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赣榆丘陵山地生态修复项目区设点监测,为赣榆县及周边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经过3年的生态修复,项目区内植物种群逐步增加,植被覆盖度逐年提高,从43.5%提高到98.4%。植物群落呈现多样性、稳定性,植被群落趋向良性循环,人工幼林长势良好。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土壤侵蚀量由2758t/km^2减少到1369t/km^2,减沙效益为50.4%。本项目仅进行3年的监测工作,对今后人工林成林后,该区的林草变化情况,植被群落的演替趋势,动物及土壤结构的变化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监测和更深入的研究探讨。

  • 标签: 生态修复 效果监测 丘陵山地
  • 简介:长汀县是我国南方最严重的花岗岩水土流失区之一,其水土流失类型在南方花岗岩红壤侵蚀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2000年成立长汀县水保监测站以来,先后布设了1个气象观测哨、4个水蚀控制站、29个天然降雨径流小区、118个固定监测样地,初步形成了监测网络并取得了监测成果。

  • 标签: 水土保持 监测 长汀县
  • 简介:日本的泥沙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由泥沙灾害危险区域的判别调查、泥沙灾害监测系统、泥沙灾害预警系统和防灾预案等4部分构成。其中,泥沙灾害危险区域的判别调查是基础,泥沙灾害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是核心,防灾预案是关键。在地域合作防灾体系中,由国家对地方政府进行技术指导和资金补助,地方政府对基层政府进行技术指导和资金补助,地方政府指导防灾活动,基层政府向居民提供防灾信息,实施防灾训练等。日本在泥沙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在建设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工作中借鉴。

  • 标签: 日本 泥沙灾害 监测 预警系统
  • 简介:切沟侵蚀作为一种常见的土壤侵蚀现象,不仅破坏土地资源,也是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由于切沟侵蚀机制复杂,研究手段欠缺,切沟侵蚀研究进展缓慢。切沟侵蚀监测技术是研究切沟不同发育阶段侵蚀速率和构建切沟预报模型的基础。近年来,高精度GPS、三维激光地形测量以及RS和GIS等切沟侵蚀监测技术取得了新进展,尤其是高分辨率遥感的应用为较大时空尺度的切沟侵蚀监测提供了可能性。世界范围的切沟侵蚀监测成果表明不同地区切沟侵蚀速率主要为0.16~15m/a。切沟侵蚀预报技术进展缓慢,现阶段还没有广泛应用的切沟侵蚀预报模型。利用高分辨率航空和卫星影像及三维激光测量等新技术,开展较大尺度的切沟侵蚀监测是近期的研究热点和主要发展趋势,而从长远来看,发展切沟发育和侵蚀的经验和机制模型、进行不同时间尺度的切沟侵蚀预报是切沟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切沟 GPS 三维激光测量 监测技术 侵蚀速率 预报模型
  • 简介:根据脱钩理论的基本内涵,利用2005~2015年水资源利用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数据,计算得到2005~2015年云南省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压力的脱钩弹性系数D,并根据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压力的脱钩状态划分标准对研究时段内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状态进行划分,进而在此基础上分析2012、2015年两个时段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压力的脱钩状态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脱钩状态类型组成减少,云南各地州脱钩状态较为复杂,差异较大,但这种差异性呈现缩小的趋势;从脱钩状态类型数量组成看,云南省各地州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态势总体呈现弱脱钩态势,其总体上经济总量与水资源使用量均在增加,但经济增长速度高于水资源增长率;从脱钩弹性系数D值看,云南省各地州总体上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利用呈现脱钩态势,有由弱脱钩向强脱钩转变的趋势;从脱钩状态类型的空间分布变化看,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滇西等地区主要呈现强脱钩态势,协调性良好;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滇中、滇东等地区,主要呈现弱脱钩态势。

  • 标签: 水资源 经济发展 脱钩状态 空间格局 云南省
  • 简介:应用遥感(RS)技术实现土地监测,投资少、时间短、效率高,为此南安市成立了国土资源信息监测研究室。本文着重讨论了应用遥感影像进行南安市土地利用分类的信息提取方法,结合GPS和人工调查建立遥感信息识别知识库,提高土地利用遥感分类的精度。还讨论了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 标签: 土地利用 遥感 知识库
  • 简介:针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较晚,在以往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建设中还存在设计不合理、施工粗糙、管理不到位、验收不严格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以安顺市西秀区三股水水土保持监测点的建设为例,总结出站点建设在设计、施工、管理、验收等方面应如何避免以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建设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为我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二期工程将要建设的24个国家级监测点提供参考。

  • 标签: 水土保持 监测 经验 站点 贵州
  • 简介:通过1年来实地监测分析,安溪县山顶、山腰和山脚茶园土壤侵蚀刻度比为1.48:1:1.89;茶园的田埂平均土壤侵蚀数是坡壁的2.88倍;3年生以下茶树的茶园土壤侵蚀模数是5年生茶树茶园的1.6倍;梯田小区泥沙径流量只是裸露坡面小区的1/20。依法加强山地开垦审批管理,修建水平梯田及留草生草作业是有效防止山地茶园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茶园 水土流失 监测 防治对策
  • 简介:为了评估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水土资源破坏的程度,运用水蚀径流场法、水蚀侵蚀沟法、水蚀控制断面卡口站法和风蚀简易小区法4种不同的水土流失量监测方法,采用由水土流失危害程度指标、生态环境指标、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效果等构成的指标体系来评价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通过实时监测,最终得出:项目区8年间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8.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98%,土壤流失控制比达到1.24,植被恢复率达到93.7%,植被覆盖率达到10.7%,扰动后土壤侵蚀强度高达9600t/(km2·a),工程护坡减沙率为50%,造林减沙率为65.22%,人工种草减沙率为71.52%。本工程采用的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实测数据、应用指标等对同类开发建设项目工程在投资决策、建设实施及后期评价方面具有借鉴作用。

  • 标签: 水土保持监测 体系 评价 结果 指标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量在不断加大,其水土流失防治也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根据工作实践提出,做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工作,首先要确立水土保持监测机构的法律地位,其次完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有关监测技术体系,其三开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关键技术研究,其四在水土保持方案审查中严把监测部分的质量,其五制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管理嗣度,最后要严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关。

  • 标签: 水土保持监测 管理 开发建设项目
  • 简介:本文以长汀县为研究区域,应用SPOT卫星数据对长汀县水土流失进行动态遥感监测研究,掌握2000~2003年这3年来长汀县的水土流失变化情况和治理成效,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福建省水蚀区土壤侵蚀遥感监测的新方法,为实施《水土保持法》定期监测公告服务。

  • 标签: 水蚀区 土壤侵蚀 遥感 监测技术
  • 简介:针对水土流失区生态修复项目具有系统多样性、措施多样化、区域差异性及时效性强等显著特点,从监测原则、监测程序、监测指标、监测方法和监测站点布设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成熟、完善的生态修复监测体系。

  • 标签: 生态修复 水土流失区 监测 方法 体系
  • 简介:开展生态自我修复工程动态监测,要科学地选取监测区域,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面积及侵蚀量、生物多样性、林草生长量、土壤状况、区域小气候、社会经济状况等.要采用相应的监测方法并提交监测成果.

  • 标签: 生态自我修复 监测内容 监测方法
  • 简介:龙江特大桥边坡动态监测是龙江特大桥勘察内容之一,监测内容有深孔位移监测、深孔推力监测以及地下水位监测,监测点主要布置在边坡和崩滑区。通过1年多的监测,桥位两河岸边坡现状整体稳定,局部有小量位移,深部比浅部稳定,第四系及全风化~强风化岩体稳定性相对较差。

  • 标签: 高速公路 边坡 监测 特性分析
  • 简介:根据水电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水土流失呈现块状、条状分散分布;水土流失严重;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等特点,如何进行水土流失监测.以永泰县大洋水电站水土流失监测为例,对水电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监测的区域范围、内容和对象、监测方法、监测时段及应提交的成果进行了分析探讨.

  • 标签: 水电工程 水土流失监测 内容 方法
  • 简介: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和控制是一个变化的过程,随着工程的进行,各个水土流失影响因素也处于动态变化中.本文针对工程建设的规模、扰动地表面积的特点及施工不同阶段产生水土流失情况,采用定点和动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以更好地掌握各阶段的水土流失发生规律及流失强度,为治理新的水土流失提供依据.

  • 标签: 工程建设 水土保持监测 水电站 水土流失 建设过程 动态变化
  • 简介: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制度建设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我省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我省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制度建设的一些设想。

  • 标签: 水土保持 监测 制度
  • 简介:目前浙江省正在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的生产建设项目超过300个,通过抽选部分典型项目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成果质量核查,掌握全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质量情况,以期改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质量,使水土保持监测更好地为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服务,从而减少生产开发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 标签: 浙江省 水土保持监测 质量核查
  • 简介: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开始的同时,其监测工作也同时展开。贵州省发改委组织协调水利、林业、农业各部门按各自职责分工将监测工作开展起来,在全省上下形成了一个系统、有序的石漠化监测组织实施及监测成果的管理、监督网络,从而保障监测工作全面有序地展开,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亟待我们探索解决。

  • 标签: 石漠化 水土保持 监测 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