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17年7月6日至7月29日,在90cm×75cm×60cm、容积280L的塑料水箱中注入采煤塌陷水域改造的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dabryanus养殖池塘水和10cm厚的底泥,第Ⅰ、Ⅱ组放人浮叶植物荇菜Nymphoidespeltatum(分别为0.1kg和0.2kg)和底栖动物螺蛳Margaryamelanioides(密度为250g·m^-2),覆盖面积分别为10%和20%,第Ⅲ组只放螺蛳不放置荇菜,第Ⅳ组为二者均不放的空白对照组,研究浮叶植物荇菜与底栖动物协同修复体系对采煤塌陷区养殖水域水质以及底泥间隙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荇菜和螺蛳组合的协同修复体系去除采煤塌陷水域水质和底泥间隙水中的营养盐优于螺蛳单独作用;覆盖率20%的荇菜+螺蛳组合对水质中总氮(TN)、总磷(TP)、NH4^+-N、NO3^--N以及NO2^-N去除率分别为48.61%、82.5%、49.42%、46.43%和87.78%;10%的荇菜+螺蛳组合对水质中TN、TP、NH4+-N、N03^--N以及NO2^--N去除率分别为27.78%、75%、28.49%、32.14%和62.22%;两者对底泥TN、TP均有一定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采用浮叶植物荇菜与底栖动物螺蛳协同修复体系能够有效净化采煤塌陷水域水质以及底泥间隙水营养盐,荇菜覆盖率为20%的修复效果好于覆盖率10%。
简介:2013年4月24-25日观察了大辽河口碎波带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昼夜变化。结果表明:共采集浮游动物4类16种属,其中淡水种类11种,半咸水种类5种,优势种为砂壳虫(Difflugiasp.),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cochlearis),桡足幼体(Copepodid)及剑水蚤(Cyclopssp)等;密度的峰值出现在4月24日8:00(4504.28ind.·L^-1),原生动物、轮虫类是影响密度变化的主要组成成分,占昼夜平均密度的78.0%;生物量高峰在4月25日20:00(23.757mg·L^-1),桡足类生物量占99.5%,占昼夜平均生物量的91.6%。大辽河口碎波带浮游动物种类与浮游植物种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初春大辽河口浮游动物丰富,为鱼类性腺发育、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简介:2007年和2013年夏季(7月)在大兴凯湖(中国一侧)9个采样点调查了沿岸带浮游植物的种类、丰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等群落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07年夏季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55种及其变种,以硅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38%和35%;2013年夏季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39种及其变种,以绿藻为主,占44%,与2007年相比较,藻类种数减少了16种。浮游植物数量明显下降,与大兴凯湖旅游业发展、农田废水排放导致的污染加剧有关。优势种从2007年的8种、以硅藻为主减少到2013年的5种、以蓝藻和绿藻为主,说明水体有富营养化的倾向。2013年浮游植物的丰度与生物量均小于2007年,这与2013年的洪水相关。从1#采样点到9#采样点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依次减少;2013年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比2007年减小;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却比2007大,即受人为干扰少的区域多样性指数高于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
简介:2014年6月,按照海洋资源调查规范,调查北黄海大连沿岸的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as原产区中的旅顺口区塔河湾附近海域和大连金州新区城山头海滨地貌保护区海域内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密度、生物量,计算优势种、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相似性,探讨其修复策略。结果表明,两处海域刺参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基本相同,优势种组成相似,优势类群均为软体动物;物种组成因饵料条件及周边海域底质不同呈现差异性分化;两处海域内海星类与刺参的密度比分别约为1∶3和1∶1,海星类与刺参的生物量比值与密度比相同;海星类与海胆类密度比均约为1∶1和3∶1,海星类与刺参及海胆类密度和的比分别为1∶4和1∶1,海胆类与刺参密度比均约为1∶2。根据调查结果认为刺参生境和增养殖区的养护、修复策略为:(1)多种共养,以参为主;(2)控制海星,适度增殖海胆;(3)提高初级生产力,降低污染。
简介:将体质量(14.12±0.27)g的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malabaricus幼鱼饲养在室内循环水、直径40cm×水深50cm池中,每个池中15(G15)、30(G30)和45(G45)尾,投喂常规饲料,每周测2次水质。6周的养殖结果表明:养殖时间和放养密度均影响点带石斑鱼的生长、存活和水质。养殖过程中,成活率为80.00~93.33%,养殖时间延长,密度越大,成活率越低,G15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G45组(P〈0.05)。试验结束时,点带石斑鱼的增重率(WGR)变化在(97.17±1.01)%~(99.79±0.22)%之间,特定生长率(SGR)在(1.62±0.32)%/d~(1.65±0.43)%/d之间变化,G15与G45间差异显著(P〈0.05),而各组鱼的肝体比(HIS)、内脏比(VSI)和肥满度(CF)差异不显著(P〉0.05)。G45组的平均溶解氧浓度(DO,5.13mg/L)显著低于G15组(5.79mg/L)(P〈0.05),而无机氮(DIN,1.331mg/L)、化学需氧量(COD,2.27mg/L)和活性磷(PO43--P,0.189mg/L)却显著高于G15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