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安庆沿江农田不同退耕还湖方式——低坝高网式水产养殖和湿地自然恢复区的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并以邻近的水田和旱地土壤作为参照,研究退耕还湖后湿地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变化。结果表明,退耕还湖18a(1991~2009年)后,在湿地自然恢复区,湿地土壤(深度为0~30cm)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磷酸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大,土壤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减小;由水田退耕18a的湿地亚表层土壤(深度为15~30cm)脲酶活性和表层土壤(深度为0~15cm)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由旱地退耕18a的湿地无明显差异,由水田退耕18a的湿地表层土壤脲酶活性和亚表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都明显高于由旱地退耕18a的湿地。退耕还湖18a后,进行低坝高网式水产养殖的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减小,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大;由水田退耕18a的湿地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与由旱地退耕18a的湿地无明显差异,由水田退耕18a的湿地表层和亚表层土壤脲酶活性、表层土壤蔗糖酶活性和亚表层土壤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由旱地退耕18a的湿地,而其亚表层土壤蔗糖酶、表层土壤磷酸酶、表层和亚表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低于由旱地退耕18a的湿地。天然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明显低于已退耕还湖的湿地和参照农田土壤。退耕还湖后,湿地的不同利用方式及其历史利用方式影响湿地土壤生物化学性质;湿地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含量和水文条件变化是导致湿地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简介:本文旨在探讨金属元素的理化性质和其地壳丰度(CA)的分布规律。利用相关性分析和集对分析研究了金属的理化性质和其地壳丰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金属元素21种理化参数与地壳丰度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10种理化参数和地壳丰度显著相关(P≤0.05),包括共价指数(Xm^2r)、原子密度(ρ)、原子序数(AN)、原子量(AW)、有效核电荷(Z^*)、电负性(Xm)、软指数(σp)、电子亲和能(EA)、极化力(Z^*2/r)和电化学势(ΔE0)。集对分析进一步表明:Xm^2r,ρ,Z^*和Xm与log(CA)之间趋同性较好,支持了相关分析的结论。研究结果暗示金属的理化性质与地壳丰度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关系,这为地球演化成因、元素丰度演变规律提供了新证据,对岩石、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地质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在地质工程中,岩石样品越来越受到重视。地质矿物样品的金属元素化学分析在地质学、矿产资源勘探以及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准确测定地质矿物样品中的金属元素含量,可以深入了解其地质成因、矿床特征以及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微波加热消解法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本文首先分析金属元素化学分析方法的重难点,其次探讨地质岩石样品金属元素分析方法,最后就地质岩石样品金属元素的地学应用进行研究,可以实现对地质矿物样品中金属元素含量的精确测定,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为地质研究和资源勘探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流变性质对聚合物合成的影响,并明确其在反应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对不同条件下流变性质的系统研究,我们揭示了流变性质在聚合物合成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最终产物性能之间的关联。基于对聚合物合成流变性质的全面认知,提出了流变性质调控下的聚合物合成工艺优化策略,并通过聚醚酮(PEEK)的合成案例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最后,本文聚焦流变性质,探讨了聚合物合成的新视角和未来发展方向,展望未来通过智能化调控实现聚合物合成工艺的创新。
简介:摘要:我国地下金属空场法采空区具有分布广、数量多、隐秘性强、缺少规律性、空间布局不明确等方面的特点。经过对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空场法采空区的勘探、建模、安全性剖析、治理等方面内容的研究,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形成一套系统化的空场法采空区治理技术举措,从而有效降低了空场法采空区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地下金属非金属矿山空场法采空区的治理措施,以期给有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