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以洞庭湖区24个气象站1960--2011降水量资料为基础数据,利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小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洞庭湖区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并采用正交分解函数EOF、旋转正交分解函数REOF计算了洞庭湖区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了洞庭湖区的旱涝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洞庭湖区降水量空间上由北向南逐渐增加,时间上没有显著变化趋势。1963洞庭湖降水量发生突变。洞庭湖区降水量存在6、9a和16—17a振荡周期。洞庭湖区旱涝频繁,极端气候事件有增加的趋势。洞庭湖区降水量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即普遍干旱或洪涝,但也存在南北反相变化即南部干旱北部洪涝或南部洪涝北部干旱的特点。洞庭湖区降水量存在南部、西北部和中部3个异常气候区。

  • 标签: 周期变化 突变 旱涝
  • 简介:1概况20134月7—12日,欧洲地球物理学会年会(EGU:EuropeanGeo—sciencesUnionGeneralAssembly)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来自95个国家的u167位科学家参加了此次年会,其中有4684个口头报告、8207个张贴报告和452个交互式报告。

  • 标签: 欧洲地球物理学会 奥地利 年会 张贴报告 维也纳 科学家
  • 简介:20119月18日印度锡金邦发生6.8级地震,我国西藏自治区受损较为严重,西藏地区的重灾区地震烈度达Ⅶ度。介绍了该地震序列及地震对西藏地区造成的震害、震后应急响应等内容。

  • 标签: 印度锡金邦 地震序列 震害 地震构造
  • 简介:2013春季(3~5月),我国西南大部、西北地区中部和东部、内蒙古中部和西部、华北、黄淮、江淮、西藏东部以及东北的部分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主要存在4个明显的干旱区,分别是西南旱区、西北地区中部和东部旱区、内蒙古中部和西部旱区以及华北、黄淮和江淮旱区。旱区农业、人畜饮水以及江河水位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仍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 标签: 2013 春季 干旱状况 干旱演变 影响 成因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及安康、石泉两地水情观测资料,对2011汉江流域秋汛进行了气象水文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11汉江流域秋汛属于典型的华西秋雨形势。西部低槽槽底冷空气不断分裂南下,与剐高外围的暖湿气流交汇于关中陕南地区,是汉江流域秋汛产生的有利天气背景}2011汉江流域秋汛期间。台风外围的偏东气流与剐高外围的偏东气流汇合.并在西进中在四川东部形成偏南气流,为雨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f汉江流域面雨量同安康、石泉两地的入库流量有着相同的升降趋势,在汉江流域面雨量出现明显的雨强之后的48h到72h内.对应着入库流量的峰值出现。面雨量预报在汉江流域防汛工作、生产调蓄调度中,可以成为重要的参考指标投入业务使用。

  • 标签: 汉江流域秋汛 入库流量 面雨量
  • 简介:1坚守红线一数量、质量、生态三者并重2012,我国粮食产量再攀新高,实现“连增”。“连增”的背后,是坚守红线提供的强有力的“地支撑”。

  • 标签: 国土资源工作 粮食产量 红线
  • 简介:20121-2果洛由于持续降雪致使中北部发生雪灾,其中甘德达到了重度雪灾标准。本文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及各种物理量场对造成此次雪灾的五次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归纳,以期获得一些对果洛冬季降雪有指导意义的预报指标。

  • 标签: 雪灾 天气过程 分析 归纳
  • 简介:研究大陆或次大陆尺度日降水长期趋势变化规律,对于检测、理解区域气候和陆地水循环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十分重要。利用美国国家气候资料中心(NCDC)和中国基准气候站、基本气象站网降水观测资料,在对该站点资料进行基本质量控制基础上,选取东亚地区619个站1951~2009日降水数据,按照百分位阈值对降水进行分级,共分为弱、中、强、极强4个级别,用经纬度网格面积加权平均方法构建区域平均的时间序列,分析了各类降水事件长期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东亚地区近59平均总降水量表现出不显著下降趋势,降水日数没有出现趋势性变化,平均日降水强度略有减小;区域平均的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日降水强度在中国北方大部、蒙古东部、俄罗斯远东地区南部和日本列岛多呈减少趋势,而在俄罗斯中西伯利亚南部、朝鲜半岛南部和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一般表现为增加。从季节上看,近59东亚区域平均的冬、春季降水量、降水目数和日降水强度均呈增加趋势,而夏、秋季一般呈减少趋势,仅夏季日降水强度略有增加。降水的年内分配出现均匀化趋势。从不同级别降水事件看,近59来东亚区域平均的各级别降水量均为下降趋势,中降水、强降水和极强降水日数也呈现下降趋势,弱降水日数表现出较明显增加;仅有全区秋季强降水量、日数减少趋势和冬季中降水量、日数增加趋势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分析还发现,近30(1980~2009)东亚地区日降水趋势变化出现了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大部分地区降水日数呈现增加,日降水强度减少,45°N以南多数台站降水量也增加,全区降水有向非极端化方向发展趋势。

  • 标签: 东亚地区 日降水 降水量 降水日数 降水强度 弱降水
  • 简介:利用2011呼伦贝尔市9部ADTD型地闪定位仪提供的地闪观测资料,对呼伦贝尔市地闪发生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地闪中负闪约占92.62%;夏季地闪活动最强,春、秋两季次之,冬季最弱,地闪主要集中在7-8月;地闪的发展有明显的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形式,地闪活动下午最活跃;闪电密度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和下垫面的性质关系密切,地闪的大值中心位于南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脉东西两侧,白天地闪密度大值中心位于大兴安岭山脉与松嫩平原过渡区山坡上,而夜间地闪密度大值中心则位于呼伦贝尔高原与大兴安岭山脉的过渡区沙丘地带.

  • 标签: 呼伦贝尔市 地形 闪电密度 时空分布
  • 简介:为激励气象科技人员不断创新、发表更多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以及进一步提高《干旱气象》的载文质量,促进学术交流,本刊编委会自2007起建立年度优秀论文评选制度,并对优秀论文作者进行奖励。2012度优秀论文评选工作已经结束。

  • 标签: 干旱气象 论文评选 科技人员 学术论文 学术交流 论文作者
  • 简介:文章主要通过利用牙克石市1957—2011(历年1—3、11—12月)的低温气候资料进行分析,找出牙克石市近55a来的低温气候变化特点。得出了低温天数的、月变化以及与极端最低气温的对应关系,牙克石55a来共计出现低温天气673d,低温日数年际变化大,最长为47d,最少为1d,低温出现的高峰期在历年的1月份,低温强度最大值也在1月份。55a中≤-37℃低温最长连续日数长达17d,其次是13d。文章还利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低温际变化进行了突变分析,分析发现在1984发生了明显的突变,突变呈减少的趋势。

  • 标签: 低温气候特征 连续低温 低温极值 突变分析
  • 简介:冶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编史修志,存史教化,为政之要。纵观我国历史,历代统治者部非常重视以史为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史志工作的研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行业和部门均开展了编电和修志方面的研究工作,形成了大批修志成果。

  • 标签: 新中国 土地管理 大事记 改革开放
  • 简介:摘要:利用神木县1957--2011气温、降水、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资料,分析神木县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四季中冬季气温升高趋势最显著;降水量呈缓慢下降趋势,际变化较大,年内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5—9月,降水量主要分布在200~600mm日照充足,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降水偏少,空气湿度低,气候以干旱为主。

  • 标签: 神木县 气候特征 农业生产 指导
  • 简介:通过对果洛地区6个台站,近50的上半年降水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表明果洛地区上半年、1-3月、4-6月降水分布差异明显,历年降水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中的4-6月。在降水总量增多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对我州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农牧业等敏感行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利弊影响。

  • 标签: 降水 分析 影响 果洛地区
  • 简介:利用内蒙古113测站1961-20126-8月降水资料、1961-2012NCEP/NCAP再分析资料数据集、国家气候中心太平洋海温资料,采用统计诊断、相关分析等方法,对2012汛期(6-8月)内蒙古降水特点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探讨2012汛期(6-8月)内蒙古大范围降水偏多的可能影响因素.通过对近50a汛期降水际变化特征及海温、印度夏季风活动、中纬度阻塞高压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汛期(6-8月)内蒙古大范围降水偏多,主要表现为降水过程频繁、覆盖范围广、强降水过程多,多站突破历史纪录;主要原因为内蒙古汛期降水在减少的年代际背景下,际变化规律明显,2012汛期出现多雨的概率较大;2012汛期北半球500hPa高度场主要特征相似内蒙古典型多雨的环流形势;LaNina事件在20123-5月结束,有利于汛期降水偏多;印度夏季风异常偏强、乌拉尔山高脊和鄂霍次克海高压偏强、贝加尔湖地区受低槽控制均是影响2012内蒙古汛期大范围降水偏多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汛期 降水偏多 成因分析
  • 简介:利用地面、高空等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95月28日发生在呼伦贝尔市一次全市性寒潮大风天气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贝加尔湖冷涡和蒙古气旋及冷锋是造成这次寒潮大风天气的主导系统;高空强锋区及低层强温度平流是寒潮天气爆发的关键;高低空急流为大风天气提供能量;气压梯度大和冷锋后较大的3h正变压与大风天气有很好的相关性.

  • 标签: 寒潮 大风 高空急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