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该文在分析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为了实现和满足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需要所应采取的专业发展对策。
简介:以耐盐的胡杨(Populuseuphratica)和盐敏感的毛白杨(P.tomentosa)的悬浮细胞为材料,利用X射线微区分析技术研究了盐胁迫条件下细胞中离子的分布.胡杨细胞分别经52,137,223,309,395和480mmol·L-1NaCl溶液处理,毛白杨细胞只经137mmol·L-1NaCl处理.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提高了两种杨树细胞Na和Cl离子的浓度,但Na在细胞壁中的浓度与Cl接近,而在细胞质和液泡中则明显低于Cl,表明Na和Cl是通过不同的机制由无阻空间(细胞壁)进入细胞内的.在137mmol·L-1NaCl条件下,胡杨细胞质中Na和Cl离子的浓度远低于毛白杨,而且在溶液中盐分浓度低于223mmol·L-1的情况下,胡杨细胞质中盐离子浓度始终保持在细胞壁的水平以下.这些结果都显示胡杨质膜具有较强的排盐性.当溶液中NaCl浓度高于223mmol·L-1时,胡杨液泡中盐离子浓度显著提高,表明胡杨有明显的离子区隔化功能.相反,毛白杨没有离子区隔化证据.另外,胡杨细胞中营养元素K和Ca未受盐胁迫的影响,而137mmol·L-1NaCl处理降低了毛白杨细胞壁和细胞质中营养元素的水平.总之,胡杨在盐胁迫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排盐性和离子选择性,并能将盐离子区隔于液泡中,这是其耐盐性强的重要基础
简介:对盆栽银杏和臭椿苗木经100mmol·L-1和200mmol·L-1NaCl胁迫处理后,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微区分析技术,对叶片表皮层、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不同部位Na+、K+、Cl-含量与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臭椿和银杏叶片各组织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质和液泡中Na+、Cl-含量上升,K+含量下降,Na/K比上升.银杏Na+主要积累在液泡中;臭椿Na+在100mmol·L-1NaCl胁迫下,液泡区隔化,200mmol·L-1NaCl胁迫下,细胞质Na+含量高于液泡.银杏在100mmol·L-1NaCl胁迫下,Cl-在液泡区隔化,200mmol·L-1NaCl胁迫下,Cl-未被液泡区隔化;臭椿在NaCl胁迫下,细胞大量吸收Cl-的同时液泡未对Cl-区隔化.NaCl胁迫下,银杏对Na+的吸收大于对Cl-吸收,而臭椿对Cl-的吸收大于Na+的吸收
简介:过去10年中,研究均显示内生真菌在植物生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甚至对农业和植物的自身修复中提供有益的帮助。对于多功能植物种类如竹类资源的内栖植物(endoflora)的认识可以加强这些已被用在农业和植物自身修复方面的植物被广泛应用的可能性。然而,与可能带来的好处相比,目前对它的呈现形式几乎一无所知,更不要说竹种资源内生细菌的活动机制了。我们在工作中汇集了几个的竹种(确切的说是刚竹属的几个竹种)的内生细菌群落。利用无干扰的棕竹(P.humilis)和青川箭竹(Fargesiarufa)作为其内部细菌典型菌种分离策略的基准,从而获得纯培养的内生细菌。对所获得的菌株的鉴定表明,这2个物种都含芽孢杆菌。在地下的内生菌培养期间,棕竹(P.humilis)的地上内生菌要更加多种多样,包括不同的属,如:微杆菌属、LeifsoniaSP、类芽孢杆菌、土壤杆菌属/根瘤菌属、假单胞菌属,伯克氏菌属。此外,乌芽竹(P.atrovaginata,)、紫竹(P.nigra)棕竹(P.humilis)的植株和细菌的整个DNA提取直接包含在相关的细菌序列鉴定中。本研究揭示了微杆菌属在乌芽竹(P.atrovaginata,)、紫竹(P.nigra)棕竹(P.humilis)以及未经培养的菌种中的存在。最后,我们采用了经典的Cholodny(1934)土壤真菌计数法进行了修正。Cholodny利用玻璃显微镜的载玻片来获得土壤细菌群落的样式,形成一个微观精细的景观生态,后来他利用不同的显微镜技术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我们的修正中,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的塑料薄膜作为细菌群落附属和直接生长的基体,以保持这些菌落的原有的(原位)空间形态和结构。就其本身而言,这种方法是为了更好的对内生菌的细胞生态学的了解,即植物细胞及其内生菌之间的本质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