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如何做出符合施工企业最有利的投标报价,投标报价处理的技巧是关键,从投标报价时就要考虑规避一些风险、留出一点空间,使我们施工中的变更、索赔有理有利有节,使施工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简介: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重建了清代江苏省冬季逐年冷暖等级序列,并利用Morlet复小波变换分析方法对序列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特征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整个清代江苏省冬季气候变化大致可分为2个冷时段(1644—1730年、1821—1900年)和1个暖时段(1731—1820年);(2)重建的冷暖等级序列存在多尺度下的周期变化特征,其中有较明显的周期变化尺度是38~42a、18~20a、13~15a和8a,38~42a和8a特征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相对具有全域性,18~20a尺度的周期变化在1690-1790年之间比较明显,13—15a尺度的周期变化在1720年之前和1830年之后比较明显;(3)重建序列的第1主周期为42a,第2、3、4主周期依次是20a、8a和3a;在42a尺度下,清代江苏省冬季气候可划分为6个偏冷时段和6个偏暖时段。
简介:利用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欧洲EC、美国GFS和T639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2014年1月30日至2月2日(春节期间)江苏淮北地区日最高气温预报明显高于实况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2014年江苏淮北地区春节期间对流层中低层强暖平流有利于大幅升温,期间低云较多、雾较浓且空气污染较重,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气温较低,吸收大气热量,对暖平流的升温有明显的抵消作用,不利于淮北地区的大幅升温,甚至造成局地降温,垂直方向的温度层结上易出现逆温。当逆温层维持时,层结较稳定,地面风力较小,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和水汽的扩散,雾霾加重,形成一个降温正反馈机制。低云和雾霾及逆温层对地面气温的变化有重要影响。造成此次最高气温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为,模式预报的形势场与实况存在较大差异,未充分考虑近地层的相对湿度条件,预报的云量少于实况;对白天雾霾的降温效应估算过低;强暖平流增强850hPa气温时,当地面气温较低时,地面吸收大气热量,升温不明显,850hPa温度与地面气温变化的对应关系减弱,过高估算了强暖平流的升温作用;对EC和GFS等模式2m气温数值预报产品过度依赖,未对形势和要素的数值模式预报结果进行检验。
简介:本研究引入重心模型,采用1998-2008年江苏省经济和能源消费数据,计算出各年份GDP、工业产值、碳排放和人均碳排放的演变路径,从移动方向、移动距离、路径对比和空间相关性多角度阐释了经济重心和碳排放重心的动态变化和空间联系.结果显示:经济重心和碳排放重心总体向东南方向偏移,2006年后出现略微的北移迹象;11年间重心移动距离排序为:碳排放重心(32.1km)〉人均碳排放重心(29.6km)〉GDP重心(14.6km)〉工业产值重心(10.9km);相较于经济重心而言,碳排放重心的空间位置偏向于省域的西北方向;经济重心和人均碳排放重心在空间上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
简介:利用多种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3月1日江苏北部出现的一次罕见冷空气雷雨大风天气过程的发生背景、地面要素和云团演变特征,同时从大气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出发分析了午后对流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前,江苏地区位于高空槽前,对流层中低层有冷式切变线伴随两股冷空气南下,受江苏省北部地面气旋阻挡,冷空气在上游堆积,当气旋东移入海冷空气爆发式南下时,造成严重的大风灾害。此次过程中,对流层中高层大气降温而低层回温使大气温度直减率增大,为对流发生提供不稳定条件,但水汽输送主要集中在低层,且高层大气无明显抽吸作用,导致此次过程未发生强对流性降水,主要以大风灾害性天气为主。
简介:滩涂围垦是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大量耕地情况下江苏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土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滩涂围垦与海岸带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但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的的滩涂围垦需要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才能保证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对江苏海岸的发育和围垦历史以及淤蚀动态的分析,提出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的滩涂围垦适宜速度,并对江苏海岸不同岸段的适宜围垦速度进行计算分析,提出围垦活动的强度应当同时综合考虑围垦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拟围滩涂所在岸段的自然淤蚀状况(即滩涂的承载力),以实现同时满足围垦活动与滩涂资源保护的平衡。
简介:摘要:预制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建筑技术,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深入探讨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研究现状,详细研究了其关键技术,涵盖了预制构件的精确制造、高效运输、安全安装以及可靠的节点连接等方面。通过对这些关键技术的分析,本文揭示了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效果,并指出了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对于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滩涂围垦是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大量耕地情况下江苏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土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滩涂围垦与海岸带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但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的的滩涂围垦需要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才能保证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对江苏海岸的发育和围垦历史以及淤蚀动态的分析,提出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的滩涂围垦适宜速度,并对江苏海岸不同岸段的适宜围垦速度进行计算分析,提出围垦活动的强度应当同时综合考虑围垦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拟围滩涂所在岸段的自然淤蚀状况(即滩涂的承载力),以实现同时满足围垦活动与滩涂资源保护的平衡。
简介:通过对比分析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沿海滩涂不同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SOC)的含量与分布特征,探讨了围垦年限及土壤理化性质对SOC贮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大丰沿海滩涂不同利用类型的SOC平均含量为:DF4(3.72g/kg,农用地,围垦43年)〉DF1(2.30g/kg,互花米草潮滩)〉DF3(2.25g/kg,农用地,围垦23年)〉DF2(1.62g/kg,未利用地,围垦5年)。在垂直分布上,耕作表土层(0-20cm)SOC含量最高,耕作层以下(20-70cm)随土层深度增加SOC含量逐渐减少。此外,SOC含量与全氮(TN)、全磷(T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平均粒径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围垦后的土地,农业活动对土壤表土层的理化性质的影响增强,进而影响到SOC含量的分布,且随着围垦年限的增长,农业活动对SOC含量的影响程度不断加深,并探讨了这一影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