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研究区内出露地层为迁西群,其中混合类型齐全,分属灰色系列和红色系列,前者为第一期混合,主要由重熔作用方式形成;后者属第二期混合,主要由交代作用方式形成。

  • 标签: 迁安 混合岩 重熔作用 交代作用
  • 简介:本文对湖北沼山珍珠进行了矿物、化学成分和膨化工艺研究,同时进行以水泥和水玻璃为粘结剂的膨胀珍珠制品的研制。其中以425、525号水泥为粘结剂的中试产品达到国家GB10303—89优等品的标准。本文所论及的方法和制品为该地区珍珠矿床评价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沼山珍珠制品厂提高产品质量找到了有效途径。

  • 标签: 珍珠岩 膨化条件 水泥制品 水玻璃制品 中试产品
  • 简介:本文讨论碱性的定义和碱性花岗岩的分标。笔者认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火成岩才能定为碱性:(1)含似长石或碱性暗色矿物;(2)里特曼指数δ>4;(3)NKA>0.8;(4)与超基性—碱性岩浆有关的碳酸。同时,根据NKA值,笔者提出了碱性花岗岩的分标:0.8~0.9,弱碱性;0.9~1.0,中碱性;>1.0,强(过)碱性。

  • 标签: 碱性岩定义 碱性花岗岩分标
  • 简介:本文根据区调及有关专题资料,对英山—罗田地区榴辉的产出状态、分布规律、岩石类型、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初步总结和探讨,认为榴辉与区内北西向推覆型韧性剪切带关系密切,形成于印支期。该期因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早期的基性岩被带入地壳深部,经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转变成榴辉,后因隆起剥蚀而出露。

  • 标签: 榴辉岩 北西向 推覆型 韧性剪切带 高压~超高压 变质作用
  • 简介:湖北宜昌太平溪超镁铁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岩石化学成分相对稳定,具狭窄的mg*,MgO/MgO+FeO比值,亏损稀土元素、不相容元素,而富集相容元素,具富LREE配分模式特征,属阿尔卑斯残留地慢,是原始地幔经历30%以上部分熔融后形成的,并受到了富CO2+H2O,LREE交代流体所影响。样品5可能是原始地馒在高度部分熔融(F>80%)下的产物,其化学成分反映出了原始地慢的成分属性。

  • 标签: 岩石化学 微量元素 太平溪超镁铁岩
  • 简介:地学中岩石命名工作的关键在于岩石主要名称命名,对一般岩石主名称命名多采用岩石命名三角图来完成.本文通过分析岩石命名三角图的命名原理,总结出基于三角图命名类的计算机命名数学模型并实现了该模型的建立,同时将这一模型在VisualFoxfro平台上变成现实,并对这一过程中几个关键技术给以阐述.

  • 标签: 岩石命名 三角图 数学模型 计算机
  • 简介:在桐柏─西大别山区,衍生于扬子克拉通北缘裂谷建造、被动陆缘沉积物和前中元古代结晶基底的高压—超高压变质杂可下分为四个峰期变质级互不相同的构造变质单元。各单元岩石均经历了四期变形,且具有形状相似的P—T轨迹,然而,它们的早期变形变质对比关系互不一致,并以北侧单元变质作用相对超前发展为特征。该变质杂在中生代的形成演化过程包括:1)下迭式俯冲推覆与片堆叠;2)克拉通之间右型转换与堆迭片间走滑式错位剪切;3)克拉通碰撞与片堆叠体收缩变形;4)平面上南北对扭运动与转换压缩—拉伸变形四个构造阶段,其中,高P/T变质岩石主体形成于俯冲推覆阶段,并在南、北克拉通碰撞之前通过仰冲、走滑运动呈片状迅速折返至地壳浅部。在我们的构造模式中,“古老的洞柏(大别)杂”被解释为定型于中生代的造山杂

  • 标签: 桐柏山、大别山、变形、高压—超高压变质 P—T—D轨迹、构造演化
  • 简介:火成岩分布区,地电变化复杂,不能满足水平层状介质条件,造成电测深资料定量解释困难。我们首次在阳新体西北段进行了电测深二维解释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二维解释是采用点源有限单元法,为减少计算量,利用了互换原理。二维解释工作可分为四个阶段:(1)构组初始地电断面模型,通常在一维解释成果基础上进行,(2)部分:将地电断面划分为计算小单元;(3)用计算机进行正演计算,不断迭代修改,直至得到满意的给果;(4)计算结果的地质解释。与一维解释结果对比,用电测深二维解释方法研究剖面的构造特征、划定地质界线比较清晰准确。

  • 标签: 阳新岩体 电测深 二维解释 地电断面 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