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解决青海高寒区绿化植物的栽培驯化问题,并为金露梅栽植的科学管理及高寒区水资源有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以2年生金露梅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方法人为控制土壤水分条件,测定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金露梅苗木的光合生理特征,研究金露梅光合生理特性及其与土壤水分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1)金露梅凋萎系数为4.02%左右;2)土壤水分对金露梅叶水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具有阈值现象,净光合速率最大时土壤含水量为20.83%,水合补偿点为4.38%,水分利用效率最大时土壤含水量为13.82%;3)在砂壤土条件下,金露梅生长最适宜的土壤水分环境为8.33%~12.71%,此范围内既可以维持植物基本的生长所需,又可以最大程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4)青海地区在金露梅盛花期(7月),在无降雨的情况下,每2~3周补充一次水分能维持金露梅较好生长。2~3周的持续干旱所造成的伤害在灌水后可逐渐恢复,但连续1个月无任何供水会使金露梅死亡。
简介:为了有效对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损毁临时用地进行复垦利用和生态重建,利用t检验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施工营地、施工便道、弃土场、拌和站和取土场5类临时用地土壤质量的变化,以及5类临时用地之间土壤质量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取土场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质量分数和酶活性最低,土壤酸化严重;施工营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和酶活性最高;拌和站土壤密度和紧实度最大,田间持水量最小;弃土场土壤密度和紧实度最小,速效钾养分质量分数最高;施工便道土壤各指标在5类用地中,均处于中间水平(P〈0.05)。土壤有机质、速效磷以及氮素等养分缺乏,土壤酶活性降低,是引发弃土场、取土场的土壤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土壤紧实度、密度增大,孔隙度减小及田间持水量的降低是导致施工便道、拌和站和施工营地土壤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不同类型临时用地土壤质量差异极显著(P〈0.001),在临时用地复垦和生态重建中,应采取针对性的土壤改良措施。主成分分析是损毁土地土壤综合质量诊断分析的有效研究方法。该研究可为工程建设损毁土地的复垦利用、生态重建及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简介:为了解不同护坡模式下边坡防护工程建设初期植被恢复状况,依托北京西六环现有边坡工程,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将12段边坡划分为六棱砖与厚层基材喷播植草2类护坡模式,分析不同模式坡位、坡长、坡向和地形条件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1)以厚层基质喷播植草模式为主的Ⅱ类边坡植被恢复效果优于以六棱砖护坡模式为主的Ⅰ类边坡;2)随着演替进程的发展,建植初期植被表现出一定的年际变化规律,2011年植被恢复效果较2010年差;3)坡位、坡长和坡向的不同使植被群落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性,Ⅰ类边坡中部植被生长较好,Ⅱ类边坡下部植被恢复效果好,坡长较长的阴向边坡更利于植被恢复;4)六棱砖护坡模式更适宜在山岭重丘区应用,而厚层基质喷播植草护坡模式更适用于平原微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