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是一种病原性食物中毒菌,它是一种厌氧型、革兰氏染色呈阳性、无芽孢的短杆菌,具有耐热(60℃)、耐低温(4℃)、耐干燥和耐化学试剂(6%的食盐水)等特征。主要通过人畜粪便交叉传染,通常存在于未杀菌的生冷食物中,发病剂量为102-107个/g,误食含有李斯特菌的食物后,会导致脑膜炎、骨髓炎、流产、产褥感染、心肌炎等疾病。老人、儿童及患病者易受李斯特菌感染。1997年10月,在香港销售的美国Dreyer's雪糕,因含有李斯矿物特菌而导致数人死亡。为了了解冷冻饮的卫生质量情况,防止李斯特菌危害,作者调查了广州市场上销售的几个主要品牌的冷冻品种(冰淇淋、雪糕、雪条),共检测了365个样品,就检测结果作简要分析。
简介:目的建立不同方法测定大米和以大米为原料的食品中无机砷的含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方法用0.15mol/L硝酸或0.3mol/L三氟乙酸作为提取液,95℃下热辅助提取2h、75oC下超声提取2h或90℃下微波辅助提取1h,提取物经阴离子交换柱X-100(250mm×4.1mm,10恤m)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HG.AFS)分别测定。结果两种方法测定无机砷含量,加标回收率分别在94.8%~111.7%、91.9%~96.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8%,应用这两种方法对质控样品米粉SRM1568a和大米样品进行测定,结果协同性良好。结论两种方法均可简单、准确、快速的测定大米中的无机砷,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简介:目的对两起副溶血性弧菌(VP)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血清学溯源,分析可疑食品和病人样品中菌株血清型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GB/T4789.7—2008方法,对检出的VP做血清分型、溶血素试验;PCR扩增VP直接耐热溶血素基因(tdh)、tdh相关溶血素基因(trh)和毒素调控基因(toxR)。结果通过增加样品中可疑菌落数量的鉴定,两起食物中毒共检出9种VP血清型,主要有O3∶K6型13株,O2∶K28型6株,O1∶K56型2株,其它各1株;两起食物中毒中分离的27株VP有17株tdh基因检测阳性,与溶血试验结果一致。结论增加可疑菌落数鉴定,有助于VP食物中毒的溯源;虽然O3∶K6血清型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但不同样品来源的VP血清型呈现多样性;副溶血性弧菌tdh基因检测等同于溶血试验来鉴定VP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