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麻"在上古文献中最初指意单一,指中国传统的大麻,据上下文意也可指大麻之籽实、大麻纤维所织之布--麻布.传统文献所言"五谷"、"九谷",其中之"麻"是指中国传统的"大麻".此"大麻"又称汉麻、火麻等,其植株雌雄异株.在古代,其籽实可用以榨油食用,亦可炒熟食用,在中国古代医学著作中经常出现,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脂麻"即"芝麻",其在中国种植虽早,但在汉代以后才逐渐普及,文献中最初的"麻"并不指"脂麻".

  • 标签: 汉麻 脂麻
  • 简介:梓和楸的关系问题历史上曾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古代二者指同一种树,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不同的树。文章通过考察古代典籍发现,在得名上梓源于“子”,楸得名于“秋”,古人以是否有子来区分梓和楸;在栽培方法上梓树采用播种育苗,楸树采用插根育苗;在用途上两树虽有某些相同之处,但区别也很明显;在文化意蕴上二者各有特色。由此文章认为古代梓树和楸树是两种不同的树。

  • 标签: 梓树 楸树 考辨
  • 简介:我国园林史韩杰我国的园林艺术举世闻名,我国建造园林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园林又叫苑,古时多为皇宫饲养禽兽、种植林木和打猎的地方。大约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周时代,就开始营造林木之囿。相传,殷王纣在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建立林苑,并在朝歌(今河南淇县)花七年时...

  • 标签: 园林史 园林艺术 古典园林 避暑山庄 上林苑 园林建筑
  • 简介:柿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果树。根据现在长江中上游四川、湖北等地油柿的分布,以及考古资料和相关的古文献记载,可以认为它是由油柿驯化而来,至今油柿还是中国南方常用作嫁接柿的砧木。柿树首先由四川、湖北等地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的果实不但被鲜食,而且还被制成柿饼当干粮,柿树还是深受国人喜爱的一种观赏植物。

  • 标签: 起源 栽培史
  • 简介:以杭州曲院风荷景点为研究对象,以历史文献为线索,结合山水画、版画、照片、测绘图等图像资料,梳理其景观格局变迁历程,分析演变中景物间的联系,并对各时期园林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南宋麯院时期、元代至明代衰落时期、清代更址重建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公园化时期。认为清康熙年间曲院的迁址与更名是景点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这一举动既使古老的景名得以延续,又使景点有了新的内涵和发展空间。园林建筑与环境的营造围绕"曲"这一主题展开,代表人工的"曲院"与代表自然的"风荷"体现了该景点人工建筑与自然景物并重的审美主旨。通过分析整理历史图像资料对于今人了解古代园林变迁有重要帮助。

  • 标签: 风景园林 西湖 曲院风荷 变迁 图像
  • 简介:《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博大精深非其他小说可比。本文研究了《红楼梦》中描写的海棠的种类,大观园家居生活、休闲娱乐和神秘隐喻方面蕴含的海棠花文化,并对海棠诗社六首咏白海棠诗的艺术特色进行了剖析,通过统计全书海棠出现的频率评说后四十回之真伪。

  • 标签: 《红楼梦》 海棠花 花文化
  • 简介:芍药是原产我国的著名花卉,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爱情的传递者,是当之无愧的“爱情花”.从《诗经》入手,考证了芍药作为古代结情之花的渊源;又从唐宋诗词、元明戏曲中考证了芍药作为爱情象征的背景、内涵;并对古代诗词、文学作品中芍药的女性意象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介绍了芍药作为女科药材的重要价值.最后,采用对比的方法,将芍药与其他具有相似寓意的花木(牡丹、玫瑰、红豆)进行了比较,阐述了芍药情花文化的独特性、唯一性,并结合当代消费特点,从文化和经济的角度,阐述了芍药成为我国当今“爱情之花”的重要意义与可行性.

  • 标签: 芍药 爱情 花文化 花卉经济
  • 简介:唐诗作品中的“竹”意象内涵深刻、韵致独特,具有浪漫多姿的道教仙化色彩。在唐人笔下,“竹”是神话传说中的仙草圣物,一方面与夜郎古国的“竹王”创世神话渊源甚深,另一方面又与虞舜二妃斑竹洒泪的凄美传说紧密相连。唐人眼中的“竹”意象色彩迷离、光怪震荡,浸染着飞升天外、长生久视、驱鬼禳灾、未卜先知之类的宗教巫术色彩。此外,唐代巴峡地区的“竹枝”巫歌在姹紫嫣红的唐诗百花园中馨香四溢风格独具。

  • 标签: 唐诗 道教 文化
  • 简介:《竹取物语》是日本古典竹之物语,是日本竹文化的象征。选择了平安时代竹分布,发光、黄金与心情,三月、成长与命名,"根元"与"三寸",化生,升月,在人间时间,"伐竹翁"的意义等8个方面,系统梳理并考证《竹取物语》中的日本竹文化及其生物科学基础。

  • 标签: 竹取物语 竹文化 生物学特性
  • 简介:长期以来,园林学者不能确定明代仪真县"寤园"的主人汪士衡是仪征市历史上的哪个人,更不了解他的家世。考证结果表明,明代仪真县寤园的主人汪士衡是安徽省休宁县上水南村人,是上水南汪氏81世。他就是康熙七年(1668)《仪真县志》记载的汪機,他在崇祯元年(1628)捐款获得了文华殿中书的职位。上水南的汪氏家族是明末仪真县显赫的盐商。汪士楚是汪士衡的本家,是上水南汪氏83世。

  • 标签: 寤园 汪士衡 汪士楚
  • 简介:采用人工控水方法,研究干旱胁迫下丛生福禄和无芒雀麦2种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无芒雀麦的抗旱性强于丛生福禄,而丛生福禄对干旱也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

  • 标签: 干旱胁迫 丛生福禄考 无芒雀麦 抗旱性
  • 简介:关于大庾岭的名称应以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的解释最可信赖,即西汉时有监军庾姓驻此,故名庾岭。唐以来通称梅岭,是因岭上多梅,与梅鋗等人无关。庾岭梅花最迟在六朝后期开始闻名,以花期特早、枝分南北、花色红小著称。岭路开凿之后,交通繁忙,沿路梅花生长艰难,风景难以持久,但历代风雅过客和当地官吏屡有补植,使这一风景名胜兴废继绝,延续至今。庾岭梅景规模有限,其实际观赏价值并不突出,但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其梅花之祖、春信之先、华夷分野等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迁客行人登临观赏无不深有感触,因而庾岭梅景在梅文化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 标签: 大庾岭 梅岭 梅花 风景名胜 象征
  • 简介:明代崇祯四年(1631),在仪真县西南部,计成为汪士衡设计、建造了"寤园"。但是"寤园"的名字很快消失了,"寤园"所在的区域存在"西园""荣园""汪园""容园""闵园"等园林的名称。这些名称让学者们十分迷惑。研究表明,这些名称是同一个花园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叫法。"寤园"是最初的名字,"西园"是根据这座园林所处位置起的名字,"荣园"是"寤园"进入清朝以后改的名字,"汪园"是根据"寤园"园主汪氏家族姓氏起的名字,"容园"是"荣园"卖给闵氏以后改的名字,"闵园"是根据"容园"园主闵氏家族姓氏起的名字。

  • 标签: 寤园 西园 荣园 汪园 容园 闵园
  • 简介:考证结果表明:明末清初,瓜洲存在南北两个于园,于氏南园和于氏北园。于氏南园在瓜洲城内,是瓜洲于氏的宅园,于氏北园在明代瓜洲城北郊的五里铺。瓜洲于氏南园和于氏北园的主人都是来自瓜洲的于通海家族。“余园”“余氏园”“余氏南园”的名称是因为把园主人的姓氏“于”写成了“余”。于氏北园的建造者或主人可能是于道南。天启、崇祯年间,于氏南园的主人应该是于承祖、于道章。

  • 标签: 瓜洲 于园 于氏南园 于氏北园 于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