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大针茅(Stipagrandis)草原是内蒙古典型草原重要组成部分,对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实地测定,结合室内分析,对不同草地利用方式下大针茅草原建群植物大针茅的功能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植株高度(H)、叶片长度(LL)、叶面积(LA)、叶片碳含量(LCC)、叶片氮含量(LNC)等5个功能性状指标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差异及其相关性,旨在探讨大针茅功能性状对利用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放牧(G)与刈割(M)显著降低了大针茅的植株高度(H)(P〈0.05)和叶片碳含量(LCC)(P〈0.05);放牧(G)降低了大针茅的叶片面积(LA)(P〈0.05),增加了大针茅的叶片氮含量(LNC)(P〈0.05),导致大针茅叶片小型化及叶片氮素富集。并且,放牧(G)与刈割(M)使得大针茅叶片长度(LL)与叶片面积(LA)间的显著强正相关性(P〈0.05)变得不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P〉0.05)。
简介:大针茅(Stipagrandis)草原是内蒙古典型草原重要组成部分,对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取样,结合室内分析,对不同草地利用方式下大针茅草原群落功能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群落植株高度(CWMH)、叶片长度(CWMLL)、叶面积(CWMLA)、叶片碳含量(CWMLCC)、叶片氮含量(CWMLCC)及叶片碳氮比(CWMC/N)6个功能性状指标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差异及其相关性,旨在探讨大针茅草原群落功能性状对利用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放牧(G)与刈割(M)显著增加了群落叶片长度(CWMLL)及叶片氮含量(CWMLNC)(p〈0.05),显著降低了群落叶片碳含量(CWMLCC)及叶片碳氮比(CWMC/N)(p〈0.05);放牧(G)显著降低了群落植株高度(CWMH)、叶片面积(CWMLA)(p〈0.05);刈割(M)显著增加了群落叶片面积(CWMLA)(p〈0.05).并且,放牧(G)与围封(CK)均表现出植株高度(CWMH)与叶片长度(CWMLL)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刈割使二者关系不显著,使植株高度(CWMH)与叶片面积(CWMLA)二者关系显著;刈割(M)使得叶片碳含量(CWMLCC)与叶片氮含量(CWMLCC)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简介:基于实测光谱反射率、FPAR数据,建立了反射率、一阶导数与FPAR的波段相关性,同时,将各波段反射率与导数光谱建立逐步回归方程.结果表明,FPAR与可见光反射率相关性好于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其中374、539、639nm波段处相关性最好;FPAR与一阶导数的2个波段拟合效果较好,在376、920nm拟合效果较好,R2可达0.847、0.915,FPAR与对FPAR估算模型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其结果较单波段的反射率及其一阶导数估算效果都有明显的提高.虽然植被光合作用吸收的是可见光部分,但如果综合的考虑近红外波段光谱的信息,二者有效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很好的提高FPAR估算精度,特别是水分吸收较强的光谱波段.
简介:根据西宁地区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水汽压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和R/S方法对近地面水汽变化特征进行年际气温、突变和未来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地区近地面水汽压月变化表现为"单峰"型,1月是一年之中水汽含量最少的月份,在7月达峰值。近43a来西宁地区冬季水汽含量增加趋势显著,年及其他季节水汽压变化趋势不明显;近地层水汽含量在1982年发生了突变,西宁地区年和四季水汽压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除夏季的水汽压(较弱)外其他季节的气温均表现出十分强劲的势头;水汽含量对气候变暖响应明显。秋、冬季水汽含量变化与平均气温有显著性正相关。
简介:本文通过整理西乌珠穆沁旗近40年年均气温及年均降水量变化,利用ThorntnwaiteMenorial模型计算出该旗近40年的牧草气候生产力(FPCP)数据,并通过sas软件处理得出温度、降水与牧草气候生产力之间的回归模型。通过回归模型分析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变化特征、趋势,并分析气候因子对它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1)近40年该旗年均气温增温趋势明显,增温率为0.41℃/10a。对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影响为2.3%。降水变化幅度比较大从2.31mm到240.79mm,对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影响为从0.37%到38.1%。降水是影响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关键因子;降水变化对FPCP的影响大于温度变化对FPCP的影响。(2)近40年西乌珠穆沁旗牧草气候生产力平均值为5660.13kg/hm2,前25年呈波浪形变化,出现增长趋势,后15年出现下降趋势,总体上与降水变化吻合。
简介:利用1953—2009年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的气象数据,运用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法、距平法和Morlet小渡分析法,对比分析了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7a阿巴嘎旗的增温速率比锡林浩特市的增温速率大,但气温变化的稳定性却比锡林浩特市平均气温变化的稳定差,易出现灾害天气;从90年代开始平均气温的增温比较明显,对多年平均气温的高低有很大的影响;近57a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的平均气温在各年代均表现出升温变化特征。在57年尺度上,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平均气温均存在50a、35a、20a和15a左右的震荡周期;从30年尺度分析,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平均气温均存在23a、13a和10a左右的震荡周期;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存在明显的非对称变化,使得年较差有减小趋势。
简介:依据称多县1961-2014年的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称多县积雪期(上年10月~当年5月)、汛期(当年6月-9月)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称多县近54a年平均、积雪期和汛期气温均呈上升趋势,进入21世纪后上升趋势显著;年平均气温在1969年发生突变,积雪期和汛期气温冷暖突变均发生在21世纪初;年平均气温存在18a尺度的年代际振荡和7a、3a尺度的年际振荡,积雪期气温存在20a尺度的年代际振荡和准5a、9a尺度的年际振荡,汛期气温存在19a尺度的年代际振荡和准10a、4a尺度的年际振荡。2)年、积雪期和汛期降水量也均呈现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和积雪期降水量突变均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汛期降水量在2006年发生突变;年降水量存在准12a和准6a尺度的周期振荡,积雪期降水量存在准18a、13a和8a尺度的周期振荡,汛期降水量存在准11a和准6a的周期振荡。
简介: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取样技术,分别对碱韭和短花针茅为主的草地植物群落进行调查(测定指标为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现存量),获得禾本科为主、碱韭为主以及由二者构成的复合样本数据。通过MATLAB软件平台,把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高度、盖度和密度)作为输入因子,以群落现存量作为输出因子来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禾本科为主、碱韭为主以及由二者构成的复合样本,采用BP神经网络平均预测准确率分别为94.1%,92.98%,91.01%。因此,BP神经网络可作为草地植物群落地上现存量模拟与预测的有效工具之一。采用BP神经网络对不同草地植物类群进行模拟和预测可能会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会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或训练精度的增加而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