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粘结牙科学”的出现大大简化了窝洞制备的指导原则。现行的窝洞制备的设计方案与范围扩展主要是基于龋病病损的范围与形状.在可能的情况下会稍稍扩展制成洞缘斜面从而符合微创牙科学的现代理念。各种新型去龋技术不断涌现.比如使用塑料和陶瓷的车针、改良的龋坏显示染色剂、酶促龋坏溶解剂、龋坏选择性的声磨技术、气磨技术和激光消融技术。这些技术都旨在尽可能选择性地去除或帮助去除龋坏感染的组织.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龋坏累及的组织(累及层).从而做到微创治疗。每一种技术都需要一个特定的去龋终点.并会形成不同性质的剩余牙本质基底,因而对粘结方法的接受力也不同。本文综述了去龋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对剩余牙本质组织粘结能力的影响。
简介:目的:探讨人非ATP酶依赖性调节颗粒13(hRpn13)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通路(UPP)途径对人牙周膜细胞(PDLC)的作用,从而揭示其对PDLC增殖、分化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转染敲除来改变PDLC中hRpn13的表达后,用MTT法观测细胞形态,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来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ALP)和Ⅰ型胶原纤维的分泌情况来检测细胞成骨分化情况,最后通过检测NF鄄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泛素化蛋白的改变来研究hRpn13对PDLC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结果hRpn13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ALP的活性,Ⅰ型胶原蛋白以及RANKL、OPG的表达起到了负性调节作用,同时hRpn13使泛素化蛋白聚集减少。结论hRpn13可以通过影响UPP通路来调节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
简介:目的研究低氧对人牙周膜细胞(PDLC)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法体外分离培养人PDLC;取第3~5代细胞分别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培养后检测其ALP活性;并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观察低氧处理后人PDLC中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低氧12、24、36、48h组ALP活性均比常氧组高;其中低氧48h组与常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48h组ALPmRNA表达比常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时间点低氧组骨钙蛋白(OCN)mRNA表达均比常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36h:P<0.05;24、48h:P<0.01).结论低氧增强人PDLC的ALP活性,上调ALPmRNA和OCNmRNA的表达,促进人PDLC向成骨细胞分化,同时促进成骨细胞的矿化,提示低氧环境对人PDLC的骨向分化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颌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诊断,旨在对老年人颌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方法:复习2000-062011-06我院口腔科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人颌面部带状疱疹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中皮疹首发2例,28例以疼痛为首发,误诊12例,误诊率40.00%。疼痛后1-3天出现皮疹8例,4-6天16例,〉1周4例。被误诊的疼痛有三叉神经痛、头部肿瘤、牙髓炎、偏头痛等4种疼痛。以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等治疗后一般于2周治愈,遗留神经痛3例。结论:老年人颌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早期复杂、多样,正确的诊断,有赖于提高认识,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检,对于发生在颌面部单侧沿神经放射痛又缺乏阳性体征者,应想到带状疱疹的可能。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人牙折的状况,探讨其原因及治疗措施。材料与方法:对230例老年人牙折的病例进行临床调查,并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各类方法修复。结果:本组病例各种类型冠折207例,根折23例。冠折包括部分冠折裂、全冠折断。全冠折多为横形自牙颈部折断,而部分冠折以斜形、纵形发生较多。采用同定修复65例,其中冠修复53例,桩核恢复后冠修复12例,凋磨改未修复30例。在部分活动义齿上加牙86例。制成各种类型的覆盖义齿28例。拔除11例,其中半切术7例。制备洞形补7例。嵌体修复3例。老年牙折的原因:1.龋齿,继发龋、猛性龋,主要是根面和牙颈部的龋坏;2.磨损不均匀,形成过高的牙尖;3.咬合创伤;4.深的楔状缺损。结论:老年人牙折有较高的发病率,应针对引起牙折的病因早期采取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