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城市的发展演化与经济增长,酒店空间分布格局有一定相关性。本文通过ArcGIS软件中的空间分析工具,采用最邻近距离指数、核密度估算等方法,对延安市酒店分布特征、城市形态演变,以及交通路网对酒店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延安市的酒店分布主要集中宝塔山街道和凤凰山街道,空间上呈现聚集性分布态势(R=0.2);2)酒店随城市发展类型,酒店核密度分布呈“Y”字型分布;3)交通路网对酒店分布影响较大,根据缓冲区分析可得出,延安约70%的酒店都分布在主干道路200 m的缓冲区内。
简介:摘 要:土壤湿度作为路面研究过程的重要物理参数之一,在地表和大气之间的物质能量转换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也是影响土壤风蚀的重要因素,同时,土壤湿度在农作物生长方面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是选取 2000-2015年的 MODIS1A2和 MODIS3A2数据,利用温度植被指数方法结合农业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反演大安市的土壤相对湿度。并揭示研究区生长季( 4-10月)土壤相对湿度时空动态分布特征及内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安市 16年来土壤相对湿度呈现升高趋势,其中 4、 10月份呈现减小趋势, 5-9月份呈现升高趋势。本研究结果可为大安市农业部门合理种植及农业水文灾害系统管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本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ArcGIS中核密度估计法对西宁市的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西宁市地名以人文景观类地名为主,占西宁市地名总数的59.28%,人文景观类地名中,经济活动类地名最多,同时也是西宁市地名中总数占比最多的地名,比例为18.39%;自然景观类地名占西宁市地名总数的40.72%,自然景观类地名中,地形地貌类地名最多,是西宁市地名总数占比居第二的地名,占西宁市地名总数的17.88%。(2)自然景观类地名分布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主要分布在大通县和湟源县及其交界处,与西宁市整体生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呈现一致性。(3)人文景观类地名分布与人口密度及社会经济活动空间格局契合,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宁市市区,延伸至湟源以及大通,呈“Y”字型分布。
简介:摘要:本文以涪陵区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 arc GIS软件和实地考查分析涪陵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涪陵区乡村聚落空间的优化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规划大部分千篇一律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的文化深度逐渐开始被重视起来,城市景观的规划营造也逐渐趋同。文化景观和城市空间之间的联动与耦合是受到多重因素作用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和自然环境也会对文化景观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其具有地域性和空间的特异性。本次研究基于百度地图中所获取的文化景观poi作为研究对象,将沈阳市的各类文化景观进行分类讨论,应用Arcgis中的核密度计算法分析文化景观在空间上的形态分布差异。
简介:摘要:本文在阐述城市创新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梳理城市创新空间的产生背景、模式及特征类型发展脉络,并着重探讨美国和中国城市创新空间的发展路径与模式,对城市创新空间类型进行划分界定。最后结合wework以及优客工场的空间分布,提出城市创新空间发展的核心相关区位要素和城市经济发展新方向。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水库型饮用水源地迎水坡土壤氮磷含量对水源水质会产生重要影响。以温州市珊溪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库迎水坡土壤的监测取样,研究迎水坡土壤的速效磷(AP)、总磷(TP)、碱解氮(AN)和总氮(TN)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法,研究了空间差异性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氮磷含量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峃作口区和库尾区迎水坡土壤AP、TP含量较高,近坝区附近迎水坡土壤AP含量较高。三插溪区和峃作口区迎水坡土壤AN、TN含量较高,在远坝汇水区迎水坡土壤AN含量较高。②库区迎水坡土壤氮磷含量空间差异明显,AP空间变异程度最大,属强变异,TP、AN以及TN均属于中等变异。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氮磷含量分布影响明显,裸地氮磷含量较低,灌木杂草地氮磷含量较高,除园地AP外,林地、园地的土壤氮磷含量介于裸地和灌木杂草地之间。
简介:摘要:国土空间覆盖了陆海全域,涵盖了各类空间资源。国土空间的复合性体现在不同三维子空间的叠加组合及空间内各类自然资源的相互联系。作为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和可持续发展的蓝图,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在科学认识国土空间复合性的基础上,构建立体化的开发和保护格局,提高有限空间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程度。2020年,统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形成,各级各类的规划编制要求中不同程度的体现了复合国土空间立体化开发保护的规划理念。国土空间规划中,合理划定“生态、生活和生产”空间,协调和优化“三生空间”结构,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生态空间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