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受地质条件、设备、人员老龄化等问题的限制,导致矿井单进水平很难提高。为突破生产管理中掘进瓶颈,徐庄煤矿结合生产实际情况,从生产计划管理、绩效业绩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查找制约单进水平偏低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对提升矿井单进水平,实现连续生产、高效生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保障矿井正常接续。
简介:摘要: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其在建筑设计和建设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探讨了BIM技术在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包括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协同等方面。通过案例分析,论文阐述了BIM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实践,并指出BIM技术可以提高建筑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风险,为后续的运营管理提供全面的数字化支持。本文对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基于青岛地区气候和动物物候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和动物物候变化特征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1986-2016年青岛地区蚱蝉始鸣期表现为小幅波动变化,蟋蟀的始鸣期则呈先显著推迟后显著提前的变化趋势,青蛙和家燕的始鸣期均有显著推迟的趋势。以上4种动物的绝鸣期均显著提前,间隔期均明显缩短。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青岛地区气温表现为显著增温趋势,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均呈显著减小趋势,而降水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小。日照时数的减少对4种动物物候期的影响最大,有利于4种动物绝鸣期的提前和间隔期的缩短以及家燕始鸣期的推迟;蟋蟀和青蛙的物候期对气温有明显的响应,蚱蝉和家燕对气温的变化不敏感;风速的减小有利于蚱蝉、家燕绝鸣期的提前和间隔期的缩短,但却导致青蛙绝鸣期的推迟和间隔期的延长。多种气候因子共同作用决定了动物物候期的变化。除气候条件对动物物候期变化的影响之外,动物之间食物链的制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物候变化有影响。
简介:基于《广州市统计年鉴》2001~2012年数据估算了广州2000~2011年人为热释放的日变化以及年际变化,计算中考虑了人类新陈代谢、工业、交通以及生活排放人为热。计算结果显示:4种排放源中工业12年平均达到了55%,交通达到36%,其次依次为生活排放和新陈代谢排放。总的人为热在这12年时间里大致呈现上升的趋势,从2000年的2.7×10^17J增加到2011年的4.4×10^17J,但在2006年后有小幅的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工业释放是人为热释放的主要部分,在2006年后工业能源效率有所提高以致能源消耗排放率下降造成的。日变化在10:00(北京时间,下同)和14:00达到最大,并且12年间随时间的推移日变化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远远快于能源消耗、人口和车辆保有量增加的速度。对比WRF模式中城市模块中的人为热释放的日变化系数,这些原始系数在广州使用的误差主要与广州地区和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作息时间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