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实现酒花中3种有效组分——黄腐酚、异黄腐酚和8-异戊烯基柚皮素的同步检测,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建立这3种物质的同步检测体系。采用ODSC18色谱柱(250mm×4.6mm,4μm),乙腈-1%甲酸溶液作流动相,非线性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370nm和288nm。试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3种物质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精密度好(RSD〈1%),回收率在93%~106%之间。该检测方法可以同步测定酒花中的黄腐酚、异黄腐酚和8-异戊烯基柚皮素。此外,考察了不同溶剂的提取效果,结果发现用中等极性溶剂提取这3种物质的效果较好。
简介:生物发光标记以其可视化,便捷,快速,灵敏,可用于活体研究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科学研究中。本研究通过CaCl2方法将实验室构建的带有青海弧菌荧光素酶基因luxAB的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Top10中,利用酶切和核酸电泳检测荧光素酶基因的存在,利用SDS-PAGE检测荧光素酶表达的情况,然后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培养基初始pH值6.0,癸醛体积分数1.25‰,接种量1%,IPTG浓度0.1mmol/L,装液量50mL/150mL,温度37℃条件下,重组菌的发光度最大,即表达量最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pH6,IPTG浓度0.08mmol/L,接种量1.2%,温度36℃时重组大肠杆菌表达情况最好,发光度达1262.7。本研究中的重组大肠杆菌为在益生菌等食品微生物中的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简介:为获得生长活力较好,可以满足菌种水解玉米蛋白粉生产玉米肽的需要,以OD600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菌种生长适宜的培养基成分,即:葡萄糖2%(碳源)、大豆蛋白胨4%(氮源)、MgSO40.15%、K2HPO40.2%、KH2PO40.2%。以单因素试验菌种生长适宜的培养基成分作为二次旋转正交试验的零水平,以菌种生长14h的OD600为指标,确定培养基成分的最优组合为葡萄糖2%、大豆蛋白胨3.6%、MgSO40.16%、K2HPO40.28%、KH2PO40.28%。在此条件下菌种培养14h,其OD600由0.900上升到1.869,菌株生长量提高了1倍。
简介:以芋艿淀粉为原料。采用湿法制备辛烯基琥珀酸芋艿淀粉酯。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取代度(DS)为指标,研究芋艿淀粉浓度、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辛烯基琥珀酸芋艿淀粉酯制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制备工艺。结果表明:辛烯基琥珀酸芋艿淀粉酯制备的适宜工艺条件:淀粉质量分数40%、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为2.0%芋艿淀粉干重、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h。在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辛烯基琥珀酸芋艿淀粉酯颗粒结构发生变化,糊化温度由原淀粉的最高温度85.49℃变为82.15℃。红外光谱图中1710~1740cm-1,1550~1610cm-1区间分别出现酯羰基(C=0)伸缩振动吸收和RC00-特征吸收.可断定辛烯基琥珀酸与淀粉酯化生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简介:利用健康成人粪便提取物体外模拟低聚异麦芽糖的肠道发酵,采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3种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的生成量,揭示6株外源乳酸菌对低聚异麦芽糖肠道发酵产酸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粪便提取物单独发酵低聚异麦芽糖12~48h时可产生短链脂肪酸,且其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分别添加6株外源乳酸菌于发酵体系后,发酵产物中3种短链脂肪酸的生成量明显增加,其中丁酸量增加最为显著,从0.12mmol/L增至6.55~12.45mmol/L。不同菌株促进低聚异麦芽糖肠道发酵产酸能力不同,从整体上看,屎肠球菌和鼠李糖乳杆菌促进低聚异麦芽糖产生3种短链脂肪酸的能力最强。
简介:采用不同浓度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氧化体系对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进行模拟氧化,研究自由基氧化对肌原纤维蛋白交联和聚集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自由基氧化体系均会导致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羰基含量升高,同时发生不同程度的交联和聚集。在羟自由基氧化体系中,肌原纤维蛋白质粒径增大,且当H2O2浓度为10mmol/L时达到最大粒径396.1nm;在超氧阴离子氧化体系中,蛋白质主要发生降解作用使粒径减小,而黄嘌呤浓度为1mmol/L时仍有部分大粒径的蛋白质生成。两种自由基体系中,总巯基的不断减少以及二硫键含量的增加表明巯基氧化形成二硫键是肌原纤维蛋白主要的交联方式之一。二聚酪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表明氧化蛋白质的聚集也与其他共价键或非共价键生成有关。SDS-PAGE显示,两种自由基体系氧化引起的蛋白质聚集主要由二硫键交联所致,而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氧化体系中肌球蛋白重链受到其他交联方式的影响。羟自由基氧化体系对蛋白质交联和聚集影响比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更为显著。
简介:为了提高α-L-鼠李糖苷酶的发酵产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α-L-鼠李糖苷酶活力,考察外加碳源葡萄糖、氮源及生长因子对棘孢曲霉JMUdb058固态发酵产α-L-鼠李糖苷酶的调控机制,并以之为依据优化培养基。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和淀粉对α-L-鼠李糖苷酶的产生具有代谢调节作用;外加氮源能大幅度提高α-L-鼠李糖苷酶的活力;相比用硫酸铵为氮源,用豆饼粉为氮源时,由于其中含有淀粉而导致酶合成量降低;磷酸氢二铵比其他铵盐和硝酸盐更能促进α-L-鼠李糖苷酶的合成。添加富含氨基酸的生长因子有利于α-L-鼠李糖苷酶的合成。棘孢曲霉JMUdb058发酵产α-L-鼠李糖苷酶优化后的培养基是:柚皮5g,磷酸氢二铵0.5g,酵母浸膏0.075g,水5mL,此时α-L-鼠李糖苷酶活力达到10.60IU/gds,比初始培养基的酶活力提高了84.67%,比其他文献报道的最高酶产量提高了1.5倍。优化后的培养基大幅度提高了棘孢曲霉固态发酵α-L-鼠李糖苷酶的活力,为该酶的发酵生产及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