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入手,结合湿温病理特点,论述小儿湿温如何正确应用苦寒药物。认为小儿湿温初起慎用苦寒;中期苦寒药物当用不可过用;后期宜苦寒甘寒舍化,或苦寒酸甘合用,以津液。

  • 标签: 小儿湿温 治疗 苦寒药物
  • 简介:小儿肾病在中医属“本虚标实”之证,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引起,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外感、水湿、湿热、瘀血等邪实为标,两者贯穿其中。而后者又可进一步加重本病的发生,是造成小儿肾病发生、发展、缠绵难愈的基本病理变化,与其病情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小儿肾病 水湿 湿热 瘀血
  • 简介:湿疮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湿疹,其特点是对称分布、多形性损害、剧烈瘙痒、倾向湿润、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笔者在临床中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亚急性湿疮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亚急性湿疮 中草药疗法 案例报道
  • 简介:通过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证候表现和病因的分析,认为湿邪在整个疾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临床的治疗中应当重视健脾化湿,顾脾胃。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小儿 湿邪 病因
  • 简介:通过对近10年来应用外治法预防新生黄疽的文献研究,对目前外治法预防新生黄疸作一系统回顾,旨在发现更适合并易于小儿接受、不良反应小、刺激小、疗效好的预防方法。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外治法 综述
  • 简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病机为湿、毒(热)、瘀、虚。其中,本虚为发病之本,湿、毒(热)、瘀为发病的重要外在因素。“瘀”贯穿于该病发生之始终,故治疗上活血化瘀法贯穿始终,再结合分期辨证论治,临床每获良效。此外,遵循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疗原则,以防止疾病迁延、反复。

  • 标签: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湿 毒(热) 经验
  • 简介:贾六金主任医师以六妙散为基础方加减论治小儿过敏性紫癜,以病从湿患、正从湿辨、治从湿立3方面进行相关阐述。附典型案例1则,以资验证。

  • 标签: 小儿过敏性紫癜 湿邪 临床经验 贾六金
  • 简介:对45例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进行综合治疗的同时,采用吸氧、保暖、控制惊厥、合理喂养等精心护理,结果治愈22例,好转11例,放弃治疗8例,死亡4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推拿治疗脑瘫高危伴听力障碍的疗效。方法:针刺结合推拿穴位治疗脑瘫高危听力障碍85例,并统计疗效。结果:痊愈63例(74.12%),显效15例(17.65%),有效6例(7.06%),无效1例(1.18%),总有效率98.82%。结论:针刺推拿对治疗脑瘫高危伴听力障碍有显著疗效。

  • 标签: 脑瘫高危儿 听力障碍 针刺推拿治疗
  • 简介:采用自拟疝消汤口服与药渣外敷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睾丸鞘膜积液,临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疝消汤具有温阳利水、行气化积、消肿散结的功效,治疗小儿睾丸鞘膜积液具有经济实用,方便快捷之优势。

  • 标签: 小儿 睾丸鞘膜积液 儿疝消汤
  • 简介:目的形成新生高胆红素血症中医诊疗方案专家共识。方法采用德尔菲法,成立专家小组,利用前期文献调查的结果制定专家问卷调查表,共进行2轮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结出新生高胆红素血症中医证型、证候、治则、方药,各项指标的专家意见集中、协调程度较高。结论基于德尔菲法的专家问卷调查能很好地总结新生高胆红素血症的中医诊疗方案,初步形成浙江省新生高胆红素血症中医诊疗方案专家共识。

  • 标签: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中医诊疗规范 问卷调查 德尔菲法
  • 简介:目的观察癜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诊治的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癜消并随证加减治疗。结果痊愈42例,好转18例,治愈率为70%,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癜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儿癜消 过敏性紫癜 小儿
  • 简介:目的观察健脾除湿法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小儿湿疹脾虚湿蕴型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湿疹脾虚湿蕴型患儿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健脾除湿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中医症状积分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IL-2、IFN-γ均显著升高(P<0.05),IL-4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瘙痒程度、皮疹形态及皮疹面积等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各项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幅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CD4^+、CD4^+/CD8^+显著升高(P<0.05),CD8^+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除湿法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小儿湿疹脾虚湿蕴型疗效显著,不仅可调节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中医症状积分,而且可以显著提高患儿免疫功能。

  • 标签: 湿疹 小儿 脾虚湿蕴型 健脾除湿法 枸地氯雷他定片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新生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保温、营养支持及光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茵栀黄口服液和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结果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与黄疸消退时间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4%,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光疗治疗新生黄疸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茵栀黄口服液 酪酸梭菌活菌散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温阳活血软膏治疗新生硬肿症的疗效。方法将169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69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配合外用温阳活血软膏,5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8%,两组比较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温阳活血软膏治疗新生硬肿症疗效显着。

  • 标签: 新生儿硬肿症 温阳活血软膏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加味茵陈四芩散配合西药治疗新生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患儿均煎服加味茵陈四苓散汤剂,并配合西医保肝、支持、补钙、补充维生素K1等治疗。结果治愈86例,好转9例,未愈1例。结论加味茵陈四芩散为主配合西药治疗新生黄疸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加味茵陈四芩散 中西医结合
  • 简介: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3年12月100例新生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治疗,并给予肝酶诱导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1—2mL/kg,静脉滴注,1次/d,连续给药5d。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蓝光照射时间、住院时间及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8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蓝光照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随着治疗的进展,胆红素水平不断降低,治疗第3天、第5天,治疗组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黄疸疗效确定。

  • 标签: 中医药 新生儿黄疸 茵栀黄注射液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四磨汤对新生消化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就诊的新生消化功能障碍161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85例口服四磨汤治疗,对照组76例给予乳酶生、多酶片治疗,疗程均为1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6%,对照组总有效率80.26%,两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腹胀、吐奶、食欲、哭闹方面也优于对照组。结论四磨汤对新生消化功能障碍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标签: 四磨汤 消化功能障碍 新生儿
  • 简介:目的观察桑菊三仁汤治疗风热夹湿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热夹湿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治疗组口服桑菊三仁汤,治疗3d后统计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2.5%,治疗组9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桑菊三仁汤治疗风热夹湿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 风热夹湿型 桑菊三仁汤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2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通瘀灌肠液进行灌肠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患儿的呼吸频率、血气分析、X线胸片的变化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8%,死亡率为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死亡率为15.6%。2组总有效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通瘀灌肠液 中西医结合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