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多次黏结对金属托槽槽沟及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04年9月至2006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及福州大学测试中心进行。选择因正畸治疗拔除的上颌双尖牙40颗,MBTTM迷你直丝弓托槽10个,采用高温灼烧后电解抛光的方法处理脱落的金属托槽,对托槽进行多次黏结。扫描电镜下观察槽沟底金属表面结构的变化,并检测托槽宽度和槽沟宽度。应用三角函数的原理推算出托槽弓丝接触角θc的公式,分别计算出多次黏结前后托槽指数、入槽指数及θc的变化。结果随着黏结次数的增加,槽沟底金属表面结构愈显粗糙;托槽宽度逐渐减小,与首次黏结相比,第二次黏结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第四次黏结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黏结次数的增加,槽沟宽度、θc均依次增大,托槽入槽指数、托槽指数显著减小,与首次黏结相比,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入槽指数的减小虽然有利于缓解滑动阻力,但多次黏结会引起金属托槽槽沟表面粗糙、托槽弓丝接触角θc增大,均有可能导致槽沟滑动摩擦力增加,因此,在正畸临床矫治过程中对托槽的多次黏结应慎重。而托槽指数的变化对托槽与弓丝间滑动摩擦力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降低手术室护士针刺伤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通过成立QCC小组,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手术室护士针刺伤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改进防针刺伤的硬件设施,加强医护沟通和医护锐器操作规范培训,用χ2检验的方法比较改进前、后两组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护士针刺伤发生次数由2013年的11.8%下降至2014年的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8,P=0.005),使用锐器规范,防范意识不断提高。结论通过QCC管理活动,解决针刺伤发生的要因,显著降低了手术室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并提高了手术护士职业安全感及团队的互助能力。
简介:目的:研究上颌骨增量术后应用悬吊内外缝合法(SEI)对于降低边缘黏膜瓣及提高创口初期愈合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选取20例上颌部分牙缺失行种植治疗的患者,需要提前或同期进行骨增量术(GBR或自体块骨移植)。利用精确度在1g以内的动力计测量瓣的张力.测量张力时需要使前庭沟游离瓣与腭侧非游离瓣对合。分为2组:减张切13后测量瓣的张力(缝合前;T1).SEI后(T2)。最终采用水平褥式缝合和间断缝合调整瓣边缘。术后1、2、4、16周观察创13愈合情况.根据创13开裂或龈缘坏死情况分为“初期封闭”或“效果欠佳”。结果:T1组平均瓣张力为32.9+7.7g.SEI缝合后.平均瓣张力降低至4.1+1.5g。边缘瓣张力与初期张力比降低了87.6%。所有患者愈合情况有所差异.未见创口开裂或龈缘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SEI缝合降低了龈缘张力,在达到创13愈合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创13被动关闭的病例中(张力〈5g),骨增量的类型对创口愈合的质量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