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菌性结膜炎的治疗方法及体会。方法:选择本院眼科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74例细菌性结膜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大蒜素滴眼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与治疗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大蒜素滴眼液针对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治疗具有显著作用,具有极高的抗菌性有效提升患者临床疗效、且降低患者复发率,再加上安全性较高不易引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简介:2010年7月28日,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新分子实体药物阿卡他定(Alcaftadine)滴眼液上市,商品名Lastacaft,用于预防过敏性结膜炎引起的瘙痒。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核实南川区1起中学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开展病例对照调查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此次疫情共报告临床诊断病例30例,罹患率1.15%(30/2617),临床特征以眼红、眼刺痛为主,疫情持续时间为10天;与类似病例接触、共用体育用具、共用学习用具、无良好洗手习惯、不知晓防病知识、揉眼习惯为此次疫情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此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考虑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可能性较大;早期病例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学习用具/体育用具等公共用具未及时规范消毒、学生健康知识匮乏、无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洗手习惯是疫情发生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过敏性结膜炎患者接受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的过程中,联合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整理眼科收治患者病历,将2020年6月-2021年6月时间段内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资料抽取72份进行分析,患者术中接受护理不同均分,2组各36例,参照组为单一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患者,研究组为联合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患者,总结不同方案下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效果的差异,分析不同方案的适用性。结果 患者在研究组接受治疗后,达到了更高的有效性,对比出现统计差异(P<0.05)。患者在研究组接受治疗后,有更低的几率出现不良反应,对比呈现统计差异(P<0.05)。结论 过敏性结膜炎患者接受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的过程中,联合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能够对患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效果,促进治疗有效性的提升,同时避免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适合应用。
简介:目的:了解30年来该院收治的经细菌学确诊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临床与流行病学特点,为流脑防治工作积累经验。方法对1983—2012年1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发病时间不同分为两组(A组:1983—2002年,共80例,B组:2003—2012年,共74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近30年来流脑发病呈低水平散发状态,无大规模流行。A组以0~5岁人群为主,占48.75%,B组以16~20岁人群为主,占41.89%。发病季节均以冬春季为主,其中以3~5月份最多见,占68.18%。B组患者平均年龄(15.78岁)高于A组(9.87岁),暴发型流脑发生率(18.91%)比A组(7.50%)为高,出现瘀点瘀斑比例(63.51%))低于A组(88.75%),出现意识障碍比例(43.24%)高于A组(26.2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值平均值(85.62%)高于A组(78.64%),且均有统计学差异。患者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未出现耐药,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4.44%,对磺胺药由2003年之前的30.67%耐药到2003年之后100%耐药。结论流脑发病总体呈低水平散发状态,两组患者发病季节均以冬春季为主,B组患者临床症状较A组为重,发病年龄高峰上移。治疗上以青霉素、头孢曲松为首选。
简介: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伴脑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36例流行性腮腺炎伴脑膜炎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两组均行降低颅内压等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口服双黄连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5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9.41%。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腮腺肿痛消退以及退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具有抗菌抗病毒、止痉等功能,同时还能够抑制多种病毒,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属于疗效较为良好的抗病毒药物,可成为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伴脑膜炎的一线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