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考察了新型天然复合纸基材料(CAP,定量36g/m2)的定量波动和滤棒压降的相关性,以确定CAP的定量标准;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分别对CAP和纯木浆纸(CP,定量36g/m2)的压深比例和滤棒压降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对CAP和CP滤棒压降的稳定性、滤材压深比例与滤棒压降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CAP定量波动在±1g/m2范围内时,CAP定量波动与滤棒压降之间无相关性;当CAP定量波动超过±1g/m2时,CAP定量波动对滤棒压降的影响较大;CAP和CP滤棒压降都随压深比例的增加而增大;当压深比例在20%~70%时,CAP的压深比例和滤棒压降的线性关系良好;与醋酸纤维滤棒复合后,CAP滤棒可设计成满足要求的复合滤棒。
简介:采用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仪(MALLS)-体积排除色谱法(SEC)联用技术研究了交联氧化淀粉(JOS)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形成的复合物(JOS/PD)的质均相对分子质量(Mw)及分布,探讨了JOS的羧基含量对复合物Mw的影响,考察了复合物对废纸浆的助留助滤性能。结果表明,芭蕉芋交联淀粉(JS)的Mw主要分布在1.1×106~2.0×107,其均方旋转半径为236nm,约是原淀粉(76nm)的3倍。NaClO氧化导致JOS的羧基含量增大,Mw大幅减小。JOS的氧化程度越大,JOS与PD的复合作用越大,JOS-6的Mw为9.2×10^4,而JOS-6/PD的Mw为1.0×10^6。JOS/PD的阳离子含量随JOS羧基含量的增大而减小。JOS/PD用于废纸浆时显示出优良的助留助滤作用,当w(JOS-2/PD)=0.5%时,废纸浆的打浆度和滤液的浊度分别减小63%和81%。JOS/PD的分子形态和离子含量影响其助留助滤性能。
简介:对高填特种纸浆料的助滤系统进行了优化研究,考查了助剂种类、用量、搅拌转速、反应时间对高填高定量特种纸浆料滤水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最佳助滤系统,为3#CPAM+高支化PAM系统;然后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优化了该系统的使用工艺条件,得出了实验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发现,模型值与实验值吻合。因此,可通过该模型计算得出最佳工艺条件的编码值,CPAM用量、搅拌转速、反应时间、高支化PAM用量编码值的计算结果分别为0.3、1、-2.3、0.2,对应的真实值分别为0.016%、1000r/min、21s及0.032%,相应的比过滤阻力为6.9cm/g。
简介: 在过去传统的林业经营模式下,重采轻育,对森林过度采伐,森林覆盖率大幅度降低,林分质量下降,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降低.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植树造林,先后启动了"三北"防护林建设、防沙治沙、平原绿化、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由建国初期的8.6%提高到现在的16.5%,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林分质量不够高,水源涵养能力差,且分布不均,绝大部分分布在西南和东北林区,而占国土面积50%以上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覆盖率很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干旱频繁,水资源枯竭,一些地区暴风雨及冰雹等灾难性天气危害加剧;水土流失严重,毛乌素沙地不断南扩,土地沙化严重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仍然是生态问题,是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的最大障碍.因而,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建立起一个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功能稳定、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关键.……
简介: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区由于多年来的过度开发利用和不科学的管理,造成了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为了改善太行山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山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各种资源斑块达到最佳生态组合,加速山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实现山地生态、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进行了片麻岩山区再生景观生态建设技术的研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首先通过调查,分析太行山片麻岩山区景观生态构成要素的特征,通过系统聚类,将该区的景观划分为荒山型景观、疏林型景观、经济林型景观、生态经济林型景观4大类.其中,生态经济林型景观的主要斑块是林地,森林覆盖率达30%-85%以上,生态协调功能较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较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景观生态类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高效益无公害苹果园综合建设技术、板栗集约栽培技术、油松营养袋造林技术、水土保持林优化结构与利用技术、沟谷河道蓄水防洪体系建设技术等景观生态斑块优化建设技术.通过上述技术的综合运用,建成了既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又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的生态林景观、经济林型景观和生态经济林景观的优化模式.
简介: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初步模拟研究了亚马逊河流域生态系统碳循环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亚马逊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总体上具有降低大气CO2浓度,调节温室效应的作用.其CO2各通量都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最大和最小中心位置随季节的变化而有明显的南北摆动.陆地生态系统CO2净通量随降水增加而增加,说明陆地生态系统调节温室效应的能力随降水增加而加强.但当降水超过一定量时,CO2净通量便不再明显的随降水增加而增加,表明热带雨林区陆地生态系统调节温室效应的能力不会随降水增加而持续增强.其CO2各通量随气温变化呈现波动状态,特别是当气温约高于25.7℃时,陆地生态系统CO2净通量随气温升高而呈减少的趋势,这一变化特征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它表明当温室效应达到一定程度时,亚马逊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可能会加剧全球气候的增暖趋势.亚马逊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生理过程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过程,与全球平均结果以及其它地区的结果不一致,表明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反馈过程有其特殊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