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利用2009~2013年相关数据,在城市生态环境与农村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同时引入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计算云南城市生态环境与农村生态环境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并结合耦合度阶段与协调度类型划分标准对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表明:从综合指数看,云南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波动较大,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变化比较平稳,且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增幅小于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增幅;从耦合度看,云南出现由农村生态环境滞后向城市生态环境滞后的转变,城市生态环境与农村生态环境耦合度经历了从磨合阶段到高水平耦合阶段的变化,两系统间的发展方向越趋有序,关系越趋稳定;从协调度看,云南城市生态环境与农村生态环境协调度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类型从低度协调转变为中度协调并最终呈现良好协调的发展态势。

  • 标签: 城市生态环境 农村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云南省
  • 简介:本文阐述了近几年福安市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开展情况,结合福安市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践,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特点和必要性进行论述,并针对目前监测工作存在问题提出具体措施。

  • 标签: 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监测 主要进展 问题与措施
  • 简介:自1998年以来,我市洪旱灾害交错频发,造成农业重大损失,制约了建瓯市的经济发展。尤其是2006年“6.6”全市城乡暴发洪灾,大小流域全局性受灾严重,灾后痛定思痛,进行认真的反思,本文试图通过洪旱灾害的成因分析,摸索成灾规律,寻求从根本上防治灾害之途径,并提出防治灾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相关措施,以达到防灾减灾之目的,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

  • 标签: 农业 生态环境 状况 对策
  • 简介:本文对仙游县矿山资源开采和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合理开采矿山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和措施,为矿山开采者及决策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 标签: 矿山开采 环境保护 措施
  • 简介: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污染,研究环境容量对控制环境污染、规划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讨论了环境容量的概念及其发展,以及我国有关环境容量研究的进展情况,并基于草原生态环境容量的概念和特性,探讨草原生态环境容量的评价问题,为合理利用、保护和改善草原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环境容量 系统 持续发展
  • 简介:本文简要说明水土流失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提出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根本措施。结合秦皇岛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秦皇岛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原因,总结了秦皇岛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秦皇岛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 标签: 秦皇岛市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生态安全
  • 简介:近年来,闽侯县充分利用区域气候、山地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山地开发治理,发展特色产业;加强部门协作,加快“青山挂白”治理进度和荒山造林工程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促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从1995年和2000年土壤侵蚀遥感数据对比看,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002年55.9%提高到2007年的57.4%,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67万hm^2。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措施与成效 闽侯县
  • 简介:土地整理是对田、水、路、林、村、景进行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但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本文主要从设计与施工的角度,探讨土地平整环节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方案.

  • 标签: 土地整理 生态环境 保护
  • 简介:广东省兴宁市在创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石马河小流域示范工程中,坚持组织发动群众,做到领导和群众运动相结合;落实治管责任,做到权、责、利相结合;坚持科学治理,做到治理和开发利用相结合;坚持依法行政,做到宣传与执法相结合等“四个坚持、四个做到”,按照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十百千”试点小流域的要求实施,取得拦泥蓄水、经济增产丰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等显著效益,开创了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 示范 小流域
  • 简介:50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对水、土、植被等资源的强烈干扰,民勤绿洲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地表水资源减少,水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4.5亿m^3减少到90年代的0.89亿m^3;地下水量过度开采,水位下降,从20世纪50年代的1.5~2.0m下降到80年代的5.0m,90年代的16.4m;水质污染,矿化度升高;天然和人工植被衰退,物种多样性减少,植被向旱生方向演替;土壤早化加剧,土地荒漠化严重等。为探索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在定量分析长期野外观测资料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近50年来民勤绿洲水资源变化过程及其态势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引起的一系列生态环境变化,同时提出主要治理途径:1)以流域为单元,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强化水资源管理;2)通过节水技术应用,发展节水型农业和建立节水型社会;3)增加外流域调水量,满足生态环境用水需求;4)实施适度移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5)运用生物和工程措施,综合防治荒漠化,整治土壤盐溃化。

  • 标签: 民勤绿洲 生态环境 演变 发展对策
  • 简介:东风水库是福建省浦城县城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重要的饮用水源地,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库区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水质污染,已危及到县城用水安全,本文通过对库区流域内水土流失现状、水质污染原因分析,提出科学规划、实施生态修复、保护水源涵养林、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依法行政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标签: 生态环境问题 浦城县 保护对策 库区 生态环境恶化 水土流失
  • 简介:本文通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生态环境的分析,预测武夷山发展旅游对植被生态环境可能的影响,提出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业,应本着保护的原则,在注重生态伦理的基础上,有规划地进行,以达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标签: 武夷山 植被 旅游开发 生态环境
  • 简介:摘要通过对比秭归县水土保持工程开展前后的水土流失状况,总结了综合治理实施23年来的丰硕成果,重点分析了水土保持在控制水土流失、抢救耕地资源、拓宽生产领域、振兴农村经济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深远影响。提出水保工程抓住环境中的“水”和“土”两个因子,按照水土流失区的自然规律及“可持续发展”原则,不断解决因水土流失引发的各种矛盾,建立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机制,对于遏制水土流失、改善和提高环境容量与质量、发展农村经济,以及群众脱贫致富产生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 可持续 基础工程
  • 简介:通过对赣榆丘陵山地生态修复项目区设点监测,为赣榆县及周边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经过3年的生态修复,项目区内植物种群逐步增加,植被覆盖度逐年提高,从43.5%提高到98.4%。植物群落呈现多样性、稳定性,植被群落趋向良性循环,人工幼林长势良好。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土壤侵蚀量由2758t/km^2减少到1369t/km^2,减沙效益为50.4%。本项目仅进行3年的监测工作,对今后人工林成林后,该区的林草变化情况,植被群落的演替趋势,动物及土壤结构的变化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监测和更深入的研究探讨。

  • 标签: 生态修复 效果监测 丘陵山地
  • 简介:三明市水土保持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成立于1981年,市、县(市、区)两级设立13个水土保持委员会及其办公室,13个水土保持监督站,2个水土保持试验站,2个水土保持监测站,现有水土保持工作人员62人。

  • 标签: 水土保持工作 三明市 生态环境 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 福建省
  • 简介:淤地坝建设是治黄减沙的关键措施,为了加快淤地坝工程的修建,需要利用快速的筑坝技术,而快速筑坝中的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快速筑坝质量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快速建筑淤地坝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淤地坝 快速建筑 质量控制 爆破 水力冲填
  • 简介:针对水土流失区生态修复项目具有系统多样性、措施多样化、区域差异性及时效性强等显著特点,从监测原则、监测程序、监测指标、监测方法和监测站点布设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成熟、完善的生态修复监测体系。

  • 标签: 生态修复 水土流失区 监测 方法 体系
  • 简介:开展生态自我修复工程动态监测,要科学地选取监测区域,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面积及侵蚀量、生物多样性、林草生长量、土壤状况、区域小气候、社会经济状况等.要采用相应的监测方法并提交监测成果.

  • 标签: 生态自我修复 监测内容 监测方法
  • 简介:边坡生态修复施工过程中,由于企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对规范内容不熟悉、施工经验不足以及施工技术不当等原因,造成边坡生态修复工程普遍存在较多的质量通病。为提高边坡生态修复施工质量,本文对边坡生态修复常见的坡面处理不当、植物选择不合理、坡面排水设置不完整、施工不到位等质量问题逐一分析,以期对边坡生态修复施工管理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

  • 标签: 边坡 生态修复 质量通病
  • 简介:开展重要水源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动态监测,要科学地制定监测评价方案,选取监测区域。监测内容包括宏观监测和微观监测,主要有水土流失面积及侵蚀量,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质量及其效果,土地利用类型、水质变化、生物多样性、林草生长量、土壤状况、区域小气候、社会经济状况等。要采用相应的监测方法并提交监测成果。

  • 标签: 上杭县 重要水源地 监测内容 监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