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锅炉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的设备。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烟气排向天空,其中的氮氧化合造成大气污染。随着国家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在役锅炉相继进行低氮燃烧改造降低氮氧化合

  • 标签: 锅炉 氮氧化合物 超标
  • 简介:用荧光法测量砂岩铀矿试样中可溶性芳香化合,得到特定波长下的荧光强度值与试样中铀、有机碳、价态铁等地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处理,发现铀与可溶性芳香化合关系密切,显示出铀与该类化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为研究铀矿的成因与地球化学环境等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砂岩 芳香化合物
  • 简介:摘要:本论文针对煤气中水分和酚氨化合的同步去除及资源化利用问题展开深入研究。论文系统探讨了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膜分离等多种脱除技术,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综合脱除工艺,实现了水分和酚氨化合的高效同步去除。研究还重点关注了回收物质的资源化利用途径,提出了水分回收循环利用、酚氨化合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等创新方案。研究结果为煤气净化技术的发展和煤化工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脱除和资源化有机结合,实现了煤气处理过程的减排增效,对推动煤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煤气净化 水分去除 酚氨化合物 资源化利用 工艺优化
  • 简介:对我国亚热带森林地区的非甲烷碳氢化合(NMHC)、一氧化碳、氮氧化等进行了两个月的连续采样,并利用气相色谱仪对NMHC进行了分析,得到大量NMHC的实测资料,并对它们的日变化规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做了详细研究.分析表明,温度对各种树木异戊二烯的排放来说是一个重要因子,而且各种植物排放的异戊二烯对温度的依赖关系基本上比较一致.对于我国亚热带森林主要树种异戊二烯的排放速率进行了初步测定.

  • 标签: 非甲烷碳氢化合物 异戊二烯 亚热带森林 日变化 大气化学
  • 简介:搜集的六年地下水化学数据显示,经过一段时间后。被石油类碳氢化合污染的浅含水层的污染的分布和氧化还原进程已发生了快速的变化。在1990年发生石油泄漏后不久,大量的苯存在于污染源地区,在受污染的地区,地下水中的溶解氧被消耗掉。截止到1994年,Fe(Ⅲ)和硫酸盐的减少是显著的晚期电子接收过程。非常有意义的是,1994年的溶解甲烷在测量下限以下。这暗示了缺乏有意义的甲烷群。然而,到1996年,含水层沉积中固相Fe(Ⅲ)的氢氧化的消耗和地下水中溶解硫酸盐的消耗导致了甲醇类的大量繁殖。在1996年—2000年期间,水化学数据显示甲醇类的新陈代谢更加普遍了,对沉积的萃取16s-rDNA进行分子分析,显示了更加多元化的甲醇类的存在,相对于污染羽中心的外面,它和水化学数据反映的变化是一致的。该快速氧化还原过程反映了几种因素,包括大量污染,相对快速的地下水流动(0.3m/day)(1foot/day)和原始存在于含水层沉积中的可由细菌引起减少的低浓度Fe(Ⅲ)氢氧化(1umol/g)。这些结果表明,在一定水文条件下受石油碳氢化合污染含水层中的氧化还原条件。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快速发生变化,并且有效的固相Fe(Ⅲ)的氢氧化影响了变化的速度。

  • 标签: 石油碳氢化合物 污染 含水层 地下水化学 溶解氧
  • 简介:在陆地环境中,人们越来越关心石油烃(诸如汽油和喷气发动机用的燃料)的分布和特性。特别是,这些化学物质的可溶部分因为它们的毒性而成为问题的焦点。非常低的浓度可以降低饮用水的质量。以前对大部分可溶的有机污染的分布和特性的调查结果重点集中在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如平移作用、弥散作用、吸附作用、氧化还原作用及离子交换作用、表面络合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这些作用过程中,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被认为是主要影响合水层系统内污染迁移的作用。目前的注意力已经广泛地集中在影响含水层内可溶的有机污染的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的微生物性质和物理化学性。

  • 标签: 可溶芳香化合物 吸附 厌氧生物降解 饮用水 水质 交换柱实验
  • 简介:建立了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中34种有机氯农药和氯苯类化合的方法,实验考察了样品前处理过程中盐析剂用量、色谱柱比对等条件并优化选择。实验结果表明:加入10g氯化钠作为盐析剂时回收率最高;VF-1701msUI色谱柱比HP-5msUI色谱柱对化合分离效果更好,用时更短,线性更好。本方法检出限为0.003~0.044μg/L,所得各组分的精密度为1.2%~7.9%,平均回收率为70.2%~114%。

  • 标签: 有机氯农药 氯苯类化合物 液液萃取 气质联用法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VOCs)检测方法的精准性与准确性。通过对现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某种技术/方法)的新方法,以提高VOCs检测的准确性和精准性。我们首先对现有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了其在VOCs检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不足之处。随后,我们详细介绍了我们提出的新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和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VOCs检测的精准性和准确性,为大气污染监测和治理提供了更可靠的技术支持。

  • 标签: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检测方法 精准性 准确性
  • 简介:本实验探讨了盐度波动(S0和S10)和蛋白质/碳水化合比值(P/C:4.1、1.9、1.0和0.6)对凡纳滨对虾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实验周期35天。结果表明:I)随着饲料中P/C比值的降低,对虾特定生长率和吸收效率呈下降趋势,而饲料系数呈上升趋势。在盐度波动S0处理中,4.1P/C比值饲料组对虾的摄食量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1.0和0.6P/C比值饲料组;而在盐度波动S10处理中,各P/C比值饲料处理组差异不显著。II)4.1和1.9P/C比值饲料处理组中,S0盐度波动处理组对虾的摄食量和特定生长率高于S10盐度波动处理组;而1.0和0.6P/C比值饲料处理组中,S0盐度波动处理组对虾的摄食量和特定生长率低于S10盐度波动处理组的对虾。对于4个P/C比值处理组,S0盐度波动处理组的对虾饲料系数最低。

  • 标签: 凡纳滨对虾 盐度波动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比值 存活 生长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工业废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VOCs)的高效治理技术,特别是吸附法与催化氧化法,并详细分析了这两种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现状。VOCs作为大气环境中的重要污染,其治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VOCs的来源、分类及其环境影响,随后从吸附法和催化氧化法的技术原理出发,分别阐述了各自的优缺点及研究进展。

  • 标签: 工业废气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催化氧化治理技术
  • 简介:采用超高分辨率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技术,结合常规的色谱质谱分析,对鄂西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和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抽提中NSO极性大分子化合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有机杂原子类型和分布的研究发现,2个层位中均缺少含氮化合,且因为成熟度过高,DBE(等效双键数)值普遍较低,陡山沱组页岩中极性大分子化合是以O3S类化合为主,而龙马溪组则以O2类化合为主;陡山沱组沉积环境相对闭塞,有一定的蒸发量,而龙马溪组沉积环境相对开阔,这是导致震旦系O3S类杂原子化合含量远大于龙马溪组的原因;由于出露地表,可能遭受生物降解,龙马溪组中杂原子化合含量远高于陡山沱组。

  • 标签: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杂原子化合物 陡山沱组 龙马溪组 沉积环境 中国南方
  • 简介:摘要:国内产生的沫煤,主要是机采和破碎过程中产生的。机采生产出来的煤,< 6mm的沫煤占总煤量的 65%左右,≥ 6mm的煤占总产量的 35%左右;备煤破碎工序的生产过程中,再次产生的沫煤产率也大体如此。根据现有沫煤热解生产和实验情况,采用小粒煤直立碳化炉型、混热式混煤碳化炉等,最大配沫煤量不足其用量的 25%,还有超过 60%的沫煤(≤ 6mm)仍然无法处理。沫煤的低温热解工艺,目前是煤碳企业中进行粉煤平衡利用的重要补充。因而以沫煤为原料的热解工艺必将成为煤热解的主流工艺。目前沫煤的新法干馏工艺多种多样,虽然大都进行了过程放大,但仍没有真正成熟的大规模工业应用。其中,沫煤热解过程中的 粉焦和热解气的高温在线分离,是新法工艺遇到的主要技术难题之一。

  • 标签: 固定床颗粒 高温除尘器 金属间化合物 技术方案
  • 简介:摘要:抽油机是人工举升的主要方式,也是能量消耗大户。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提高其系统效率,可使投入产出比增加,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工作中参数调整的能耗变化情况分析,得出合理的参数对抽油机系统效率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联网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本文结合对联网的粗浅认识,从概念、技术和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为促进生产生活升级和管理方式转变提供智力支持。

  • 标签: 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出版1.PublicationsinRefereedJournalsandMonographsBaref.E.C.,ChenMinghu(1996),Theidentificationandevaluationofmoderatetoheavypr...

  • 标签: 出版物
  • 简介:由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外部性属性,减缓气候变化必须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必须体现一定程度的中央集权,考虑参与主体广泛性、减缓行动的范围和行动力度三大要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及其"多哈修正案""坎昆协议"等方案,对中央集权程度和三大要素各有取舍,构建了不同的国际减缓气候变化合作模式,但从实践看都未能解决国际减缓合作的问题。《巴黎协定》构建了"承诺+审评"的新模式,有望实现参与主体和行动范围的全覆盖,并通过透明度、遵约和全球盘点机制鼓励各参与方提高行动力度。然而要实现公约目标和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巴黎协定》下的国际减缓合作必须通过强化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机制来保障,并通过进一步明确中长期量化目标来促进各方提高行动力度。

  • 标签: 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 国际合作 减缓 制度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