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转移矩阵是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出发点,但是研究者们并未能从转移矩阵中获取足够的信息以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潜在过程或规律.本研究采用一种新的土地利用系统转移分析方法,以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的闽东南平和县为例,基于1996、2002和2007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模式与过程,并探讨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平和县近10a来主导土地利用类型为自然用地和农业用地;土地利用变化总体有加快的趋势;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之间存在系统转移的过程;社会经济、政策因素是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 标签: LUCC 土地利用 系统转移 驱动力
  • 简介:摘要: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技术转移对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组织提升经济效益与管理效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创新主体在寻求更好的发展平台的过程中,需对目前的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在技术转移背景下,在对技术成果实现货币化转化的过程中,从不同维度与视角进行。通过深度了解技术转移的相关知识,探寻更有利的切入点,对科研管理及平台建设工作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在实际开展技术转移活动的过程中,各参与主体需就合作模式、工作形态建立共识。同时,相关管理人员需对目前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反思。做到客观评价后,能够从问题本质出发,对科研管理效能产生深度思考。本文就技术转移背景下科研管理及平台建设展开探讨。

  • 标签: 技术转移 科研管理 平台建设
  • 简介:以福建省长汀县农区为研究区域,依据1978-2008年社会统计资料和农户调查数据,构建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对农户耕地撂荒影响的多项式回归分析模型,采用社会统计和比较分析方法,研究长汀县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对于农户耕地撂荒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年来,长汀县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与农户耕地撂荒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即自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程度虽逐渐提高,而农户耕地开垦面积却呈现上升趋势;但自2000年以来,农户从耕地净开垦转向耕地净撂荒,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推动着农户耕地撂荒面积的不断增加.同时发现,与外出务工以及本地雇佣劳动相比,从事传统农业较高的务农机会成本是农户耕地撂荒的根本原因,也是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对耕地撂荒产生影响的主要中介.

  • 标签: 劳动力非农转移 农户 耕地撂荒 长汀
  • 简介:摘要: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是近三十多年来的事情。1978年以前,城镇住宅建设基本上依靠国家财政预算投资,由于投资资金缺乏,房地产资源稀缺,几乎不存在房地产交易。此后,由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共同投资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投资格局逐渐形成。1986年,我国开始试行房地产综合开发,房地产业逐渐崛起,房地产买卖、抵押、赠与、继承等法律行为与日俱增。本文对不动产非公证继承转移登记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不动产 非公证继承 转移登记
  • 简介:摘要:煤矿巷道受煤层跨采影响产生的采动应力通常在其原岩应力的 3倍以上,这是造成巷道严重变形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围岩应力控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控制巷道变形的应力转移新技术,即通过水力切顶技术通过在坚硬顶板内部预先施工钻孔,然后在钻孔处进行高压水力预压裂,促使岩体沿预制钻孔方向形成人工裂隙,形成一定范围的围岩弱化区的方法,将硐室围岩附近因开采形成的高采动应力转移到围岩较深部,同时降低采动应力向巷道底板传递的强度,以此使被保护硐室处于应力相对较低的区域中,达到有效控制巷道变形的目的。

  • 标签: 顶板压裂 应力转移 保护 大巷 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技术成果在结构工程领域中的转移转化应用模式。通过分析结构工程领域的现状与挑战,研究技术成果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案例,探讨如何有效推动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促进结构工程领域的创新发展。

  • 标签: 技术成果 转移转化 结构工程 应用模式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建筑学领域中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模式及机制。通过分析建筑学中的科技成果特点和转移转化理论,研究不同模式下的转化效果,以期为建筑学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和策略。

  • 标签: 建筑学 科技成果 转移转化 模式 机制
  • 简介:摘要:针对输电铁塔Q235钢板热浸镀锌层单面出现的锌缺陷,利用研究级正置显微镜(UMM)、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 (EDS)分析了锌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锌热浸镀锌层的η相内存在大量块状ζ相粒子,ζ相出现粗大柱状形态的爆发式增长。 锌侧的Q235钢表面存在直径为50 ~ 100 μm且与锌位置对应的凹坑。调查生产现场后发现,这些凹坑为氧化锈蚀坑,它们 可以扩大Zn/Fe反应界面面积,增强Zn/Fe反应活性,并为ζ相的爆发式增长提供充足的Fe原子,进而导致锌产生。建议实施 严格的来料管理,改善钢板的储存条件,以及加强过程管控,防止严重锈蚀的钢板进入热浸镀锌生产线。 

  • 标签: 输电铁塔 碳钢 热浸镀锌 锌瘤 显微组织 锈蚀 故障排除
  • 简介:本文详细报告了水介质中多金属海水矿吸附砷(Ⅲ)和砷(Ⅴ)的研究结果。海水矿的元素成分主要由铁、锰、硅(含有微量铝)、铜、钴和镍。海水矿对砷(Ⅴ)的吸附取决于水介质的pH值,而砷(Ⅲ)的吸附不受水介质pH值的影响。砷吸附数据大体上符合兰米尔(Langmuir)等温线。砷(Ⅲ)和砷(Ⅴ)的动力学数据满足一种假定的二级动力学模型。海水矿去除砷的效果取决于砷的初始浓度。当水介质中砷(Ⅲ)的初始浓度为0.34mg/L或砷(Ⅴ)的初始浓度为0.78mg/L时,海水矿的最佳剂量为0.74mg/g。砷(Ⅲ)的吸附一般取决于离子环境。除PO4^3-以外,砷(Ⅲ)的吸附不受阴离子的影响,但受阳离子的影响显著。另一方面,砷(Ⅴ)的吸附受阴离子的影响显著,但不受阳离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海水矿吸附的砷(Ⅲ)主要为内部结核复合物,而吸附的砷(Ⅴ)为部分内部结核和部分外部结核复合物。当水介质的pH值为2-10时,吸附的砷(Ⅲ)和砷(Ⅴ)的解吸附较小。当水介质的pH值为6或更高时,海水矿能被用于吸附地下水中的砷(Ⅲ)和砷(Ⅴ)物种。海水矿被成功地用于去除采于印度西孟加拉邦的6种受砷污染地下水样中的砷(6种地下水样中砷的浓度范围为0.04-0.18mg/L)。

  • 标签: 吸附 砷(Ⅲ) 砷(Ⅴ) 海水矿瘤 水介质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所面临的挑战。通过分析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结合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的具体案例,探讨其应用实践和发展趋势,旨在为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建筑电气 智能化 应用 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