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前处理,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表面形成活性中心,采用化学液相沉积法.在微球表面沉积镍合金层,制成了分散PMMA/Ni复合粒子,采用XPS、XRD、SEM、比表面分析仪、微米激光粒度分布仪等多种分析测试方法对制得的复合粒子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粒子大小约10μm,呈分散性,分散度在0.025左右,包覆层呈较好的球形,结构致密,形状规则,具有一点的柔软度,合金层大约在0.5μm,主要成分为含高磷的镍磷合金。

  • 标签: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 化学液相沉积 单分散 复合微球
  • 简介:对几种单组分环氧树脂体系固化性能和粘结性能进行了测试,这些单组分环氧树脂体系由Epikote828和不同的二亚胺类化合物构成,其中可以用水作引发剂的二亚胺类固化剂分别是N,N’.二(1-乙基亚丙基).间苯二甲胺(1),N,N’.二(1-乙基亚丙基).1,3-二氨基-甲基环己烷(2)及N,N’.二(1,3-二甲基亚丁基).间苯二甲胺(3)。以二胺和二乙酮为原料合成的亚胺化合物在C-N的碳原子上具有较低电子云密度,可以有效地水解而产生固化活性。亚胺(2)是一种新型的二乙酮基亚胺化合物,可以作为环氧树脂的一种有效的潜伏性固化剂。带有这种新型二乙酮基亚胺化合物的环氧树脂体系在室温下表现出良好的贮存稳定性并具有优良的粘接性能。

  • 标签: 环氧树脂体系 单组分 固化体系 亚胺化 二甲胺 单包装
  • 简介:对电子封装中的热点技术——各向异性导电胶的关键成分导电微球的制备进展进行系统阐述,并对微球表面镀镍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综述了导电微球制备的最新进展及应用前景。

  • 标签: 导电微球 ACF 单分散聚合物 化学镀镍
  • 简介:介绍了级衍射光栅的应用背景及其基本理论,分析了级衍射光栅与传统黑白透射光栅的不同之处.阐述了级衍射光栅的制作技术,分析了以电子束光刻、X射线光刻和微电镀技术为主的工艺路线的优缺点.综述了X光级衍射光栅的发展历程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X光单级衍射光栅 黑白透射光栅 电子束光刻 X射线光刻
  • 简介:美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制造出了原子厚度的锗锗(germanane),其电子迁移率是硅的10倍,因而有望取代硅用于制造更好的晶体管。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化学会《纳米》杂志上。

  • 标签: 原子层 稳定 美国科学家 电子迁移率 美国化学会
  • 简介:据物理学家组织网前不久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科研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证实,利用特殊的“硅BC8”结构,能够基于单个光子产生多个电子空穴对,大幅提升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相关研究报告发布在最新一期的《物理评论快报》上。太阳能电池以光电效应作为基础,当一个光子或是光粒子击中单个硅晶体时,便会产生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以及一个带正电荷的空穴,

  • 标签: 电子空穴对 光子产生 硅结构 太阳能电池 美国加州大学 物理学家
  • 简介:美国科学家近日揭示了链DNA在穿越碳纳米管时发生的“易位”过程。这一过程可引发电流的不规则激增.而其中涉及的电子信号特性或可为纳米孔技术在快速DNA测序中的应用提供帮助。

  • 标签: 单链DNA 碳纳米管 强电流 易位 激发 美国科学家
  • 简介: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和生物工程学教授兼该校纳米科学研究所主任迈克尔·L·若克斯及其同事经过十多年努力,开发出仅有百万分之一米大小的纳米电子机械系统(NEMS)谐振器,可实时测定单个分子的质量,有效简化了分子质量测量的程序,并使测量器械微型化。这种2μm长、100nm宽的桥状谐振器具有很高的振动频率,

  • 标签: 分子质量 实时测定 纳米级 测定系统 应用物理学 世界
  • 简介:为了实现水泥石灰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配制要求,采用因素分析了保温砂浆8种组分(粉煤灰、玻化微珠、憎水剂、胶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聚丙烯纤维、石灰以及水泥)对其性能的影响,并最终得到最佳配合比。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10%(质量分数,下同),玻化微珠容重110kg/m3时掺量41%左右,120kg/m^3时掺量44.5%左右,憎水剂掺量0.1%,胶粉掺量1.8%~2.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掺量0.2%,聚丙烯纤维掺量0.4%,石灰掺量18.5%左右,水泥用量根据玻化微珠容重掺量在30%~37%,以此为参数设计配合比时,可使水泥石灰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得到最优的抗压强度和干密度数据,为进一步探索保温砂浆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 单因素分析 抗压强度 干密度
  • 简介:最近,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白雪冬研究组的王文龙副研究员和博士生杨晓霞等人在壁B—C—N纳米管研究方面又取得了新进展。三元B-C—N纳米管的合成有两个基本途径:直接生长法与碳纳米管取代反应法。直接生长法是指把B、C、N三种元素的前驱物同时引入生长环境,在纳米管生长的同时实现对其B、N掺杂,CVD方法便是直接生长法的一种。而所谓取代反应法则是以预先合成好的碳纳米管作为母体,在高温下使之与合适的含B和N的化合物之间发生化学取代反应,当碳纳米管晶格中的部分C原子被B、N原子所取代掺杂后,便得到三元B—c—N纳米管。纳米管取代反应法在原理上是一种能大量制备三元B—C—N纳米管的方法,曾经在B—C—N多壁纳米管的合成方面取得较好的结果,但是对壁纳米管却一直难以奏效。

  • 标签: 单壁纳米管 碳纳米管 B-C-N 取代反应 物理研究所 多壁纳米管
  • 简介: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波尔研究所纳米科学中心和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科学家证明,根纳米线可聚集的太阳光强度能达到普通光照强度的15倍。这一令人惊讶的研究成果在开发以纳米线为基础的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方面潜力巨大,有可能使太阳能转换极限得以提高。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光子学》杂志上。

  • 标签: 高效太阳能电池 光照强度 纳米线 光强度 聚集 单根
  • 简介:美国环保署拟修订关于某些化学物质重要新用途规则的提案。环保署(EPA)现根据有毒物质管理法(TSCA)第5(a)(2)条对两种须经生产前通知的化学物质提出重要新用途规则(SNURs)。这两种化学物质通常被鉴定为多壁碳纳米管(P-08—177)和壁纳米碳管(P-08-328)。

  • 标签: 单壁纳米碳管 多壁碳纳米管 美国环保署 用途 修订 化学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