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针对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结合“中药生产”课程和高职生二者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形成“问题引导、任务驱动、做合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迁移能力,培养安全意识和规范意识.

  • 标签: 中药生产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 简介:针对"软饮料生产技术"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问题,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做教"体化教学模式,并从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学校学习与未来岗位无缝对接。

  • 标签: 软饮料生产技术 工作过程 “做学教”一体化
  • 简介:利用水解圈法和摇瓶发酵法进行初筛和复筛,从土壤中筛选出1株产木聚糖酶且酶活力较高菌株TA8,并初步研究了其粗酶液特性。结果表明,TA8粗酶液最适反应温度为50℃,pH值为7.0,反应时间为80min。

  • 标签: 木聚糖酶 筛选 菌株 酶学特性
  • 简介:分析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生物专业毕业实习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多年指导学生毕业实习并兼职实习管理实践,探索大学生毕业实习有效模式,提出提高毕业实习质量措施。

  • 标签: 生物学 毕业实习 教学改革
  • 简介:“软饮料工艺”是门应用性极强课程,从该课程案例选择优化、案例呈现优化、案例总结优化,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和改革,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期培养出优秀应用型人才。

  • 标签: 应用性 案例选择 案例呈现 案例总结
  • 简介: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对普洱茶品质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本试验选取4种普洱茶(景迈山、冰岛、千家寨、混合型乔木春茶)分别自然仓储于昆明和石家庄两地,并进行感官品质评价并分析其主要内含成分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仓储环境及原料均可影响普洱茶品质变化。存放于昆明景迈山茶样中游离氨基酸和总糖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存放于石家庄茶样(P<0.01),而茶多酚和黄酮类含量极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1),结合感官品质评定,存放于昆明茶样呈现出甜香馥郁、浓厚回甘品质特征;存放于昆明冰岛茶样中茶多酚含量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5),游离氨基酸含量极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1),结合感官品质评定,存放于石家庄茶样茶汤具有汤色橙黄明亮、甜醇回甘特征;存放于昆明千家寨茶样中茶多酚和总糖含量极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1),黄酮类含量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5),游离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石家庄茶样(P<0.01),结合感官品质评定,存放于石家庄茶样具有更为甜醇品质特征;存放于昆明混合型茶样中茶多酚、总糖含量极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1),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含量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5),结合感官品质评定,存放于石家庄茶样呈现出陈香品质特征。

  • 标签: 普洱茶 仓储 感官品质 内含成分 地区
  • 简介:"食品营养"是食品科学专业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具有很强科学性与应用性。当今,随着食品营养学理论及技术快速发展,以及现代人才培养新理念和新要求,该课程传统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结合课程改革实践,在分析"食品营养"课程教学内容现状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并从当代对人才培养新需求入手,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教学内容 教学质量
  • 简介:对采自黑龙江省K9、金红、铃铛、龙丰苹果以及种植于陕西省嘎啦苹果基本品质指标(密度、VC含量、总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色值)进行了测定,对比黑龙江苹果与嘎啦苹果品质差异,了解产自黑龙江苹果品质特性,为寒地中小型苹果品种选育标准评价体系研究和建立提供基本资料,并为其在生产中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K9、铃铛、金红VC含量以及总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嘎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顺序为K9、龙丰高于嘎啦,铃铛、金红小于嘎啦;铃铛、金红红值和黄值均较高,嘎啦和金红红值差异不显著,嘎啦和K9红值差异显著。

  • 标签: 黑龙江苹果 嘎啦苹果 品质差异
  • 简介:结合农业院校双语教学实践,对双语教学课程规划与设置、教学模式和效果、存在和新出现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探究,力求达到更好提升食品安全教学质量和实践操作效果。

  • 标签: 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双语教学
  • 简介:通过把更多生活实例引入课堂教学、身边食品微生物以及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实践教学3个方面,对食品微生物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和研究,恰如其分地将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实践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在起,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全面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 标签: 食品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学生兴趣
  • 简介:传统教学模式在"食品微生物"授课中存在局限性,而翻转课堂作为种新兴教学模式备受关注。通过对"食品微生物"目前教学现状进行综述,并重点论述翻转课堂模式在"食品微生物教学优势,旨在探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更好地培养食品微生物方面人才可行性,同时也可为翻转课堂在其他课程中应用提供借鉴。

  • 标签: 食品微生物学 翻转课堂 应用
  • 简介:"粮油产品加工工艺"是聊城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门专业教育核心课程。为进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分别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与探索。

  • 标签: 粮油产品加工工艺学 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
  • 简介:选择更加适合单增李斯特氏菌检测固体选择性培养基,同时对国内及国际上常用4种固体培养基进行比较选择。结果表明,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选择效果较好,单增李斯特氏菌在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上具有特征性菌落形态,容易与其他李斯特氏菌相区别。建议在采用ISO方法检测及日常工作中增加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使用,可有效提高单增李斯特氏菌检出率。

  • 标签: 李斯特菌 培养基 结果比较
  • 简介:莲藕极易发生褐变和腐败变质,从而失去食用价值,涂膜可以有效地延长莲藕保质期。研究了酸、化学杀菌剂表面处理对莲藕涂膜保鲜效果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0.06~0.07mol/L柠檬酸处理和0.04~0.07mol/L磷酸处理均对莲藕保鲜效果明显;质量分数为2%H2O2处理10min,不能有效抑制莲藕褐变,但可以控制其腐败变质;ClO2不宜用于莲藕表面处理;涂膜前用质量分数2%H2O2处理,有利于提高莲藕短期贮藏感官品质,但会使长期贮藏莲藕变质速度加快。

  • 标签: 莲藕 表面处理 保鲜 化学杀菌剂
  • 简介:将案例分析法应用于“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在实践技能培养方面的局限.介绍了案例分析法在“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具体实施方法、实施效果及注意事项,旨在提高学生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处理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期为该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案例分析法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教学改革
  • 简介:以浙江"余茭4号"茭白为试材,浸泡复配保鲜剂(100g苯甲酸钠+1g赤霉素+40kg水,用苯甲酸调pH至4)5min,风干后分别置于不同气体成分气调箱(CA-1:3%O2+5%CO2;CA-2:3%O2+10%CO2;CA-3:8%O2+5%CO2;CK:自然空气),于(0±0.5)℃、相对湿度(RH)95%冷库贮藏,研究不同气调处理对茭白贮藏品质影响。结果表明,茭白贮藏90d与对照相比,较高浓度CO2(3%O2+10%CO2)处理可延缓茭白可溶性固形物和抗坏血酸含量下降,抑制呼吸代谢及丙二醛含量升高,降低失重率和根腐率,保持较好商品价值。

  • 标签: 茭白 气调处理 贮藏品质
  • 简介:以宫川柑橘为试材.研究了温度25℃、相对湿度65%~75%贮藏条件下,3种不同浓度臭氧处理果实生理生化及营养成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适宜臭氧浓度处理可有效抑制宫川柑橘呼吸强度,减少果实失重;显著抑制贮藏后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酸、糖及VC含量下降和丙二醛含量积累,减缓膜脂过氧化作用,延缓果实衰老进程。其中以臭氧浓度为26.04mg·m^-3处理保鲜效果最好,贮藏80天,失重率被控制在3.33%,较好地保持了果实原有的风味与鲜度。

  • 标签: 宫川柑橘 臭氧处理 保鲜
  • 简介:多酚氧化酶(PPO)是酶促褐变关键酶,与果蔬加工制品色泽、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以蜜梨果实为原料,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蜜梨多酚氧化酶特性。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蜜梨PPO活性有明显影响,其最适pH为4.5,最适温度为34℃。在加工过程中,可通过调节pH和温度来降低蜜梨PPO活性,减少褐变发生:蜜梨PPO催化底物邻苯二酚酶促反应动力学与米氏方程高度符合,R^2-0.9972,其动力学方程为专1/V=0.17371/[S]+0.4775,最大反应速率Vmax=2.09U·min^-1,米氏常数Km=0.36mol·L^-1;蜜梨PPO具有热稳定性,随着温度提高。完全抑制PPO活性所需要时间逐渐减少。采用短时高温(90℃,1min)处理,不仅可有效降低蜜梨加工过程中酶促褐变.而且可减少蜜梨汁营养成分损失.较好地保持其固有色泽。

  • 标签: 蜜梨 多酚氧化酶 酶学特性
  • 简介:由中国食品商务网发起,中国食品商务网、农博网、大食品网共同主办《第二届食情聚焦——2007年度食品十大事件评选》活动结果揭晓!

  • 标签: 事件评选 具有影响力 年度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