

  • 标签: 无晶状体眼 人工晶状体植入 虹膜固定人工晶状体
  • 简介:扁桃周围脓肿(peritomillarabscess,PTA)是耳鼻咽喉科急性疾病之。该病为急性扁桃炎的局部并发症,是严重的咽深部感染性疾病。国外报道每年大约有0.03‰人发病。扁桃周围感染可穿过其被膜侵入周围疏松结缔组织间隙;早期炎症浸润阶段为扁桃周围炎,以后被膜咽上缩肌之间积脓,称扁桃周围脓肿。致病菌多为链球菌及葡萄球菌,或合并厌氧菌感染。我科共收治52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扁桃体周围脓肿 手术摘除 深部感染性疾病 耳鼻咽喉科 急性扁桃体炎 扁桃体周围炎
  • 简介: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白内障手术目标已经从复明逐渐发展为获得良好视功能的屈光手术.而人工晶状作为白内障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材料、设计、造型、固定方法等方面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出现了不同种类的人工晶状,使白内障患者的术后视力更清晰、更舒适.多焦点人工晶状的临床应用为白内障患者术后获得了较为理想的远、中、近程视力创造了条件.

  • 标签: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屈光度 视功能
  • 简介:目的评价低温消融等离子减小下鼻甲体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下鼻甲肥大并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鼻塞患者38例,应用等离子射频电极在每侧下鼻甲打2~3个孔,于术后3d、2wk、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分别进行随访.结果手术在10min左右完成,术后无疼痛、结痂或出血等,肥大的下鼻甲不同程度缩小,主观症状得到改善,并在4~6wk显示最佳效果.结论等离子手术操作简单,有效减小下鼻甲体积,仅对患者引起很小的不适,是种耳鼻喉科新颖的微创技术,但远期疗效尚需进步观察.

  • 标签: 低温消融 射频消融 等离子体 治疗 慢性鼻塞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比较非球面和球面人工晶状植入术后波前像差、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对比度视力的差异。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6例50眼,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球面人工晶状组(A组)23例24眼术中植入ACR6DSE球面人工晶状;非球面人工晶状组(B组)23例26眼术中植入具有负球面像差Acri.Smart36A非球面人工晶状。术后3mo,观察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暗背景(25cd/m2)和高亮背景(255cd/m2)下的对比度视力、瞳孔直径(6mm)时的球面像差、彗差和高阶像差的均方根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亮背景下各对比度视力以及暗背景下100%,25%对比度视力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暗背景下5%,10%低对比度时B组视力好于A组。瞳孔直径6mm时,B组高阶像差的均方根(RMS)、球差、彗差和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RMS、球差、彗差低于A组。结论:Acri.Smart36A非球面人工晶状植入术后ACR6DSE球面人工晶状比较可以明显的减少患者的高阶像差,改善患者的术后暗环境下的低对比度视力。

  • 标签: 非球面 像差 人工晶状体
  • 简介:目的:分析白内障术中矫正角膜散光对人工晶状度数预测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5例35眼,行上方切口超声乳化联合PMMA人工晶状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减少,测量术前和术后3mo的角膜曲率及屈光状态。比较SRKⅡ,SRK/T,HolladayⅠ公式在使用术前和术后角膜曲率值计算的绝对预测误差。结果:手术前后平均角膜曲率增加0.30±0.81D,角膜散光度数减少0.70±0.71D,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相关性为(r=-0.554,P〈0.01)。SRKⅡ,SRK/T,HolladayⅠ使用术前角膜曲率计算的绝对预测误差中位数分别为0.85D,0.73D,0.78D,公式间无统计学差异(χ^24.474,P〉0.05);使用术后角膜曲率计算则分别为0.72D,0.54D,0.46D,有统计学差异(χ^2=7.758,P〈0.05);3代公式在两种计算方法下结果有有统计学差异(Z=-2.208,-2.273,P〈0.05)。结论:矫正角膜散光会引起角膜屈光度变化,导致人工晶状度数的预测误差增大,计算公式尤其是3代公式的准确性下降,有必要对公式进行相应调整优化。

  • 标签: 角膜散光 角膜平均曲率 人工晶状体公式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晶状眼老视的科学检测方法。方法:随机抽取年龄在40~75岁之间“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术后老视患者80例(118眼)从术后1wk开始随访6mo以上,检测角膜散光度数变化,并根据患者的阅读需要和距离进行客观和主观验光。结果: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1wk~1mo的平均度数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mo的角膜散光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白内障人工晶状眼的老视近附加3个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眼的近附加验配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应待角膜散光稳定后根据被测的调节参数进行精确的验配,而不能简单地按照经验公式开出处方。

  • 标签: 人工晶状体眼 老视 角膜散光 近附加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的手术对复杂无晶状眼视网膜脱离(AphakicRetinalDetachment,ARD)和人工晶状眼视网膜脱离(PseudophakicRetinalDetachment,PPRD)(PVRC级以上)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87眼ARD和PPRD,所有病人均行玻璃切割联合眼内填充物治疗.结果首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率为78.16%,最终视网膜复位率90.8%.视力下降11眼(12.7%),不变15眼(17.2%),提高59眼(70.1%).结论彻底的玻璃切除加视网膜切开、视网膜前膜剥除,适当应用环扎玻璃填充物可使复杂PPRD,ARD达到较高的视网膜复位率.但ARD、PPRD旦发生则病情进展迅速,治疗棘手,视力预后差,应从白内障手术开始加强预防.

  • 标签: 手术治疗 玻璃体手术
  • 简介:目的评价玻璃切割术治疗眼球壁异物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21例(21眼)眼球内壁异物行玻璃切割联合异物取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1例(21眼)均次手术成功取出异物,伴有角膜裂伤、白内障、视网膜脱离及眼内炎者,均得到治愈。术后视力较术前增加者6眼(占28.6%),不变者8眼(占38.1%)。术后1眼出现脉络膜脱离,1例出现视网膜脱离。结论玻璃切割联合球壁异物取出,异物取出成功率高,同时治疗并发症,是治疗眼球内壁异物的较好选择。

  • 标签: 玻璃体切割术 眼球壁 眼内异物
  • 简介: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缝线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白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期间14例患者16眼,均采用后房型入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3-23月。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时最佳矫正视力1.0,最低0.15,视力在0.5以上者9只眼(占56.2%),视力偏低者中术前继发青光眼2只眼,玻璃混浊2只眼,所有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晶状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治疗晶状前囊膜口不完整,后囊膜破广较大或无囊膜,不能支撑后房型人工晶体患者的理想手术方法。

  • 标签: 人工晶状体 缝线固定术 睫状沟
  • 简介:目的:探讨再次玻璃手术治疗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12例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患眼行再次玻璃手术,其中下方视网膜脱离10例,黄斑裂孔复发2例。结果:12例术后视网膜全部复位,10例3~6mo取出硅油。最佳矫正视力提高4行1例,提高3行4例,提高2行3例,提高1行3例,不提高1例。结论:再次玻璃手术是治疗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早期手术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玻璃体切割 硅油 视网膜脱离 眼内光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