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回顾分析慢性血吸虫病的腹部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特征的认识及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516例从粪便检查找到虫卵确诊的病例全部行腹部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合并肝内占位者,行双期增强扫描及延时扫描。结果肝内不同形态的钙化达502例,以地图样钙化最多,达350例;肝内汇管区低密度灶及中心血管影216例;肝硬化410例;门脉系钙化88例;肝实质囊状低密度影30例;肝癌106例;结肠壁增厚89例;结肠钙化149例;结肠癌49例;脾脏增大438例;脾脏钙化64例;脾脏恶性肿瘤3例。结论慢性血吸虫病主要损伤肝及结肠等腹部脏器,脾脏次之;肝内典型地图样钙化有定性意义,肝内汇管区低密度灶及中心血管影也较具特征性;CT腹部扫描是诊断慢性血吸虫病的重要影像学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微小结节的CT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和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证实为肺微小结节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CT检查,回顾观察其影像学表现,比较良恶性结节影像学征象的不同。结果:经最终临床病理诊断确定,80例肺微小结节的患者中,属于良性结节的患者47例,属于恶性结节的患者33例,恶性结节组出现边缘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结节边界模糊、空泡征、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混杂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不仅能有效检出肺微小结节的存在,还可以通过特征性的影像学征象对其良恶性进行鉴别,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阑尾炎及并发症的CT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2年5月疑似阑尾炎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检查,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分析CT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结果: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106例阑尾炎患者中确诊阑尾炎有104例,其余2例患者非阑尾炎。对比螺旋CT诊断结果,CT检查的灵敏度为88.46%,特异度为50%,准确度为87.74%,螺旋CT用于诊断阑尾炎的准确度较高,是临床确诊阑尾炎较为意义的诊断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CT在阑尾炎各种并发症的诊断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诊断准确度较高。急性阑尾炎患者的CT检查影像表现为:阑尾肿大增大、周围有炎性物质渗出、阑尾尾端有积液、管壁增厚且管阑尾周围脓肿。结论:螺旋CT检查用于阑尾炎及并发症的诊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而且CT检查操作简单、无创,可反复检查,因此是诊断阑尾炎的重要手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周围型小细胞肺癌和肺部良性肿瘤患者进行诊断时,将螺旋CT与X线检查应用于其中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2月至2023年11月进行研究,录入56名确诊为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患者进行分析,医务人员确诊患者为周围型小细胞肺癌,将患者记录为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组;同时录入该时段内我院中收入的确诊为肺部良性肿瘤的患者进行对照,记名为良性肿瘤组;并按照要求开展治疗工作,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螺旋CT与X线诊断,确认患者的病情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判断。在诊断完成后对两组诊断方式的准确率进行记录。结果:在应用两种影像学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后,发现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相较于X线来说明显更高,医务人员能够有效判断患者的病情,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在良性肿瘤组中发现,大部分患者的病灶都不存在毛刺或者锯齿的特征,其病灶结节边缘较为规律,而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组中所有患者中,有绝大部分患者都存在毛刺状的边缘型病灶,病灶边缘呈现不规则特征,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在对周围型小细胞肺癌(PSCLC)及肺部良性肿瘤的诊断过程中,多层螺旋CT(MSCT)相比于传统X线检查,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多层螺旋CT能够更明显地显示出肿瘤边缘的毛刺状或不规则特征,这对于区分周围型小细胞肺癌和肺部良性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因此,建议在肺部肿瘤的初步筛查和确诊中,优先考虑使用多层螺旋CT作为主要的影像学诊断工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CT、MRI的疾病表现和病理检查的对照情况。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21月我院收治46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案例。46例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学技术确诊为CT、MRI。所有患者在手术病理检查前接受CT、MRI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判断CT、MRI检查结果。结果:以手术病理结果为依据,MRI的检查准确性明显高于CT检查,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在检查中CT、MRI检查的效果有一定出差异,MRI检查准确性相对较高,临床中可以先CT后MRI的顺序进行检查,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CT与 MR在诊断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时的影响和意义 。方法:在 2017 年 4 月至 2019年 10 月期间,选取 92 例于我院收治的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 为研究对象 ,采取 CT与 MR诊断 ,对两组患者诊断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CT 诊断时典型征象:平扫等密度共计 18 例,中央疤痕 18 例。增强后动脉期 90 例由明显强化迹象,门静脉和延时期高密度与等密度 63 例。不典型征象:平扫稍低密度 53 例,低密度 37 例,其中有 37 例密度不均匀。 MR 诊断时 T2WI 显现稍高信号 62 例,等信号 11 例, T1 等信号 19 例;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 89 例,中央瘢痕 3 例。不典型征象: T2 高信号 8 例, T1 低信号 67 例,轻度信号 8 例。 结论:对于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而言,采取单一的诊断技术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因此需采取 CT与 MR联合的形式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真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病理特征以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4年1月-2016年2月纳入的11例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患者临床资料,均通过病理证实,收集其CT资料,分析病理特点。结果:单发,病灶大小2.1-8.9cm,平均(4.8±0.6)cm;6例周围型、5例中央型;CT平扫发现钙化2例、空洞性病变1例、坏死区1例、7例密度均匀;CT加强扫描发现3例轻中度强化、8例显著强化;1边界模糊、10例边界清晰;3例血管与病灶界限分明、5例血管受病灶挤压、3例病灶内血管包埋。肿瘤切除术8例,其中2例淋巴结转移。结论:CT检查可见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肿块边界多清晰、均可见强化、体积偏大,以单发为主,周围型常见于胸膜下部位,中央型特征表现为“血管包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