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传统的东、西半球版的多圆锥投影世界地图(经线世界地图),在表示世界海陆分的格局和世界大洲、大洋等巨大的地理实体的空间关系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但两极地区的变形过大和北冰洋不能完整表示也是缺陷。郝晓光首创的纬线世界地图(即南、北半球版世界地图)采用的地图投影,把南、北极置于投影的中心位置,能使南极洲和北冰洋及其周边大陆变形很小和完整表示。纬线世界地图的优点弥补了经线世界地图的缺陷。从地图投影拓扑结构出发,通过引入中央经线对称型曲经线族、闭曲线、邻域、环极纬线族等概念,分析和阐释了经线和纬线世界地图投影的经纬结构特点,给出了系列世界地图投影的数学模型。

  • 标签: 拓扑变换 地图投影 竖版地图 环极纬线族 经纬网 数学模型
  • 简介:1会议背景世界气象组织(WMO)计划将南亚第三极区域气候服务纳入全球气候服务框架下,并通过制作优秀的区域气候产品为周边地区和国家的气候活动提供支持,从而提高WMO特定地区成员气候服务的能力。

  • 标签: 区域气候 WMO 会议简介 三极 规划 服务框架
  • 简介:基于2016年2月和8月江西宜春风廓线雷达探测水平风场数据,分别利用扩展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重构法和高斯滤波法对其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发现,相比原始观测风场,EOF分析重构法和高斯滤波法均能有效过滤风廓线雷达原始风场的高频脉动。两种方法对比分析发现,对于空间尺度的瞬时扰动,EOF分析重构法质控效果优于高斯滤波法;对于时间尺度的瞬时扰动,高斯滤波法质控效果优于EOF方法。

  • 标签: 风廓线雷达 质量控制 水平风场 EOF分析 高斯滤波
  • 简介:1会议概况及背景受瑞典皇家环境研究所PeringeGrennfelt博士邀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徐晓斌研究员于2017年11月5-9日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了“酸雨研究与控制50周年研讨会”并在会上做了有关东亚酸雨研究方面的报告。此次会议为纪念酸雨研究与控制50周年的重要活动,会议由北欧部长委员会、瑞典环境保护局、瑞典皇家环境研究所(IVL)、Mistra瑞典战略与环境研究基金会、挪威气候与环境部、挪威气象研究所、挪威科学与文学院、挪威空气研究所等组织召开并共同资助。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酸雨 控制 环境保护局 斯德哥尔摩 研究所
  • 简介:在多波束换能器一系列指标检测中,需要控制多波束换能器在不同方向进行声波的发射与接收。介绍了一种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以伺服电机为执行机构的多波束换能器水平旋转控制系统。经过实际运行,该系统实现了对多波束换能器在水平面内旋转角度、速度的良好控制和显示,并利用该系统对多波束测深仪进行了声学指标检测。

  • 标签: 多波束测深仪 单片机 伺服电机 编码器 声学指标
  • 简介:以国内外各盆地的碳酸盐岩台地实例为出发点,基于前人研究基础,将碳酸盐岩台地分为镶边大陆架型、陆架内台地和孤立台地。前者的碳酸盐一般沉积在台地边缘,后者台地向海一侧可以过渡到碳酸盐岩海相沉积,被动大陆边缘的孤立台地,碳酸盐岩台地相一般发育在碎屑岩、蒸发岩以及底部浅滩火山之上。另外,碳酸盐台地的形成受多种构造因素控制,而拉伸作用形成下的台地又可以根据运动学分为基底断块台地、旋转断块台地、生长断块台地。另外,小克拉通构造活动以及古地形地貌对于台地的发育也有重要的影响。源储组合可以分为常规组合、侧变型组合、顶生型组合、自生、自储、自盖型组合等。

  • 标签: 碳酸盐岩台地 构造因素 源储组合 组合模式
  • 简介:以银川盆地断裂体系为研究对象,对其几何学特征与运动学特征进行系统描述,并且进一步结合各层系地层的展布特征探讨了断层活动对银川盆地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银川盆地发育新生代与中生代两大断裂体系在平面与剖面上均存在多种组合形态;晚侏罗世时期,贺兰山东麓断层发生自东向西挤压逆冲,断层上盘遭受不均衡剥蚀,致使中—古生界现今呈现西薄东厚的特征;渐新世时期,贺兰山东麓断层反转为正断层,黄河断层开始活动,整个新生代二者活动强度大,控制了银川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其不同区段活动性的差异导致盆地南北沉降中心发育位置的不同;银川断层与芦花台断层的活动强度相对较弱,二者控制了盆地内部中央构造带的形成。

  • 标签: 断层活动强度 发育特征 断裂体系 断层控盆 银川盆地
  • 简介:标准海图数据在ENC物标类目基础上新增了部分物标、属性和扩展的属性值,导致现有的S-58质检规则无法完全满足标准海图数据质量检查的需要。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研究了多源地理数据成果质量评定标准和IHOS-58标准,概括出标准海图数据的6类质量元素,并提出了标准海图数据质量控制的方法,制定出整体质检规则和物标质检方案。质检规则应用于程序自动质量检查,实验结果表明,质检规则能够满足自动质检的需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 标签: 标准海图数据 数据质量控制 质量检查 新增物标与属性 质检规则
  • 简介: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等资料,对2016年8月24日夜间关中地区出现的强对流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副高异常强盛,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南下,与副高内部的暖湿气流交汇是造成这次强对流暴雨的主要背景条件;(2)造成这次强对流暴雨的水汽来源主要是本地水汽的聚积和辐合,整个过程大气处于对流性不稳定状态,锋面过境是该次过程的抬升触发机制;(3)对流不稳定、中等强度的对流有效位能和合适的对流抑制能量更有利于高降水效率和强降水的形成;(4)中尺度对流系统东移的过程中,尺度明显增大,并配合有利的对流条件,发展为MCC且维持时间较久,从而造成区域性强对流暴雨。

  • 标签: 副热带高压控制 强对流 区域性暴雨 中尺度系统
  • 简介:作为当今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海底水道的沉积构型样式复杂多变,其控制因素目前尚无定论,这大大增加了相关油气藏的钻探风险和开发难度。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陆坡区为例,以近海底高频地震信息为原型,揭示了海底水道体系的外部形态样式和内部结构样式,探究了水道体系与复合水道形态特征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海底水道体系沉积构型控制因素。研究认为:(1)水道体系可分为限制性、半限制性和非限制性3个大类,限制性水道体系的边界为一明显的大型下切谷界面(或峡谷),半限制性水道体系的边界也发育明显的大型下切谷,但其界面两侧发育大型天然堤沉积,非限制性水道体系则不发育大型下切谷,其中每个大类又可依据其内部复合水道的类型,细分为2个小类(下切式和包络式)。(2)水道体系内部复合水道间存在垂向和侧向2种类型的叠置,前者可细分为孤立式、叠加式和切叠式3类,后者则包括叠合式和分离式2类。(3)地形坡度与水道体系类型和规模具有一定的耦合与关联,在类似油藏规模的局部沉积体内部,陡坡段(坡度大于1°)主要发育限制性水道体系,缓坡段(坡度0.5°~1°)主要发育半限制性水道体系,平坦段(坡度小于0.5°)主要发育非限制性水道体系;随着地形坡度的增大,水道体系的宽度减小、深度增加、宽深比减小,即向“窄深型”形态发展。该项研究不仅对深水沉积学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高效开发海底水道油气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标签: 海底水道 沉积构型 构型样式 地形坡度 演化模式
  • 简介: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的毛薹草(Carexlasiocarpa)沼泽中,建成了水位增温协同控制样地。通过水位自动控制设备,实现了沼泽湿地中的原位水位控制,在保持微气候与天然湿地一致的同时,可以对水位进行精确的控制。同时,为了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水位与气温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协同作用,选择了4种水位(-20cm、-10cm、0cm和10cm),采用开顶箱(opentopchamber,OTC)被动增温方法,进行水位增温协同控制。在该控制样地中,设置了包括水位与增温交互控制在内的6种处理,每种处理重复布设5个样方,共计30个样方,每个样方的水位独立控制。该控制样地的建成将为湿地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的相关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实验支撑。

  • 标签: 水位增温协同控制 水位自动控制设备 开顶箱 沼泽
  • 简介:吉林省林业厅,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内蒙古、长春、黑龙江、大兴安岭专员办:《国家林业局关于从严控制矿产资源开发等项目占用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林地的通知》(林资发[2013]4号)下发以来,严格限制了勘查、开采矿藏和风电场项目使用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以下简称“重点林区”)的林地,有效减少了新增矿山和风电场项目的数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继续巩固禁限成效,切实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进一步依法严格规范勘查、开采矿藏和风电场项目使用重点林区林地,现提出以下要求,请遵照执行。

  • 标签: 重点国有林区 矿产资源开发 内蒙古 林业厅 林地 东北
  • 简介:自然资发(2018)49号内蒙古、黑龙江、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保护和合理开发优势矿产资源,按照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管理相关规定,2018年继续对稀土矿、钨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

  • 标签: 自然资源部 钨矿开采 总量控制 稀土矿 信息化 工业
  • 简介: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E2-3xg2)为例,基于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测录井、X衍射及物性分析,探讨湖平面升降对混积型碳酸盐储集层形成及其分布的控制。英西地区E2-3xg2整体为咸化背景下的湖相混合沉积,内部由多种结构类型的湖平面升降沉积旋回在纵向叠置而成,并伴随岩石结构产状及矿物组分的周期性变化。区内储集层类型多样,以混积型碳酸盐岩为主,各类储集层的纵向演化及物性分布与单个湖平面升降旋回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自下而上构成原生晶间微孔—溶扩晶间微孔—充填残余溶孔的孔隙组合,储集层物性具有向上变好的趋势。各类储集层的形成机理与空间分布受湖平面升降旋回控制,白云石晶间微孔型储集层形成于湖退早—中期,与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相关,物性一般,分布广泛;溶扩晶间微孔型和溶孔型储集层形成于湖退晚期,与地貌高部位的短暂暴露溶蚀相关,储渗性能优异,局部发育。

  • 标签: 湖平面升降 混积碳酸盐岩 咸化湖盆 储集层成因 下干柴沟组 英西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