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将性成熟的鲤鲫杂交鱼一代(F1)的雌鱼与雄性红鲫鱼杂交,获得了回交鲫子代,分析了平均体质量94.2g的1龄回交鲫子一代的细胞染色核型,测定了其DNA含量。肾细胞直接制片法表明:回交鲫子代染色由147条组成,即3n=147,NF=222,其核型公式为:3n=51m+24sm+27st+45t。流式细胞记数法结果表明:在20尾鱼中有14尾回交鲫子代细胞的DNA含量是对照鱼(红鲫鱼)的1.5倍,占总鱼数的70%;6尾在2~3倍之间,非常接近三倍,占总鱼数的30%。本结果与其细胞染色核型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该鱼是以三倍为主的回交种。

  • 标签: 回交后代 染色体核型 DNA含量
  • 简介: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在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分子细胞遗传技术,以荧光标记取代同位素标记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原位杂交方法,探针首先与某种介导分子(reportermolecule)结合,杂交后再通过免疫细胞化学过程连接上荧光染料[1,2].FISH的基本原理是将DNA(或RNA)探针用特殊的核苷酸分子标记,然后将探针直接杂交到染色或DNA纤维切片上,再用与荧光素分子偶联的单克隆抗体与探针分子特异性结合来检测DNA序列在染色或DNA纤维切片上的定性、定位、相对定量分析.FISH具有安全、快速、灵敏度高、探针能长期保存、能同时显示多种颜色等优点,不但能显示中期分裂相,还能显示于间期核.同时在荧光原位杂交基础上又发展了多彩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染色质纤维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 探针 染色体
  • 简介:又到了金鱼繁殖的季节,我想一定会有部分朋友试图通过杂交的方式获得金鱼的新品种。但本人有不同看法(仅指不同品系金鱼的自然杂交),现提出与大家商榷。

  • 标签: 金鱼 杂交技术 繁殖技术 品种资源
  • 简介:将初始体质量(0.42±0.05)g的杂交鲟(Acipenserschrenckii♀×A.baerii♂)仔鱼饲养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投喂添加0(G1)、0.25%(G2)、0.5%(G3)、0.75%(G4)和1.0%(G5)L-丙氨酰-L-谷氨酰胺(L-AG)的5种等氮饲料,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500尾鱼,研究L-AG水平对杂交成分和十二指肠形态的影响。56d的养殖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25%和5.0%L-AG对全鱼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添加0.75%和1.0%L-AG显著提高了全鱼粗蛋白含量(P〈0.05)。添加0.25%~1.0%L-AG对全鱼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25%~1.0%L-AG对肠道绒毛高度、微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外源补充0.75%~1.0%L-AG可显著提高杂交鲟仔鱼粗蛋白含量,但添加0.25%~1.0%L-AG对十二指肠形态不产生显著影响。

  • 标签: 杂交鲟 L-丙氨酰-L-谷氨酰胺 体成分 十二指肠形态
  • 简介:杂交太阳鱼是以蓝鳃太阳鱼(Lepomismarochirus)为母本和绿色太阳鱼(Lepomiscganellus)为父本的杂交子一代,外形近似父本,具有肉多鲜嫩、侧肌肉无小刺、鱼肉中粗蛋白含量高、煮汤汤白而鲜、色鲜艳等特点,是一种食用、游钓、观赏兼用的养殖新品

  • 标签: 杂交太阳鱼 养殖技术 清塘消毒 施肥
  • 简介:鲷鱼人工杂交育种开始于1964年4月,那时是采用天然亲鱼的卵进行人工受精。鲷鱼不同种间并不容易进行人工杂交,那时人工培育真鲷种苗技术也未被开发。1955年9月,把在明石市沿岸捕获的天然稚鱼,运送到和歌山县白滨的近畿大学养殖场养殖。9年后初次采卵,一部分采用养成的黑鲷精液进行杂交

  • 标签: 鲷鱼 人工杂交 选育 品种 采卵 真鲷
  • 简介:条纹鲈MoroneSaxatilis(Walbaum)又称美洲条纹狼鮨、条纹石鮨,属鲈形目Perciformes、鲈科Percidae、条纹鲈属Morone。它具有适应性广、生长快、人工繁殖技术简便、肉质细嫩鲜美,可与我国鳜鱼、花鲈相媲美,经济价值很高等特点,成为海淡水增养殖和游钓的主要对象,盛誉美洲。条纹鲈原产美国东部沿岸的38°58′N~25°00′N水域,分布于劳伦斯河沿路易斯安娜州至整个墨西哥湾沿岸,是美国、加拿大的重要经济鱼类,美国已建有18个孵化场,年培养1500万尾幼鱼,年捕捞量为8000吨。

  • 标签: 杂交种 浮游动物 养殖技术 条纹鲈 放养密度 幼鱼
  • 简介:野猪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动物,是现代家猪的祖先,因而野猪是可用于改良家猪品种的宝贵遗传资源之一。本文从野猪的核内基因、野猪线粒体DNA与家猪的起源进化关系及家野猪杂交利用方面对野猪的遗传学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野猪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和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野猪 分子遗传学 线粒体DNA 杂交
  • 简介:于2005年对上海市场上居主导地位的“杜长大”等“三洋”杂交品种肉猪的216份猪肉样品进行了5个肉质参数(肉色、pH值、滴水损失、肌内脂肪和肌肉嫩度)的调查和测定,滴水损失和肌肉嫩度基本符合指标要求,但肉色、pH值和肌内脂肪含量3个指标显然偏低,远远低于目前市民期望的理想猪肉品质.促发我们应关注和科学利用地方猪种的优良肉质性状。

  • 标签: 杂交品种肉猪 肉质参数 测定
  • 简介:利用雌性鲤鲫杂交与雄性鲫鱼回交,制备了鲤鲫杂交回交子代鱼,并对其1龄鱼的形态特征和内部器官结构进行了测定。其主要性状为:回交子代的背鳍条Ⅲ,15~18;臀鳍条Ⅲ,4-6;侧线鳞27~36;侧线上鳞和侧线下鳞同为5~6;鳃耙28~33;体长为体高的(2.35±0.11)倍,为头长的(3.33±0.13)倍,为尾柄长的(6.36±0.54)倍;头长为眼径的(4.54±0.20)倍;为眼间距的(1.74±0.07)倍;为尾柄高的(1.96±0.1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90±0.28)倍;体高为头高的(1.59±0.09)倍。结果表明,该回交子代鱼在可数和可量性状上都有个别性状产生变易,但大多数性状相对比较稳定。

  • 标签: 鲤鲫杂交 回交 子代 形态特征
  • 简介:目前人工养殖胡子鲶的品种来源有两类:即本地种和引进种。本地胡子鲶(Clariasfuscus)适应性强、品质好,但产量低;引进种革胡子鲶(Clariasleather)属热带鱼,生长快,但适应性和品质较差。为了适应生产发展和市场需要,本人进行了一些杂交探索工作,发现杂交后代优势显著。现报告如下,以作交流。

  • 标签: 革胡子鲶 杂交试验 品质 适应性强 杂交后代 品种来源
  • 简介:在流水条件下,对人工饲料驯化的史氏鲟和杂交鲟幼鱼的生长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经60d饲养,杂交鲟幼鱼平均体重由7.5g增至120.0g,最大个体重180.0g,体长42.0cm;氏鲟幼鱼平均体重由7.3g增至68.2g,最大个体重120.0g,体长31.0cm;本文还就体长与体重关系作了初步分析,并测得杂交鲟幼鱼生长方程为:L杂=4.417G^0.4482(r=0.9604),史氏鲟幼鱼生长方程为:L史=5.9402G^0.3757(r=0.9847)。

  • 标签: 杂交鲟 史氏鲟 生长方程 幼鱼 体长 平均体重
  • 简介:对怀头鲶♀×鲶鱼♂杂交F1代和亲本的肌肉中蛋白质、脂肪、水份、氨基酸及其脂肪酸中EPA、DHA含量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虽杂交鲶粗蛋白含量(17.28%)略高于亲本怀头鲶(16.78%)、鲶鱼(16.82%),但粗脂肪含量高于亲本平均含量的4.3倍。EPA、DHA含量也明显超过亲本。3种鱼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杂交鲶肌肉中的THR、VAL、MET、IYS、TRY及有鲜味的ASP、GLU、ALA的含量也较突出。

  • 标签: 怀头鲶 鲶鱼 杂交鲶 肌肉营养成份 氨基酸 EPA
  • 简介:采用捕自黑龙江水域的怀头鲶为母本,鲶鱼为父本,应用自制催产药物DOS与LRH-A2、HCG进行人工催产,使催产率、受精率分别达到92%和88%.20~21.5℃水温条件下43h孵化出苗,孵化率75%.出膜仔鱼体长3.93mm,7.83mm下塘,池塘培育8天达到34.08mm,培育成活率50%.

  • 标签: 怀头鲶 杂交鲶 苗种培育技术 出苗 催产率 催产药物
  • 简介:通过解剖转基因鲤鲫杂交回交子代鱼、二倍鲤和鲫鱼各30尾,观察并测定了其形态特征和内部器官结构.其主要性状为:转基因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的背鳍条Ⅲ,15~19;臀鳍条Ⅲ,5~6;侧线鳞31~38;侧线上鳞5~6;侧线下鳞5~7;鳃耙28~33;下咽齿2行,1.4~4.1;口须2对;肠长44~46;体长为体高的2.06~2.54倍,为头长的2.83~3.46倍,为尾柄长4.86~8.43倍,为背鳍基长2.18~2.80倍;头长为吻长的2.60~3.71倍,为眼径的4.20~5.20倍,为尾柄高的1.85~2.0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97~1.36倍;体高为头高的1.56~1.84倍.结果表明,转基因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的形态特征偏向于鲤鱼.

  • 标签: 转基因技术 鲤鱼 鲫鱼 杂交回交子代鱼 形态特征 内部器官结构
  • 简介:以彭泽鲫为母本、黑龙江野鲤为父本进行杂交,将杂交一代(F1)的生长速度、抗病力、群体产量、经济效益、同工酶、生物学性状等与双亲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一代(F1)具有明显的优势,其生物学性状及同工酶谱与母本彭泽鲫相似.

  • 标签: 彭泽鲫 黑龙江野鲤 杂交利用 生长速度 抗病力
  • 简介: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染色上物理定位DNA序列的技术。本文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流程,综述了近年来FISH技术在鱼类基因定位方面的应用,如来源于细菌人工染色(bacterialartificialchromosome,BAC)文库的单拷贝基因的定位、核糖基因和组蛋白基因等中度重复序列的定位、着丝粒特异序列和性别特异序列等高度重复序列的定位以及其他重复序列的定位等,用于研究特定基因定位、性染色鉴定及种间杂交等遗传学问题,并展望了此技术在定位鱼类经济性状相关标记或基因、性别相关标记或基因及种特异染色标记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 鱼类 基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