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生物防治田和化学防治田内不同发育期拟环纹豹蛛Pardosapseudoannulata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羧酸酯酶(CarE)的活性特征。结果表明,化防田拟环纹豹蛛各发育时期AChE活性均较生防田中的低,其各发育期AChE的Km值也均明显高于生防田种群。从整个发育期来看,幼体的AChE活性最高,卵囊的最低,说明不同发育阶段AChE活性存在较大差异。而CarE的活性正相反,化防田种群卵囊、幼蛛、雌成蛛和雄成蛛的CarE活性均高于相应生防田种群,且幼蛛的CarE活性高于相应成蛛,生防田种群每一发育阶段CarE的km值也均高于相应的化防田种群。表明化防田中的拟环纹豹蛛有可能对部分农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药性。

  • 标签: 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 乙酰胆碱酯酶 羧酸酯酶 活性 抗药性
  • 简介:室内用浸渍法测定了14种杀虫剂对山东泰安和浙江杭州两地小菜蛾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两地小菜蛾对溴氰菊酯产生了高水平抗性,分别达63.9和52.5倍;对氟啶脲的抗性分别达35.0和122.1倍;常用的有机磷类、灭多威和杀虫双等药剂对它们的毒力均较低;两个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和氟虫腈最敏感。

  • 标签: 小菜蛾 杀虫剂 抗药性 地区差异 蔬菜害虫
  • 简介:烟嘧磺隆(商品名称玉农乐)是玉米田重要的芽后除草剂,属磺酰脲类除草剂,制剂为4%悬浮剂,在玉米3~5叶期,杂草基本出齐后茎叶喷雾,每公顷用0.9~1.5升(折合有效成分36~60育/公顷).可防除马唐、牛筋草、狗尾草、野黍,反枝苋、藜、莎草科杂草等。

  • 标签: 烟嘧磺隆 玉米品种 敏感性差异 磺酰脲类除草剂 莎草科杂草 芽后除草剂
  • 简介:为科学评价除草剂三唑酰草胺在土壤环境中的生态风险,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三唑酰草胺在吉林黑土、江西红土和安徽水稻土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三唑酰草胺在土壤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好氧条件下三唑酰草胺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86.5、106和91.4d;厌氧条件下半衰期分别为106、130和127d;水稻田厌氧条件下半衰期分别为162、219和188d。研究表明,三唑酰草胺在水稻田厌氧条件下的降解速率明显慢于其他2种试验条件下。

  • 标签: 三唑酰草胺 土壤 降解 三唑啉酮类除草剂 风险评估 生态安全
  • 简介:甜菜夜蛾取食不同食料作物以后,对灭多威、辛硫磷和溴氰菊酯的敏感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解毒酶活性测定表明,不同食料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多功能氧化酶(MFO)的脱甲基作用和羧酸酯酶(CarE)的活性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和人工饲料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而羧酸酯酶动力学研究表明,几种食料作物对甜菜夜蛾羧酸酯酶底物亲和力(Km)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 标签: 甜菜夜蛾 食料 药剂敏感性 解毒酶
  • 简介:采用直接观测外观和测定透明温度范围的方法,对微乳剂的基本组成成分一表面活性剂、助溶剂、水对二嗪磷微乳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分别进行了研究。对各因素从性质和用量两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研究了无机盐(NaCl)浓度对微乳剂透明温度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HLB)值在12~15之间、助溶剂为乙醇或甲醇时配出的微乳剂较好;不同水质均可配出外观均相、透明的微乳剂,但硬水对微乳剂的冷贮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NaCl质量分数≤0.5%时的微乳剂其透明温度范围在-5~60℃。

  • 标签: 二嗪磷 微乳剂 表面活性剂 物理稳定性
  • 简介:农药液滴在靶标植物叶片表面的蒸发是农药对靶沉积后的重要过程,也是影响农药利用率和对有害生物防控效果的关键。液滴蒸发过程存在多种模式:接触半径恒定的CCR(Constantcontactradius)模式、接触角恒定的CCA(Constantcontactangle)模式以及混合模式(Mixedmode)等,不同蒸发模式下液滴的形态变化及蒸发时间均有一定差异。文章综述了液滴在光滑固体界面、人工修饰后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粗糙界面以及不同植物界面上的蒸发动力学研究进展。现有研究表明:在光滑固体界面上,液滴蒸发速率随蒸发时间呈线性变化趋势;在不同微观结构修饰后的粗糙界面上,液滴蒸发速率和蒸发模式受固体表面特性的影响;在不同植物界面上,叶片表面的微观结构与组分特性是影响农药液滴在叶片上沉积、持留、铺展及药液渗透过程的重要因素,富含蜡质层以及微纳米结构的叶片,一般不易被农药液滴润湿,液滴铺展面积小,蒸发相对较慢。通过加深对靶标植物叶片表面农药液滴蒸发行为的认知,可以根据有害生物为害特性与有效防控剂量需求,合理调控农药液滴在靶标植物叶面的蒸发时间,同时可为指导农药制剂中表面活性剂的合理应用及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界面 液滴 蒸发 植物叶片 表面特性 农药利用率
  • 简介:以水稻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比活力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比较其对甲磺隆的敏感性水平,探讨了水稻不同品种或组合的耐药性差异机制.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或组合ALS对甲磺隆均较敏感,当甲磺隆浓度为100μg/L时,对ALS比活力抑制率达60%以上,且活力百分比与甲磺隆浓度对数成直线负相关关系,相关程度显著或极显著;活体条件下ALS活力均受到甲磺隆不同程度的抑制,但同一品种ALS活力不随甲磺隆浓度的变化而呈现规律性变化.在甲磺隆浓度相同时,活体条件下所有供试水稻品种ALS活力均显著高于离体条件下的ALS活力,影响程度与植株耐药性差异基本一致,说明甲磺隆在水稻体内存在较强代谢失活作用,代谢失活差异是水稻不同品种或组合对甲磺隆的耐药性差异机制.

  • 标签: 甲磺隆 水稻 耐药性机制 乙酰乳酸合成酶(ALS)
  • 简介:借鉴昆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方法,在田间网笼中比较了棉铃虫三氟氯氰菊酯抗性,敏感品系及其杂交F1代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和净增殖率(R0)指标。结果表明:在田间自然状态下,抗性品系的每头雌蛾平均产卵量,卵孵化率和幼虫发育历期分别为314粒,20.1%和22.9天,敏感品系分别为438粒,28.8%和19.0天,两品系间差异显著,说明抗性品系在这些特征上存在较明显的不利性,F1代的幼虫发育历期介于抗性和敏感品系之间,与敏感品系相比,抗性品系的相对适合度为0.46,杂交F1代为1.46。

  • 标签: 棉铃虫 三氟氯氰菊酯 抗药性 田间适合度 种群 杀虫剂
  • 简介:用淀粉凝胶电泳对中国3个不同地理区域的小菜蛾种群和台湾敏感品系的抗性水平及脂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生物测定显示3个小菜蛾种群对杀虫双均没有明显的抗性;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分别为1.21倍、4.51倍和1.25倍。在Estα和Estβ基因位点,北京种群中存在11种同工酶,其中4种为α同工酶,7种β同工酶;河北种群中存在3种α同工酶,5种β同工酶;云南种群中存在3种α同工酶,3种β同工酶,3个种群酯酶基因多态性的产生可能是携带不同抗性酯酶基因的小菜蛾被动运输的结果,杀虫双对于能引起酯酶活性升高的杀虫药剂可能无交互抗性。

  • 标签: 小菜蛾 抗药性 酯酶同工酶 遗传多态性 蔬菜害虫 抗性机制
  • 简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纳他霉素和乙霉威对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的抑制活性,同时采用药液培养法间接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药剂对菌丝体糖、蛋白和电解质渗漏的影响。结果表明:纳他霉素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如)在25℃下为37.42μg/mL,在5℃下为0.9840μg/mL,活性提高了37倍;乙霉威对供试菌的活性在5℃下较25℃提高了5倍。25℃下经纳他霉素处理8h后,菌丝体可溶性糖渗漏量为6.5mg/g,蛋白渗漏量为162μg/g,药液电导率为700μs/cm,均显著高于相同条件下的0.1%吐温-80对照和乙霉威处理。不同处理温度之间,温度越低菌丝内含物的渗漏量越少。

  • 标签: 纳他霉素 灰葡萄孢 抑制作用 作用机理
  • 简介:用Calcofluor荧光染色和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6种常用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和氟吗啉对黄瓜霜霉病菌孢子萌发、芽管伸长、附着胞形成、菌丝扩展、孢囊梗和孢子囊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分别在0.07~5.98μg/mL和0.10~3.50μg/mL之间,而对游动孢子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和休止孢形成没有抑制作用;霜脲氰对休止孢萌发和芽管伸长的EC50值分别为1.10和0.002μg/mL,对其他阶段无明显的抑制效果;腈嘧菌酯对休止孢萌发、菌丝扩展和孢囊梗产生无影响,对游动孢子释放、芽管伸长和附着胞形成的EC50值分别为0.018、0.008和0.010μg/mL;代森锰锌对游动孢子释放、休止孢萌发和芽管伸长的EC50值分别为2.40、2.88和1.53μg/mL;甲霜灵对该菌的整个发育期均没有影响,这可能是因为供试菌株对甲霜灵已经产生了抗药性.

  • 标签: 杀菌剂 黄瓜霜霉病菌 发育阶段 交互抗性
  • 简介:将高盐胁迫及水稻再生相结合进行化学药剂筛选的方法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筛选方法,通过该法筛选出稻瘟灵对诱导水稻抗性的适宜浓度为20mg/L.同时以一种水稻脂氧合酶基因cDNA(RCI-1)作为指标,克隆出相应探针.通过Northern杂交检测,发现稻瘟灵在不同的逆境条件(低温,高盐,病害)下可使RCI-1表达增强或提前,进而推断稻瘟灵对水稻抗逆性具有诱导作用,是一种抗逆化学诱导剂.

  • 标签: 水稻 稻瘟灵 脂氧合酶 RCI-1 诱导抗性 逆境
  • 简介:为了解农药对家蚕的慢性毒性影响,探索建立我国农药对家蚕的慢性毒性试验及评价方法体系,以3种不同类型的代表性杀虫剂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氟铃脲为代表药剂,针对家蚕进行了给药阶段、给药剂量及评价指标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慢性毒性试验中的给药阶段以2~3龄期为宜;给药剂量可为其急性毒性96h-LC50值的1/50、1/100、1/200、1/400和1/800;主要评价指标应为结茧率。

  • 标签: 家蚕 高效氯氟氰菊酯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氟铃脲 慢性毒性 评价方法
  • 简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三唑类杀菌剂和4种其他杀菌剂抑制黄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菌丝生长的毒力,同时测定了其对菌核形成及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甲基硫菌灵抑制菌丝生长的毒力最低,EC轴值为65.75μg/mL;己唑醇和戊唑醇的抑制活性较高,EC50值分别为0.09和0.16μg/mL,毒力分别是甲基硫菌灵的763.7和423.4倍;其次是丙环唑、氟硅唑、腈菌唑,毒力是甲基硫菌灵的137.3-286.6倍;再次为三唑酮,毒力仅为甲基硫菌灵的20.6倍;腐霉利、菌毒清抑制菌丝生长的毒力较低,EC50值均大于10μg/mL。在EC50值浓度下,所有供试药剂对菌核形成及其数量均没有影响,但三唑类杀菌剂对菌核单重影响较大,各处理所形成的菌核单重降低率均在70%以上;而当药剂浓度在10μg/mL以下时,己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对菌核萌发均没有影响。

  • 标签: 三唑类杀菌剂 黄瓜菌核病菌 菌丝生长 菌核形成 毒力
  • 简介:为筛选防治农业新发害虫双委夜蛾Athetisdissimilis(Hampson)的有效药剂,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其不同龄期幼虫对8类18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并观察了幼虫对不同药剂的中毒症状。结果表明:3~6龄双委夜蛾幼虫对辛硫磷、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和溴氰虫酰胺的敏感性较高,LC_(50)值为0.1381~27.40mg/L;3龄及4龄幼虫对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氟啶脲、茚虫威和虫螨腈敏感性较高,LC_(50)值小于22.63mg/L,而5龄和6龄幼虫对上述药剂的敏感性均有所降低,LC_(50)值大于38.13mg/L;各龄期幼虫对甲基嘧啶磷、灭幼脲及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均较低,LC_(50)值大于40.83mg/L。双委夜蛾幼虫对不同类别杀虫剂的中毒症状存在差异,其中,经有机磷类、新烟碱类、吡咯类及齅二嗪类杀虫剂处理后,幼虫表现为体表干燥、体壁皱缩;而经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处理后幼虫表现为体壁柔软、充满体液。就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而言,推荐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辛硫磷、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及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可用于双委夜蛾的应急防治。

  • 标签: 双委夜蛾 杀虫剂 敏感性 中毒症状
  • 简介:实验室条件下,初步研究了手性农药三唑醇及其非对映异构体三唑醇A(对映异构体1R,2S体和1S,2R体的混合物)与三唑醇B(对映异构体1R,2R体和1S,2S体的混合物)在浙江杭州潮土(有机质含量1.90%,pH6.85)、金华水稻土(有机质含量1.63%,pH4.94)和兰溪红土(有机质含量0.38%,pH4.03)中的降解动态及对映体之间相互转化的情况。结果表明:三唑醇在潮土、水稻土和红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56.4、105.0和154.0d,180d时降解率分别为91.9%、79.2%和57.7%;三唑醇在潮土中发生两次三唑醇A体向B体转化和1次三唑醇B体向A体的转化,而在水稻土和红土中,三唑醇A体与B体之间相互各转化1次。表明三唑醇对映异构体的降解动态因土壤性质不同而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三唑醇的科学合理使用及其环境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 标签: 三唑醇 对映异构体 土壤 降解动态 半衰期
  • 简介:荔枝霜疫霉是荔枝上的严重病害。在离体条件下比较了4种QoI类杀菌剂烯肟菌酯、烯肟菌胺、SYP-2815和苯醚菌酯对荔枝霜疫霉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荔枝霜疫霉病菌菌丝扩展及孢子囊产生量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在0.19701.2579μg/mL和0.21270.8160μg/mL之间,而对其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作用较低,EC50值在4.14487.4253μg/mL之间;4种药剂在一定浓度下会加速游动孢子的消解,抑制休止孢的形成;对孢子囊和休止孢萌发具有优异的抑制活性,EC50值分别在0.04650.3424μg/mL和0.03650.1877μg/mL之间。

  • 标签: 荔枝霜疫霉 QoI类杀菌剂 发育阶段 敏感性
  • 简介:以嘧菌酯为对照药剂,研究了6种中国自主创制的QoI类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thegrisea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水稻稻瘟病菌菌丝扩展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EG50值为0.10~2.89μg/mL;对病菌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明显,EC50值分别为0.10~4.92和0.75~7.14μg/mL。在1.0μg/mL的含药平板上,烯肟菌酯、嘧菌酯、丁香菌酯、SYP-2815对水稻稻瘟病菌产孢量的抑制率均大于90%;对病菌孢子芽管伸长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层G0值为1.67~34.76μg/mL。在1.0μg/mL的含药平板上,7种QoI类药剂对水稻稻瘟病菌菌丝形态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抑制其黑色素的产生。

  • 标签: QoI类杀菌剂 水稻稻瘟病菌 发育阶段 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