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悬臂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力学显微镜和光力学研究中,实现悬臂之间的耦合在高精密测量和量子声子网络构建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不同于通过电、磁相互作用实现纳共振器之间耦合的方法,设计并制备了通过结构应力实现耦合的悬臂阵列。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结构应力耦合悬臂阵列不仅可以获得较大的耦合强度和较高的力学性能,同时悬臂之间的耦合强度也容易控制。对于其它形式的纳共振器,同样可以利用结构应力耦合这种方法来实现共振器之间耦合的阵列。

  • 标签: 微悬臂阵列 结构应力耦合 有限元分析 激光干涉测量
  • 简介:从理论上分析了玻璃珠定向回归反射原理,利用近轴光线球面折射理论分析了玻璃珠实现回归反射的折射率,并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在最大可能增加回归反射的基础上,讨论了入射光线到主光轴的距离与回归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出了实现最大反射时玻璃珠的折射率范围为1.80~1.95,研究结果对回归反射标志牌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标签: 玻璃微珠 回归反射 折射率 近轴光线
  • 简介:为使用大面积均匀分布的球掩模制作纳米柱LED,对胶体球单层薄膜的自组装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旋涂法、滴定法和气液界面法,对2μm和455nm两种粒径的胶体球进行自组装实验,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实验结果表明,旋涂法在制备过程中容易出现多层堆积现象;滴定法容易形成单层薄膜,但胶体球较为稀疏;气液界面法可以实现较大面积的单层薄膜,胶体球均匀分布,而且适用于各种基片,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自组装方法。优选气液界面法,在GaN基LED外延片上制备了均匀分布的纳米柱结构,验证了这种方法用于纳米柱LED芯片制备的可行性。

  • 标签: 胶体微球 自组装技术 气液界面法 纳米柱LED 微球掩膜
  • 简介:通过分析仿生蛾眼抗反射阵列周期对反射率和透射率的影响,获得了波长与周期之比与反射波能量和零级透射波能量直接相关,分界线符合±1级衍射倏逝条件。在亚波长区具有低反射率和低零级透射率,而在小周期区具有低反射率和透射率。并且通过引入微结构顶面与底面直径之比圆锥度系数概念来表征微结构形状,从而能够分析圆锥形、圆台形、圆柱形仿生蛾眼纳结构之间不同形状过渡的变化趋势,进而实现了制备纳结构形状的误差分析。

  • 标签: 仿生蛾眼 抗反射微纳结构 衍射特性 瑞利展开式 形状误差分析
  • 简介:利用单色平行光照射玻璃珠,入射光在玻璃珠内经过一次或多次内反射后出射光在最小偏向角会形成彩虹条纹。基于几何光学理论,根据最小偏向角的大小计算玻璃珠的折射率。为了实现其快速测量,采用参数递推公式计算Otsu法的最佳阈值,并用改进的Otsu法对彩虹图进行了有效的阈值分割。提出了一种能快速有效判断彩虹条纹边缘的方法,并用该方法自动测量了彩虹条纹最外环边缘半径,从而实现了最小偏向角的快速计算。此外,对玻璃珠折射率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计算,对不同型号的玻璃珠,折射率的不确定度在10-4数量级,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正确性。

  • 标签: 图像分析 折射率 彩虹法 OTSU法 玻璃微珠 不确定度
  • 简介:研究了高灵敏度悬臂梁与光纤端面构筑的低精细度FP型光腔中光驱动的悬臂梁振动的双稳效应。通过改变输入到光腔内的激光功率,检测与之相应的悬臂梁的形变。在实验中发现悬臂梁的形变随激光功率的改变呈现非线性变化的关系,在激光功率增大到一定闽值时可以诱导产生光力双稳效应。通过改变光腔初始腔长成功实现了对产生光力双稳效应阈值的调节。

  • 标签: 悬臂梁 双稳效应 光纤干涉测量法 光力学
  • 简介:从传统光学冷加工的原理出发,分析了传统接触式加工方法中抛光剂与材料去除深度的理论关系,设计了晶玻璃超光滑抛光过程中的抛光剂选型试验。通过比较基片的表面质量,摸索出适合晶玻璃超光滑抛光的最佳抛光剂为金刚石粉,成功加工出了超光滑晶光学元件,其表面粗糙度达到0.2nm。

  • 标签: 微晶玻璃 超光滑表面 抛光 表面粗糙度
  • 简介: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具有功耗低、寿命长、发光效率高等优点,为了将其应用于硅基液晶(LCoS)显示器光源,从LED优点出发,结合LED的恒流发光特性,设计出了超高亮度LED驱动电路,并通过实验进行分析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超高亮度LED具有很好的光源特性,能够成功应用于LCoS显示器中。

  • 标签: 硅基液晶 发光二极管 超高亮度 驱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