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用直接接触法(DCT)和琼脂扩散法(ADT)来检验可填压复合树脂的抗菌性能。材料和方法取6种树脂(SureFil,Alert,P-60,SynergyCompact,Pyramid和Solitair)各4个样本固化在96孔板的小孔侧壁上。每个样本表面滴加含有1×10^6活变形链球菌的混悬液101μL,37℃保持1小时。每个孔中加入新配置的培养液后.将96孔板放入可用作培养箱的调温分光光度计内。每30分钟记录一次光密度,连续16小时监测细菌生长情况。ADT的方法是将样本放人预先在培养基上打好的小孔内.培养72小时后测量抑菌环的宽度。结果两种试验中所有材料样本都没有抑制变链菌生长。DCT试验中有三种材料加速了变链菌的生长。在磷酸缓冲液中放置7~30天后复合树脂的抑菌性与对照组没有差别。结论可填压复合树脂料没有抗菌性。而新鲜聚合的复合树脂有助于细菌生长。
简介:目的:比较可流动复合树脂与复合体充填楔状缺损的初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7例136颗楔状缺损患牙随机分为4组,分别使用可流动复合树脂(Aeliteflo)、复合体(DractAP)进行充填,2种材料又按照楔缺是否备洞分为两个亚组。于修复后6个月、12个月用改良USPHS系统评价其临床疗效。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结果进行分析(ο=0.05)。结果:随访6个月时,边缘密合性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在6个月、12个月评价时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12个月4组问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流动复合树脂与复合体不论是否备洞充填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简介:目的:本研究采用半水硫酸钙晶体(Calciumsulphatehemihydrate,CSH)与可吸收镁合金(Magnesiumalloys,Mgalloys)制备出一种可注射的新型复合人工骨材料,并研究其可注射性,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等各方面的性能。方法:对比不同比例Mg/CSH复合材料的初、终凝时间、压缩强度、注射特性;采用X线衍射分析(X-raydiffractionanalysis,XRD)和能量弥散X射线探测器(EnergyDispersiveX-rayDetector,EDX)对材料成分进行分析;模拟体内液态环境,测试材料在37℃浸泡环境下的生物活性及在磷酸缓冲盐浸泡下的重量变化以及pH变化;材料表面形态采用扫描电镜(Scaningelectronmicroscopy,SEM)观察;用大肠杆菌抑菌性实验对材料的抗菌性进行检测。结果:与纯CSH组相比,添加Mg的复合材料凝固时间延长,复合材料的可注射性显著提高(纯CSH的可注射比例为43%,20%Mg/CSH为69%)。随着Mg含量的提高,抗压强度方面也有所提高(P〈0.05)。XRD及EDX检测结果均证明材料中含有CSH以及Mg晶体。不同复合材料在浸泡环境下的结果表明,Mg的添加对复合材料的pH无影响;降解率方面,在浸泡时间小于21d时,纯CSH与Mg/CSH复合材料的降解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浸泡21d后,复合材料的降解性明显优于纯CSH(P〈0.05)。SEM检测浸泡前后材料表面,结果表明浸泡对材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Mg/CSH及10%Mg/CSH与纯CSH24h后抑菌性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添加镁合金的可注射硫酸钙复合材料展示出良好的机械性能,在可注射能力、抗菌性,体内生物相容性方面也表现良好。该材料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硫酸铝铵两步煅烧法及控制烧结工艺制作可切削氧化铝基体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硫酸铝铵两步煅烧法制备α-氧化铝粉体。将α-氧化铝粉体和含氧化镁添加剂的氧化铝粉体分别放入模具中模压成型,然后进行控温烧结形成可切削的多孔氧化铝基体。在多孔氧化铝基体的上表面涂塑VTIAIn-Ceram玻璃渗透粉体,然后烧结制备氧化铝玻璃渗透陶瓷复合体。采用扫描电镜并结合X线衍射分析分别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扫描电镜可见含氧化镁添加剂的氧化铝基体为连续多孔立体网状结构,开孔结构分布均匀;渗透复合体为致密的陶瓷复合体;X线衍射分析表明主晶相为α-Al2O3。结论硫酸铝铵经过两步煅烧工艺能够生成α-氧化铝粉体,通过控制烧结工艺能够制得渗透性能良好的可切削多孔氧化铝渗透基体。该烧结工艺过程简单、价格低廉,产品进一步完善有望临床使用并实现产业化。
简介:目的研究正颌外科手术中常用软硬组织三维头影测量标志点的可重复性,为精确的正颌外科三维头影测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59名颅颌面骨骼及咬合关系正常的志愿者拍摄螺旋CT,并三维重建.由同一研究者选取54个头影测量标志点进行定点测量,共3次,每次间隔一周.共定点3186个,每个点包括x,y,z三个坐标数据,共获取数据9558个.采用组间相关系数(InterclassCorrelation,ICC)进行一致性检验,研究每个标志点测量的可重复性.结果86.5%的标志点ICC值大于0.9,其中硬组织标志点与软组织标志点分别为86.4%和87.0%.软硬组织标志点在各个轴向定点的可重复性最好的是上下方向,最差的是前后方向.结论计算机三维头模上软硬组织标记点的确定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能准确地反映头颅软硬组织的真实情况.
简介:目的探讨IPSEmpress2可铸玻璃陶瓷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沈阳市和平区牙病防治所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接受治疗的后牙牙体缺损患者30例(48颗患牙),采用IPSEmpress2可铸玻璃陶瓷嵌体修复,随访观察6个月至2年,参照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服务(USPHS)评价标准对修复体的边缘适合性、外形、颜色匹配、继发龋发生以及磨损与折裂情况进行评价。结果IPSEmpress可铸玻璃陶瓷嵌体具有良好的边缘适应性及外形,色泽稳定,强度较高,未发现继发龋。结论IPSEmpress2可铸玻璃陶瓷嵌体是一种修复后牙牙体缺损效果较好的修复体。
简介:目的:比较聚醚醚酮制作的可摘义齿人工牙与两种临床常用的可摘义齿树脂人工牙的耐磨性及硬度。方法:用聚醚醚酮制作可摘义齿人工牙(A组),以普通合成树脂牙(拜耳牙,B组)和复合树脂牙(Endura塑钢牙,C组)为对照进行二体磨耗实验和硬度测试。用TCML-II咀嚼模拟疲劳试验机进行磨耗实验,以滑石瓷为对磨物,加载力50N,循环加载30万次,并经5℃/55℃冷热水循环。用口内扫描仪扫描磨耗前后的人工牙形态,计算磨耗前后的体积变化,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磨耗表面。用显微硬度仪测量人工牙的维氏硬度。结果:三种树脂牙磨耗量分别为A组0.90±0.33mm~3、B组2.42±0.99mm~3、C组4.23±1.33mm~3,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树脂牙的硬度分别为A组29.16±2.58Hv1/15、B组26.89±1.96Hv1/15、C组35.24±1.90Hv1/15,三者之间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普通合成树脂牙和复合树脂牙,PEEK树脂牙具有适中的硬度和良好的耐磨性。
简介:目的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论述牙科医生如何评估各种与选择固定局部义齿或可摘局部义齿治疗有关的项目,以及确定这种选择上的不同是否能从与医生有关的各种变量中得到解释(这些变量包括社会学及人口统计学、工作环境和态度)。材料及方法将问卷送至被随机选择的2059位瑞典全科牙医手中,回收率为76%。问卷中对同一种临床情况在固定义齿(FPDs)与可摘局部义齿(RPDs)之间做出选择,要求牙医在14个项目直观模拟比例尺(VAS)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价。通过主因素分析法得到三个因素“时间”、“健康”和“舒适”。将这些因素作为非独立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存在大的个体差异,但各组口腔医师间的差异较小。经评估这些项目中最重要的是“患者的期望”、“可能的基牙条件”以及“治疗牙的预后”。男性医师比女性同行更关注“健康”因素。与个人态度有关的变量“患者的资料”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显示出与所有三种因素有重要联系。结论在有关各种重要项目方面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在多元回归模型中一些独立的变量显示出与“患者资料”有重要的联系。低相关值显示,有必要选择更多的变量来决定修复治疗设计。
简介:目的:对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翼外肌上、下头进行肌电分析,探索翼外肌在关节盘前移位状态下的功能活动。方法:通过MR检查选取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颞下颌关节病患者17位,在牙尖交错位紧咬、MMP、中度张口状态下,分别测量其关节盘移位侧翼外肌上、下头的肌电位。结果:所有患者翼外肌下头的肌电位从闭口到张口呈递增状态。11位患者翼外肌上头的肌电位从闭口到张口逐渐升高;6位患者的翼外肌上头在牙尖交错位时肌电位较高,MMP时肌电位小幅下降,但进一步张口后电位没有上升,甚至略有下降。结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与翼外肌上头的功能活动紧密相关。翼外肌上头的肌强直和关节盘形变是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部分原因。
简介:目的:评价可注射纳米羟基磷灰石/半水硫酸钙(nHAC/CSH)植骨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犬外周血基质细胞(dPBSCs)从健康成年犬的外周血中分离得到,通过直接接触或浸提液法检测nHAC/CSH的细胞相容性。制备nHAC/CSH的浸提液,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采用流式细胞仪评价材料对细胞凋亡的影响,nHAC/CSH与dPBSCs共培养后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对照组和浸提液组细胞数量不断增加,3天时两组细胞的凋亡比率相近,nHAC/CSH和dPBSCs共培养时,细胞伸展良好。结论:nHAC/CSH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简介:目的:研究十年观察期内用Steri-Oss种植体修复牙列缺失患者种植体生存率和影响因素。方法:自1995-2006年,共有57例无牙颌患者接受种植与修复治疗,共353颗Steri-Oss种植体。其中81颗种植体(22.95%)做固定修复,272颗种植体(77.05%)做可摘义齿修复,观察性别、种植体部位和修复类型对种植体成功率的影响。结果:其中有9例病人24颗种植体脱落,种植体成功率93.20%,女性病人的种植体生存率略低,但性别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累计的种植体生存率上颌骨92.64%,略低于下颌骨93.68%,但统计学上的没有显著差异(P〉0.05)。种植体支持的固定修复的十年成功率是97.5%,种植体固位的可摘义齿成功率99.02%,累计的种植体生存率在可摘与固定义齿修复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确认了种植体支持无牙颌病人修复学中长期成功率。种植体固位的可摘全口义齿治疗方式在种植体生存率上和种植体支持的固定义齿的结果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