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为了分析沁水盆地太原组煤层岩石物理性质、镜质组反射率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采集了三个不同煤矿井下的11个煤岩样品,利用MTS岩石物理参数测试系统对煤样进行弹性参数测试,通过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对11个煤样的有机显微组分、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和微观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交会分析发现:一些弹性参数之间具有线性关系;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均具有各向异性特征,其各向异性特征镜质组最大反射率有良好的负相关性;纵横波速度、杨氏模量微孔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获得的煤岩岩石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煤岩地震岩石物理建模和煤层气地震反演技术的基础。

  • 标签: 煤岩 超声波测试 微观结构
  • 简介:我国地域十分辽阔,包含着多种多样的地质条件,以致岩土工程中的施工技术要求很高.当前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存在隐蔽性、依赖性、不确定性以及不稳定性等多种难点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分析以及参数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结合岩土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地基处理技术、边坡加固技术以及沉井施工技术等,以克服各种施工难题,进而提升岩土工程的整体施工水平.

  • 标签: 岩土工程 施工技术 难点与对策
  • 简介:研究地层沉积结构是认识河流变迁历史的重要手段之一,潮区界作为河流物质和能量传输的关键界面之一,于2015年洪季,利用浅地层剖面仪对长江潮区界上界河段河槽浅地层结构进行了“覆盖式”探测.结果表明:长江潮区界上界河段河槽床面发育了大量沙波,尺度较大,陡坡明显朝向下游;崇文洲下游两侧水道中沙波发育较少,尺度也较小;浅层沉积结构显示该河段部分河槽床面以下存在4处不同形态的地质构造.

  • 标签: 沉积结构 浅地层剖面仪 潮区界 沙波 长江
  • 简介:2007~2011年,在深圳湾共记录鸟类13目40科141种。物种数排名前四的科是鹬科(28种)、鸭科(11种)、鹭科(11种)和鸻科(9种),其物种数之和占总物种数的41.8%。水鸟是深圳湾鸟类的主要生态类群,共有79种,占56.0%。冬候鸟和过境鸟为主要居留型,有91种,占64.5%;有留鸟41种,占29.1%;有夏候鸟8种,占5.7%。在141种鸟中,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包括黑脸琵鹭(Plataleaminor)、鹗(Pandionhaliaetus)、黑耳鸢(Milvuslineatus)、白腹海雕(Haliaeetusleucogaster)、普通鵟(Buteobuteo)、白肩雕(Aquilaheliaca)、白腹鹞(Circusspilonotus)、日本松雀鹰(Accipitergularis)、游隼(Falcoperegrinus)、红隼(Falcotinnunculus)、大杓鹬(Numeniusmadagascariensis)、褐翅鸦鹃(Centropussinensis)和雕鸮(Bubobubo);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UnionforConservationofNature,IUCN)濒危和易危等级鸟类各1种;有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易危等级鸟类各1种,近危等级鸟类2种;有1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onInternationalTradeinEndangeredSpeciesofWildFaunaandFlora,CITES)附录Ⅱ。2007~2011年期间,累计记录鸟类320962只,其中有水鸟314743只(98.1%);深圳湾鸟类数量、种类总体上在增加,2007~2010年期间,鸟类物种数在95~99种之间窄幅波动,2011年,物种数显著增加,达110种。水鸟种类组成较稳定,林鸟的种数增加是鸟种数增加的主要因素。部分种类在数量方面占据明显优势,19种优势度指数≥0.01的鸟类的5a累计数量之和占累计总数量的90.4%,其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琵嘴鸭(Anasclypeata)、反嘴鹬(Recurvirostraavosetta)、红嘴鸥(Larusridibundus)、环颈鸻(Charadriusalexandrinus)、凤头潜鸭(Aythyafuligula)、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himantopus)、泽鹬(Tringastagnatilis)、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c

  • 标签: 鸟类多样性 鸟类监测 变化 深圳湾
  • 简介:语类教学法是把语类分析运用到课堂教学的方法,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符合特定语类惯例的语篇。本文将系统功能语言学家Hasan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运用于大学英语新闻听力的教学,旨在培养学习者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对语篇内容进行预测、推断的能力。教学实验结果初步显示,语类结构潜势理论有助于学习者英语新闻听力水平的提高。

  • 标签: 语类结构潜势 英语新闻听力 听力预测
  • 简介: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对山东省2014—2016年31站次小时降水量超过80mm强降水天气的分钟降水量变化特征、降水强度、Z-R关系、单体风暴参数特征和形态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值、较高的K指数和较低的抬升指数(LI),同时低层比湿在13g·kg~(-1)以上时易发生小时极端强降水;强降水单体演变具有明显的"列车效应"或移动缓慢特征,具有"列车效应"特征的有15次,移动缓慢的有8次,同时具有两种特征的有8次,降水持续时间基本在57~58min,5min和6min最大降水量均在15mm和17mm左右;用6min最大降水量平均值17.3mm作为强降水雨强,所对应站点低空反射率因子平均值为50.3dBZ,Z-R关系近似于Z=200R1.22;风暴最大反射率因子基本为50~59dBZ,液态累积含水量(VIL)基本为15~40kg·m~(-2),强回波中心高度基本在0℃层高度以下,风暴单体顶高8km以上,回波顶高11km以上,重心较低,降水强度大,适用于Z=200R~(1.22)关系进行降水强度估测。

  • 标签: 强降雨 Z-R关系 单体演变
  • 简介:为研究核电站结构.设备相互作用的地震反应,针对某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反应堆进行结构设备相互作用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通过对考虑不考虑结构.设备相互作用的模型进行对比,开展模态分析、设计基准地震动下和超设计基准地震动下的动力特性分析以及楼层反应谱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剪力墙主体结构设备的相互作用后,结构的地震反应减小,层间剪力最大减小60%,水平向楼层反应谱峰值减小为不考虑相互作用时的40%,提高了结构设备的安全性,并为设备抗震设计提供依据。但竖向楼层反应谱在结构竖向周期附近有放大作用,建议在设备抗震设计时予以注意。

  • 标签: 核电站 结构-设备相互作用 动力分析
  • 简介:于2014年7月,在小兴凯湖布设12个采样点,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和水样,研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分布,测定的湖水理化指标;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揭示影响小兴凯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分布的主要水环境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7月在小兴凯湖中共记录浮游植物6门30属36种;主要为绿藻门,其占全部种类的47.2%;主要优势种为坚实微囊藻(Anabaenafirma)、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minima)、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meneghiniana)和杆裂丝藻(Stichococcusbacillaris);浮游植物丰度为7.56×10~5~1.03×10~7ind./L,平均丰度为(3.27±0.95)×106ind./L;12个采样点可以被划分为3组,其对应的3个区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小兴凯湖水体中平均总磷和总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11mg/L和0.76mg/L,达到国家Ⅲ类水域标准,连接北部湖区的灌渠是小兴凯湖水体外源营养盐输入的主要来源,北部湖区水体中的营养盐(总磷和总氮)含量显著高于南部湖区(p〈0.01);影响小兴凯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水体pH、总氮含量、水深和透明度。

  • 标签: 浮游植物 小兴凯湖 水环境因素 典范对应分析
  • 简介:为探究放电后电荷重置对雷暴云电过程的影响,在已有的三维雷暴云起、放电模式中分别加入两种不同的电荷重置方案:一种是植入法即放电后闪电通道上的感应电荷原空间电荷叠加(简称ZR方案);另一种是中和法即放电后直接按一定比例降低闪电通道处的空间电荷浓度(简称ZH方案)。利用长春一次探空个例进行敏感性试验,发现放电后重置方式的不同会导致闪电特征存在明显差异:1)ZR方案下的云闪发生率比ZH方案下的云闪发生率少。闪电放电后ZR方案在云中植入异极性电荷,对雷暴云中电荷的中和量比ZH方案多,摧毁云中电场的能力更强;2)ZR方案下的正、负地闪发生率均比ZH方案多。相对于ZH方案,ZR方案中主正电荷区的分布范围大于主负电荷区,导致其出现了更多的正地闪;ZR方案中的云顶屏蔽层主正电荷区的混合程度高,混合时间长,导致ZR方案在主正电荷区主负电荷区之间触发了更多的负地闪;3)ZR方案下的闪电通道长度比ZH方案下的闪电通道长度短。ZR方案在云中植入异极性电荷,导致云中难以形成大范围同极性电荷堆,闪电通道传播局限在一对较小的异极性电荷堆内,而ZH方案不改变云中电荷分布,存在大范围同极性电荷堆,闪电通道传播范围较大。

  • 标签: 放电 电荷重置 电荷结构 闪电发生率 通道长度
  • 简介:在暴雨造成地下水位比较浅的情况下,由于墙前后水头差引起的渗流常常使挡土结构发生破坏。本文选取了稳定渗流条件下,分别采用土-水整体作为隔离体以及土骨架作为隔离体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不同水位以及不同类型的土体土、水压力计算,进而探讨挡土结构两侧土、水压力分布规律。当墙前后以及基底土为均质的粘性土时,对于板桩等悬臂式挡土结构,由于底部宽度远小于长度,故可将底部段造成的水头损失忽略。此时,当水头差足够大,渗流作用造成土体发生流土时,板桩一侧向上渗流范围内对挡土结构无被动土压力,另一侧向下渗流范围内对挡土结构的主动土压力增大为静水工况时主动土压力的2倍。当墙前地下水位平基底,基底为透水地基,墙后为均质粘性土时,挡土构件侧面、底部所受的水压力均为0。

  • 标签: 稳定渗流 挡土结构 土压力 水压力
  • 简介:为深入了解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及其向中尺度对流涡旋(MCV)转化过程中的动热力结构特征演变和发展机理,利用NCEPFNL再分析资料、FY-2E及TRMM卫星资料,对2013年7月22—23日青藏高原上的一次MCC转化MCV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其发生的环境背景,以及过程中的涡度、温度和能量收支演变等进行诊断。结果表明:低层水平涡度向垂直涡度的转换,以及垂直方向上正涡度的输送,形成了垂直方向上有利于对流涡旋发展的正反气旋性环流配置。转化过程中大气中上部温度正异常主要来自于可分辨的凝结,温度升高使得高层等压面抬升;下方冷却异常主要来自于蒸发作用和垂直运动,低层温度降低引起等压面收缩下降,这样的配置有利于涡旋发展、对流上升运动加强以及降水发生。对流活动释放的潜热能是转化过程中的主要能量来源,高空急流入口区直接热力环流引发的有效位能向动能转化,也为MCC向MCV转化提供了能量。

  • 标签: 青藏高原 MCC MCV 动热力结构
  • 简介:房屋建筑结构数据是了解房屋抗震设防能力的基础,获取房屋建筑结构信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简单介绍无人机遥感系统、房屋建筑信息无人机遥感调查技术流程的基础上,以全国多地多架次飞行任务为应用实例,对无人机照片进行筛选、姿态匹配、照片拼接、纹理映射等处理,获取了房屋建筑密集区的正射镶嵌图和三维场景模型,然后对房屋建筑结构类型进行目视判读,并与地面调查的真实结果比对分析,计算得到目视判读的准确率为91.17%,Kappa系数为0.80。结果表明,轻小型无人机轻便灵活,获取的三维场景模型能有效、直观、准确地进行房屋建筑结构类型判定,可弥补传统实地调查的不足,为评估大范围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轻小型无人机 房屋建筑结构 正射影像 倾斜摄影 三维重建
  • 简介:借助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对严格按照规范Ⅶ、Ⅷ、Ⅸ度设计的5个三跨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开展易损性分析,建立了基于峰值加速度的易损性曲线。从易损性的角度对不同设防标准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做了定量评价,并探讨了设防标准对RC框架结构易损性的影响。分析表明,对应于设防小震、中震及大震水平的峰值加速度,结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失效概率均在18%以内,可认为结构满足三水准的性态控制目标。随着结构设防标准的提高,其易损性随之降低,相同峰值加速度对应的各个破坏状态的超越概率均有所降低。此外,将框架结构的设防烈度提高1度,其“大震不倒”的失效概率会明显减小。而将框架结构的设防烈度降低1度,其“大震不倒”的失效概率会显著增加,最高可达4倍。

  • 标签: 地震易损性 抗震性能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 抗震设防标准 RC框架结构
  • 简介:孔隙结构特征及类型划分对低渗透储层勘探开发至关重要,基于多重分形理论核磁共振实验,对东营凹陷南坡沙河街组沙四段(ES4)复杂低渗透砂岩进行孔隙结构研究。首先,根据岩心物性、铸体薄片、压汞等资料所反映的孔隙结构参数差异,将研究区的岩石孔隙结构类型划分了3大类5小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岩石的核磁共振T2谱进行插值并计算其对数坐标下的一维、三维分形维数以及多重分形谱,并提取多重分形参数奇异性强度α、分布稠密度f(a),结果显示孔隙结构类型不同,盒维数尤其是多重分形参数值差异明显,孔隙结构好,其a、f(a)偏向高值,以此划分孔隙结构类型压汞、薄片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核磁共振测井剖面上,应用效果较好,表明多重分形是核磁共振T2谱的一种属性,利用核磁测井T2谱多重分形特征及参数能够连续较好地评价低渗透砂岩孔隙结构类型预测有效储层。

  • 标签: 核磁共振T2谱 多重分形 插值 孔隙结构 低渗透砂岩
  • 简介:基于地震、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开展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中新世韩江组中上部发育的硅质深水沉积的层序地层、沉积构成和古地理环境研究。韩江组中上部发育1个区域性的二级旋回(CSh),通过不整合面及相应的整合面进一步将该复合层序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一系列陆坡峡谷以及侵蚀作用形成的水道是主要层序界面的重要识别标志,斜坡进积楔、扇朵体的底界面,测井曲线突变以及钙质超微化石的相对低值也可以帮助识别层序界面。盆地的不同位置上层序结构有差异,重力流沉积单元也不同。本次研究在斜坡识别出5种深水沉积单元:浊流水道复合体、斜坡扇、陆坡峡谷、进积楔和半远洋—远洋沉积,在深海盆地识别出扇朵叶体。将浊流水道复合体划分为5种沉积单元:滞留沉积、水道天然堤、滑塌及碎屑流沉积、侧向增生体和末期充填沉积。在陆坡、陆隆以及深水盆地分别识别出侵蚀水道、侵蚀加积水道和加积水道。

  • 标签: 复合层序 层序结构 沉积单元 浊流水道 地震相 韩江组
  • 简介:深井降水对于渗透系数相对较大的地层具有较好的降水效果,机动灵活,实施方便,但要确保施工质量,才能达到降水目的。

  • 标签: 井点 基坑 降水
  • 简介:2017年3月1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强风暴实验室(NSSL)戚友存博士访问气科院,并做了题为“多雷达多传感器系统(MRMS)的定量降水估测性能”的报告.戚博士介绍了美国多雷达多传感器系统(MRMS)在降水估测方面的应用、数据的质量控制、回波处理、降水区识别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报告会由梁旭东研究员主持.

  • 标签: 多传感器系统 交流 合作 降水估测 质量控制 回波处理
  • 简介:2017年1月10-11日,气科院2016年度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丑纪范院士、丁爱军教授、赵坤教授、王斌研究员和许吟隆研究员做了大会特邀报告.年会设立灾害性天气、生态农业气象、气候气候变化、大气成分和城市气象、人工影响天气5个分会场,共收到100多篇交流论文,200多位专家和业务人员参加了会议.

  • 标签: 消息 人工影响天气 学术年会 气候变化 灾害性天气 特邀报告
  • 简介:当前,世界面临着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恐怖活动蔓延等一系列全球性重大挑战,对人类生存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严峻课题。在此背景下,融合式研究、融合科学领域研究等新兴的科学研究组织模式逐渐兴起。面对这一新趋势,如何组织和管理融合科学领域的研究活动,是科技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问题。未来地球计划(FutureEarth,简称FE)倡导的协同设计协同实施(co-design,

  • 标签: 融合式 资源短缺 科技工作者 气候变化 生态破坏 科普工作
  • 简介:地质历史时期大规模火山活动同期古环境、生物多样性显著变化之间的时空耦合关系、内在机制联系,日渐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聚焦二叠纪,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关于二叠纪3个大火成岩省(塔里木、峨眉山、西伯利亚)及其同期古环境背景、生物演化事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二叠纪大火成岩省研究领域的争议性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标签: 二叠纪 大火成岩省 塔里木 峨眉山 西伯利亚 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