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荆州古城墙是我国重点保护历史文物,近年来,构树在荆州古城墙入侵,对古城墙植被和古城墙保护造成了影响。为了解构树种群的基本特征,在荆州古城墙上选择大小为22m×22m的样地一个,对样地上的野生构树种群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构树种群存活曲线呈Deevey-Ⅲ型,构树幼苗库量大,但幼苗死亡率高;构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呈非典型的金字塔型分布,构树种群是增长型种群;6种聚集强度参数计算表明,构树种群的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较高,这与样地坡度较大、构树果实被鸟传播等因素有关。构树种群良好的更新机制是其成功入侵荆州古城墙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构树 分布格局 静态生命表 荆州古城墙
  • 简介:稻田喷施杀虫剂会大量杀伤稻田蜘蛛,反复施药导致稻田蜘蛛长期处于低密度状态。影响稻田蜘蛛发生有药剂种类、剂型、施药部位、用量、喷药次数、施药器械与喷径等因素。

  • 标签: 稻田 农药 蜘蛛
  • 简介: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既要受田间温、湿度的影响,又要受水稻栽培因素的制约。影响其田间成虫、卵及幼虫数量的栽培因素,申效诚等(1988)、梁广文等(1984)与薛俊杰(1988)等已有报道。为此,笔者将1982~1984年栽插密度、施尿素与氯化钾方法,影响早稻生长发育期间的1—3(2—4′代卷叶率正交试验资料,整理如下:

  • 标签: 卷叶率 栽培因素 栽插密度 水稻栽培 正交试验 早稻品种
  • 简介:结合文献资料,从作物根系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硝态氮运移及产量等几个方面,概述了不同灌溉量和灌溉方式对作物的影响,分析了滴灌、渗灌等微灌技术的应用。最后,针对经济林木生产的实际现状,进行了展望:探索一种成本低、简单易操作、便于推广应用的灌溉措施更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灌溉 根系水平分布 根系垂直分布 产量
  • 简介: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是世界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而环境污染直接或间接对生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 标签: 环境污染 生物 保护对策
  • 简介:目前南方大部分稻田采用连作耕作制度,并且滥用农药现象严重,这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为探讨稻田轮作对减轻稻田病、虫、草害的生态作用,本试验以长期水稻连作为对照,根据14年田间定位试验,详细研究了稻田轮作对水稻病、虫、草害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轮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稻田水稻的病虫草害。稻田轮作处理的早稻纹枯病发病率平均比连作处理低10%,病情指数低0.4%;晚稻纹枯病的病株率平均比连作处理低17.7%,病情指数低13.3%。轮作处理的早晚稻稻曲病的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也都低于连作处理。轮作处理所受虫害比连作处理要轻,轮作稻纵卷叶螟造成的白叶率和二化螟造成的白叶率明显低于连作。轮作处理的杂草生长情况比连作处理弱。

  • 标签: 长期定位试验 稻田轮作 病、虫、草害
  • 简介:以4个豇豆(VignaunguiculataLinn)品种的种子作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进行胁迫处理,研究了盐胁迫对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盐害指数及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增加,各个豇豆品种呈现出一定的差异;4种豇豆种子对低盐浓度(≤25mmol/L)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低盐胁迫对种子发芽率影响较小,而对发芽指数的影响则较大;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各个豇豆种子的盐害指数呈递增的趋势,较高浓度的盐胁迫对4个品种的萌发与幼苗根系活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50mmol/L的盐浓度下,德州白条的盐害指数最低,并显著低于德州灰嘴、禹城18粒和德州紫皮,而德州灰嘴的盐害指数明显高于其它品种。综合分析认为,耐盐能力最强的品种为德州白条,其次为德州紫皮和禹城18粒,而德州灰嘴的耐盐能力最差。

  • 标签: 豇豆 种子 盐胁迫 发芽指数 根系活力 盐害指数
  • 简介:本文对我省赣州、宜春、南昌稻区1978~1991年白背飞虱田间和灯下系统调查资料进行了整理,初步弄清了我省白背飞虱自然种群年度间和季节性消长动态。通过分析虫源,温度、湿度以及雨量与主害代发生量的关系,明确了虫源是影响白背飞虱发生量的主要因素,为该虫的测报和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白背飞虱 种群消长 影响因素
  • 简介:对斜面低温保藏法、胶塞封口保藏法和石蜡油保藏法在180d里保藏50种野生大型真菌和16种栽培食用菌的效果进行评价,期间每隔45d对菌丝活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胶塞封口保藏法对大部分保藏菌株的保藏效果都比较好,只有脐顶小皮伞保藏效果比较差。斜面低温保藏法比较适合短期1~2个月保藏菌株。石蜡油保藏法对菌丝活力有较大影响,但适合长时间保藏菌株。

  • 标签: 菌种保藏 大型真菌 菌种活力
  • 简介:研究采用人工饲料带毒法将苏云金杆菌作用于棉铃虫幼虫,观察其蛹期生物学指标及产卵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取食该药剂的试虫化蛹率降低、产卵量减少,最终导致种群数量降低。

  • 标签: 棉铃虫 苏云金杆菌 生物学指标
  • 简介:利用连南1962—2013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及柠檬种植生长发育资料,分析柠檬生长的生态气候环境条件和气象灾害的种类。结果表明,连南年平均温度19.5℃,≥10℃的年活动积温6750.0℃,极端低温-4.8℃,年降雨量1600.5mm,年日照时数1549.9h,无霜期312d;气象因子的变化等对柠檬各个生长阶段有着明显的影响,特别提出的是开花期的降温、降水对柠檬挂果率的影响尤为显著;通过小波分析,连南气温1980年后呈现明显的4年周期性,多年降水则显示出多重时间周期尺度的嵌套结构现象。本地气象灾害种类繁多,例如低温阴雨(倒春寒)、雨雪冰冻、冰雹、雷雨大风、干旱等。因此,研究连南柠檬生长的生态气象环境条件及气象灾害,对于加强农业气象方面指导并提高柠檬的产量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柠檬 生长环境 气象灾害
  • 简介:芽孢杆菌是肠道中正常菌群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主要为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等。芽孢杆菌通过对肠道的黏附和对致病菌的拮抗,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保护肠道健康。从芽孢杆菌调节肠道菌群的方式和肠道菌群研究方法来系统地阐述芽孢杆菌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 标签: 芽孢杆菌 肠道菌群 调节方式 研究方法
  • 简介:通过对番茄感染南方根结线虫后其叶片中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番茄叶片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即开始低于对照,随后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15d之后,酶活性又开始显著低于对照水平,一直持续到第30d,酶活性恢复到对照水平;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受线虫侵染的影响较小,在试验期间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在接种后第1d即显著低于对照水平,至第7d的时候恢复至对照水平并持续至第30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1~20d均显著高于对照水平。因此,POD活性可以作为早期判断番茄是否感染根结线虫的一项指标。

  • 标签: 番茄 根结线虫 叶片 保护酶活性
  • 简介:通过大田试验选用不同肥料品种,拟探求适宜广昌"黑老虎"晒烟的最佳肥料品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210kg/hm2的水平下,施用烟草专用肥为主的处理,中部叶K、Mg、P、Cu、Fe5种元素的含量和上部叶K、Ca、Mg、P、Cu、B、Mn、Zn8种元素的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调制后,物理特性更加协调;同时,氯含量大幅度下降,对改善烟叶燃烧性有利;施用贝斯特有机无机肥为主的处理,烟叶的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增加、烟碱含量降低。因此最好选用烟草专用复合肥和贝斯特有机无机复合肥相结合,并着重后期肥料施用的方式以达到增产增质的效果。

  • 标签: 肥料品种晒烟 产量质量
  • 简介:研究表明,毛竹受毛竹黑叶蜂危害后,竹叶中单宁含量随着危害的加重显著增加,干物质单宁的含量由未受害时0.386mg/g增加到重度受害时的0.553mg/g;总酚含量随着受害程度的加重呈显著下降趋势,由未受害时3.763mg/g下降到中度受害时的3.126mg/g,再下降到重度受害时的2.653mg/g;竹叶中黄酮的含量呈上升趋势,由未受害时2.631mg/g增加到重度受害时的3.658mg/g。试验得出:毛竹受毛竹黑叶蜂危害后竹叶中单宁、总酚、黄酮含量变化均属于毛竹受害后的生理应激反应。

  • 标签: 毛竹黑叶蜂 危害 次生物质
  • 简介:在PDA培养基培养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的CuSO4对柑橘炭疽病菌和山麦冬炭疽病菌生长状况、产孢量、孢子萌发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g/200mLCuSO45H2O对柑橘炭疽病菌和山麦冬炭疽病菌的影响最大,完全抑制了这两种病菌的生长和产孢;0.2g/200mLCuSO45H2O对柑橘炭疽病菌和山麦冬炭疽病菌的影响也非常明显,不仅较大程度地抑制了这两种病菌的生长和产孢,而且使这两种孢子的萌发率均低于19%;0.1g/200mLCuSO45H2O对柑橘炭疽病菌和山麦冬炭疽病菌的影响较大;0.02g/mLCuSO45H2O对柑橘炭疽病菌和山麦冬炭疽病菌的影响较小。由此可以初步得出,0.2g/200mLCuSO45H2O对柑橘炭疽病菌和山麦冬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显著,可以作为抑制这两种病菌的临界浓度。

  • 标签: 硫酸铜 柑橘和山麦冬 炭疽病菌 影响
  • 简介:在室内恒定条件下,测定了3种不同温度对葡萄十星瓢萤叶甲OidesdecempunctataBillberg成虫的交配节律、交配次数和交配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1)葡萄十星瓢萤叶甲成虫在白天各时间段均有发生,但只有25℃下才出现有交配的高峰(14:00和18:00),过低或过高的温度均无明显的高峰期出现。(2)每日平均交配次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然而,每日耗费在交配中的总时长在25℃时达到最大(227.74min),过低或过高的温度均使其受到抑制。(3)交配持续时间在22℃下最长(146.84min),在28℃下最短(42.83min),表现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缩短的趋势。

  • 标签: 葡萄十星瓢萤叶甲 交配行为 节律性 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