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牙周维护期的患者对超声洁和手工洁的喜好程度。3个诊所的469名患者回答了含13项内容的问卷。结果表明对超声洁的喜好程度高(74%)。由于这种偏爱而增加依从性的可能性被讨论。

  • 标签: 牙周维护期 超声洁治 手工洁治 接受程度 刺激声音 疼痛
  • 简介: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siveperiodontitis,AgP)的特点是发病年龄早,病情进展快,但我国牙周炎患者往往对此缺乏认识,故就诊时多已出现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此外,侵袭性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与牙菌斑有关,某些全身和局部危险因素如遗传背景、白细胞功能缺陷、特异性抗体的产生、牙齿的解剖结构等也有关,故治疗相对复杂,远期疗效如何更值得关注。

  • 标签: 侵袭性牙周炎 牙周炎患者 手术治疗 病例报告 非手术 牙齿松动
  • 简介:对82位做根尖外科手术的病人采用了综合控制术后疼痛和肿胀症状的方法,结果术后症状发生率明显降低:76.4%的人无疼痛,64.7%的人无肿胀。有术前症状的病人更易发生术后疼痛和肿胀。

  • 标签: 肿胀 术后疼痛 病人 牙髓 症状分析 手术治疗
  • 简介: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口腔种植科患者360例,其中男性206例,女性154例,涉及上颌窦提升手术86例,植骨术64例.按患者就诊顺序给每位患者编号,奇数患者为心理护理组,偶数患者为对照组,每位患者初次就诊心理护理前和心理护理后(术后24h)分别填写改良牙科焦虑量表(modifieddentalanxietyscale,MDAS)[1],评估患者牙科焦虑情况.MDAS由4个问题条目组成,每条目5个备选答案,分值1-5分,4题选项分数之和为MDAS得分,MDAS评分≥11分可诊断为牙科焦虑症.

  • 标签: 口腔种植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颧骨骨折在手术治疗中既保持面部美观,又能达到良好复位固定的方法。方法对17例患者行上颌前庭沟切口+颧骨颞骨头钢丝牵引复位固定后,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时行临床检查,3个月时加作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检查及定位X线片头影测量双侧外侧缘高度、眶下缘宽度、双侧颧骨长度,并对计量资料作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软组织均I期愈合,术后1年内定期复查未见明显复发,复位颧骨无移位、变形现象.3个月时CT示颧骨对位对线良好,头影X线片测量分析:双侧眶外侧缘高度、双侧眶下缘宽度、双侧颧弓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简单颧骨骨折手术进路与固定术式改进方法.是一种在术后面部不留瘢痕、手术复位与固定效果稳定、功能修复良好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颧骨骨折 手术进路 术式改进 面部美观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舌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老年舌癌患者做好心理护理,严格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呼吸系统、口腔及饮食护理,对实施皮瓣移植修复的患者做好并发症观察。结果:50例老年舌癌患者通过实施肿瘤切除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加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及围手术期的护理,全部成功。结论:对老年舌癌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法至关重要,是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提升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舌癌 老年人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种植义齿手术误差测量分析方法。方法:14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0.9岁,24颗种植体。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加工患者工作模型进行模拟手术,植入种植体安装愈合基台,制作手术导板并进行种植手术,整合模拟手术和种植手术术后CT图像数据。计算拟合生成愈合基台中心线作为术前设计种植体的轴线,轴线与愈合基台顶面的交点,然后向根方分别截取愈合基台和种植体的实际长度,交点是术前设计种植体的根尖点和进入点。计算术后实际植入种植体中心线确定为术后实际种植体的轴线,轴线与种植体尖端平面的交点是实际植入种植体的根尖点,由此点向冠方截取种植体的实际长度,交点是实际植入的种植体进入点。相对应标志点间的空间距离为手术距离误差,轴线间夹角为手术轴向误差。结果:工作模型图像与CT图像准确整合,种植体上缘中心点误差为0.54±0.43mm,尖端中心点误差为1.58±0.74mm,轴向误差小于10°。结论:图像拟合准确,使用数学计算方法找出的标志点是唯一的,此方法重复性好,适于评价种植手术前后之间的误差。

  • 标签: 种植义齿 导航手术 手板 误差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髁突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新入路.方法:对6例(8侧)髁突下骨折患者行患侧耳屏前直线切口,顺颞浅静脉表面向下分离,寻找面神经颞面干和颈面干,并对其加以保护后,切开下颌支骨膜,在直视下对骨断端行复位内固定.结果:此手术入路视野好,骨断端暴露充分,便于复位固定.所有病例术后咬合关系良好,无面神经损伤.结论:此手术入路是髁突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较好方法.

  • 标签: 髁突下骨折 坚强内固定 手术方法
  • 简介:下颌下腺切除手术是口腔颌面-头颈外科的经典手术之一。经典的下颌下腺切除术采用距下颌骨下缘1.5~2.0cm的平行切口,称为经颈部进路(transcervicalapproach)。该切口具有进路直接、显露充分、操作方便、能有效控制出血和便于扩大手术范围等优点,是下颌下腺切除术的首选切口。但该进路也有缺点,如留有颈部瘢痕,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1%~7%)、舌神经(1.4%)、舌下神经(2.9%)的可能,严重者可引起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少数患者还可导致唾液腺囊肿。随着对面颈部手术美容要求的提高.年轻和女性患者不愿接受下颌下区明显的永久性瘢痕以及可能引起的暂时性口角歪斜。然而,即使将切口设计在下颌下区皮纹内、以美容缝线精细缝合和采用小切口,仍会留有瘢痕。

  • 标签: 下颌下腺 下颌下腺切除术 手术进路
  • 简介:在满足适应证条件下,自体牙移植是很多病例值得尝试的选择,良好的牙移植术及围手术期处理会取得超过90%以上的成功预期,自体牙移植术的操作过程应该注意采用微创方法拔除患牙、预备受区和植入供牙,并且术前检查和准备应做到有备无患,术后应采用合理方式固定以及根据牙根发育情况进行根管治疗等,以保证移植牙实现牙周韧带愈合和长期保有良好功能。

  • 标签: 自体移植 牙移植 口腔外科 牙周韧带愈合
  • 作者: 孙洪武
  • 学科: 医药卫生 > 口腔医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2期
  • 机构:成都市金堂康邻口腔门诊部,四川成都610400
  • 简介: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它可以导致牙齿松动和脱落,对人们的口腔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传统的牙周炎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而激光治疗是一种新型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运用了激光光线热效应和光生物学效应,使用时,让激光器将激光束照射到牙龈组织上,从而消灭细菌、刺激牙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达到治疗牙周炎的效果,具有很多优点,如创伤小、恢复快、不需要麻醉等,已经被证明在牙周炎的非手术治疗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激光;牙周炎;口腔疾病
  • 简介:目的:研究牙种植过程中,收集自体骨即刻移植修复种植体周围小型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选择14例牙种植患者,植入25颗种植体时发生17处骨缺损,其中开窗式骨缺损9处,烦(舌)侧种植体颈部暴露8处。在牙种植窝制备过程中,应用自制的集骨器收集随冷却水流出的骨屑,并将其即刻移植或与Bio—oss混合后移植修复骨缺损。结果:牙种植术后3-6个月,原缺损处局部形态饱满,X线片示种植体与周围牙槽骨形成良好的骨结合,二期手术时见缺损处巳覆盖成熟骨质,移植骨成活良好。结论:应用自制集骨器获得的收集骨修复种植体周围小型骨缺损,方法简单实用。

  • 标签: 种植 骨移植 骨缺损 自体骨 集骨器
  • 简介:上颌窦提升术是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常规方法,但与之相伴随的一系列并发症可能会影响种植治疗的效果,因此正确的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对于增加种植体的长期成功率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系统性疾病及不良习惯、上颌窦解剖结构和病变、手术操作和感染、种植修复设计等几个方面对上颌窦提升术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种植体 上颌窦提升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不翻瓣种植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探讨其临床操作技巧.方法:45例患者分为60岁以上老年组(A组)和60岁以下非老年组(B组).术前行CBCT检查,制作手术导板.所有植体采用不翻瓣种植技术植入,术后2-6个月进行永久修复.于修复后6个月和12个月复查,行X线检查和临床牙周检查.结果:A组14例患者植入17枚植体,植入扭矩均≥25N.cm,平均种植操作时间为12.1min,修复后1年的平均骨丧失量为0.69±0.40mm、平均探诊深度2.01±0.87ram.B组31例患者植入33枚种植体,3枚植体的植入扭矩<25N.cm,采用埋入式愈合,平均种植操作时间为11.8min,修复后1年的平均骨丧失量为0.64±0.29mm.牙周平均探诊深度为2.13±0.90mm.两组病例随访12-24个月,植体存留率100%.两组间骨丧失量及牙周探诊深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充分术前计划和精湛手术技巧的前提下,不翻瓣种植手术具有过程简单,时间短,术后反应轻等优势,尤其适合于老年患者,短期内可达到与翻瓣手术相同的存留率.

  • 标签: 不翻瓣术 牙种植 牙列缺损
  • 简介:目的比较应用全可调铪架与平均值耠架制作的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病门诊就诊的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46例,按照随机原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分别应用全可调拾架及平均值铪架制作再定位咬合板。戴用咬合板后按时预约复诊调铪,同时检查患者的关节、肌肉症状,记录复诊调铪次数。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弹响症状均全部消失。平均值铪架组患者治疗后有16例疼痛症状消失(16/20,占80%),20例开口度有改善(20/20,占100%)。全可调验架组患者治疗后有20例疼痛症状消失(20/21,占95%),18例开口度有改善(18/18,占100%)。两组在治疗关节弹响、疼痛和改善开口度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值铪架组患者平均复诊调袷(8±0.73)次,全可调袷架组患者平均复诊调耠(4±0.67)次,两组在调铪次数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全可调铪架制作再定位咬合板比使用平均值铪架制作,对于治疗关节盘移位的疗效更加确切,复诊调袷次数少,疗程短,患者满意度较好。

  • 标签: 全可调铪架 再定位咬合板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可复性盘前移位
  • 简介:目的研究出现移位和功能障碍的下颌髁突骨折的分型和疗效。方法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有骨折移位和功能障碍的下颌髁状突骨折的患者50例(69侧),依据骨折线的水平分为髁突囊内,髁突颈部和髁突下骨折,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和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术后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进行临床随访,从临床和影像学两方面评估术后恢复情况。囊内骨折根据杨驰教授的骨折线分类方法,将骨折分为分为A、B、C、M四型,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手术的特点。结果50例患者中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的48例(66侧),术后平均随访10.45个月,随访期末平均开口度33.89mm(31.5~43.7mm),8侧出现暂时性额纹消失,3个月后7侧恢复。术后总体满意度97.92%(47/48),仅1例骨折患者因1年后伴有颞区皮肤麻木和额纹消失不满意,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发生移位和功能障碍的下颌骨髁突骨折分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术者的手术技巧和经验要求较高。

  • 标签: 髁突 颞下颌关节 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由魏奉才、孙善珍教授主编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规范及典型病例点评》于2005年3月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近年来,我国口腔颌面外科有了长足的进展,新的手术方式和操作技巧不断涌现,手术治疗疾病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学在国内已有多册专著出版。作者在参考了国内外多本专著和总结了近十多年来齐鲁医院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此书。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 典型病例 手术规范 外科手术学 科学技术 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