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北康盆地20000余千米多道地震资料的分析,探讨了该盆地的成因类型和形成演化史.北康盆地为陆块裂离后的被动边缘断坳盆地,经历了早期断陷(E1-E22),中期断拗-走滑、挤压隆升(E32-N21)和晚期区域沉降(N31-Q)三大演化阶段,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Tg、T5、T3等3个主要不整合界面.

  • 标签: 北康盆地 形成演化史 成因类型 油气地质
  • 简介:火成岩油气藏正逐渐成为油气勘探的热点,与常规油气储层相比,其具有自身的特点。结合国内已发现的各种火成岩油气藏,文中分析了常见的火成岩储层的岩性及其特征,讨论了火成岩储层形成的控制因素。火成岩的储集性能与其岩性和岩相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成岩作用中挥发组分的逸散作用、溶蚀作用、冷凝收缩、溶解作用,构造运动以及陆上喷发环境都能够改善火成岩的储集性能。

  • 标签: 火成岩 油气藏 储层特征 影响因素
  • 简介:日本NEC公司开发出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其阴极是一种有机高聚物,能产生稳定的自由基。这种有机自由基电池(ORB)的原型的电压为3.6V,可以充电到10kW/kg的能量密度,远远高于传统锂电池的0.4~1.0kW/kg。这意味着ORB可以在36s内充电到满充电量的90%。该电池的阴极为一种高分子的自由基和石墨粉及粘结剂的复合物,

  • 标签: 可充电电池 锂电池 阴极 电压 电量 能量密度
  • 简介:安岳—合川地区储层属于低孔、低渗砂岩储层,其复杂的微孔隙系统以及较大的水膜厚度使其具有高束缚水饱和度,且高矿化度的地层水形成了异常发达的导电网络,形成低阻特征。文中结合储层的岩性、物性及水质等进行了相关计算和实验分析,探索了研究区低阻气层的成因。结果表明,导致研究区气层低阻的因素包括粒度大小、高矿化度地层水、高束缚水饱和度。

  • 标签: 低阻特征 粒度 高矿化度地层水 高束缚水饱和度 安岳—合川地区
  • 简介:从界面化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润滑油中基础油和添加剂分子在摩擦副表面上的物理化学吸附和反应成膜,讨论了压力效应对极压反应膜形成的影响,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新课题:①纳米级粒子在摩擦副表面物理吸附起极压抗磨作用的规律;②粘度指数改进剂、极性基础油(如酯类油)在摩擦副上的吸附强度和定向排列;③采用纳米摩擦学的手段,从原子、分子尺度揭示边界膜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④润滑油物理吸附引起的rehbinder效应。

  • 标签: 润滑 摩擦学 边界润滑 纳来摩擦学 失面科学
  • 简介:文章简要地介绍了崖13-1气田的地质特征、区域构造和沉积背景.着重叙述了气田形成的有利条件:崖城组气源丰富,大量生气时间晚、速率高,岩性组合有利于生排烃;主力储气层陵三段砂层属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具背斜形态、圈闭面积较大、幅度高;梅山组岩性致密.分布稳定为区域盖层,对气层具岩性—压力双重封闭作用;圈闭形成期早于大量生气期;生储层之间的不整合,使运移通道范围大、距离短;气田保存条件好。

  • 标签: 崖13-1气田 形成条件 地质特征 区域构造
  • 简介:番禺4-2构造的钻探成功是近期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一次重要突破。富生油洼陷、洼陷边缘断层、三角洲前缘相砂泥岩储盖组合、挤压背斜构造和油气运移与圈闭形成时间配置是番禺4-2构造成藏的五大要素。在区域研究和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框架内,认真分析这些要素有利于珠江口盆地的油气勘探。

  • 标签: 番禺4-2油藏 形成条件 勘探意义 富生油洼陷 挤压背斜 NW向断裂
  • 简介:从沉积储层特点、烃源岩超压、油气运移动力、油水分布特征等方面深入剖析了松辽盆地南部扶余油层的成藏机制.据此建立了扶余油层低渗透储层垂向输导、超压控藏大型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预测坳陷区扶余油层低渗透油藏的勘探潜力巨大,指导勘探取得明显效果。

  • 标签: 低渗透 岩性油气藏 成藏机制 扶余油层 松辽盆地南部
  • 简介:基础理论体系是指导一个行业发展的基石.录井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标准体系逐渐形成并日趋完善,但对基础理论体系却一直没有明确的分析与归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录井技术的深入应用与研究.为促进录井技术的长足发展,将录井的行业特点、服务定位与分析测试理论、油气地质理论、石油工程理论相结合,归纳出3大录井基础理论体系.分别为信息采集理论、油气评价理论和工程应用理论.这3大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对推动录井学科建设、促进录井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录井 基础理论体系 信息采集 油气评价 工程应用
  • 简介:前言卡拉库姆盆地面积42×10~4km~2,是中亚地区面积最大的含油气盆地。其大地构造位置和我国塔里木盆地相似,两者隔帕米尔高原东西遥对。因此,了解卡拉库姆盆地中油气的富集规律无疑有借鉴意义。卡拉库姆盆地东、南、北三面分别为吉萨尔山麓、科佩特山脉和克齐尔库姆山脉,西至里海海滨,长约1000km,宽为400-500km。盆地内沙漠横亘,东北部有阿姆河流过。在卡拉库姆盆地中,天然气储量超过1000亿m~3的大气田有15个,其中苏联境内14个,伊朗境内1个。已发现的131个油气田中,油田仅18个,其余全为气田。15个大气

  • 标签: 卡拉库姆盆地 大气田 形成条件 构造分区 含油气区
  • 简介:近年来,国内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已引起普遍关注。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不整合面为切入点,依据圈闭机制的不同,给出了地层圈闭新的划分方案,把地层圈闭划分为不整合面之上超覆型地层圈闭、不整合面之下遮挡型地层圈闭以及不整合面之间削截型地层圈闭。地层油气藏的形成与不整合强度、不整合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从以上2个方面对地层油气藏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此外,文章还对不同类型地层油气藏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总结,对其勘探提出了建议,并且指出了一些亟须发展的理论和技术。

  • 标签: 地层油气藏 不整合面 形成机制 分布规律
  • 简介:近年来,在长岭断陷龙凤山地区埋藏深度大于3000m的营城组地层中,已有多口钻井获得工业油气流,显示出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但其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与控制因素均不明确,制约了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和开发。综合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分析、CT扫描、物性测试及恒速压汞等方法,对龙凤山地区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与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营城组储层物性主要受成岩作用的控制,根据胶结物的特征可划分出压实致密砂岩、绿泥石胶结砂岩和浊沸石胶结砂岩3种类型砂岩;在淡水充注和湖水作用的控制下,储层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均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并据此建立了不同砂岩的发育模式。中成岩期浊沸石胶结砂岩受到有机酸的溶蚀,在扇三角洲外前缘形成优质储层分布区,有利于油气的聚集成藏,可作为下一步勘探开发的"甜点"区域。

  • 标签: 成岩作用 浊沸石胶结 次生溶孔 优质储层 储层分布 龙凤山地区
  • 简介:琼东南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断陷,断拗和拗陷3个时期,断陷期构造演化控制了盆地的整体构造格局,从盆地构造演化和转换带角度对BD19-2构造的形成机制和形成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该构造为一聚敛叠覆型转换带,是盆地构造演化的产物,其形成与近南北向断裂的活动直接相关,从油气生、储、运,聚等方面综合分析,BD19-2构造具好的勘探前景。

  • 标签: 琼东南盆地 BD19-2构造 形成机理 研究 转换带 油气地质
  • 简介:渤海湾盆地是一个新生代裂谷盆地,其演化具有早第三纪断陷,晚第三幼坳陷的特点,烃源层位于下第三系,上第三系为河流相沉积,受盖层控制,上第三系油藏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黄骅,渤中和济阳坳陷),多数上第三系油藏位于凸起上和凹陷内大断层下降盘逆牵引构造中,大量勘探实践表明,小规模的低凸起比大规模的高凸起更有利于油气富集,凹陷内聚烃条件差,则利于凸起上聚集油气,断层的运移条件决定了上第三系逆牵引构造油气富集程度,与主断层相交的次数断层晚期活动强,断层密度大且断至层位深,有利于油气运移至上第三系富集成藏,地层与断层的组合关系控制了油气富集部位,海域内的低凸起及富生烃凹陷边缘大断层下降盘的逆牵引构造是上第三系勘探的有利地区。

  • 标签: 渤海湾盆地 上第三系 油藏形成 油气勘探
  • 简介:近年来,按照断块油气藏的思路,车拐地区侏罗系油气勘探进展缓慢。通过断裂体系和沉积体系的分析,该区侏罗系具备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为了更好地指导该区油气勘探,深刻剖析岩性油气藏的主控因素,认为:古凸起高部位有利于形成地层圈闭,近东西向的断裂与南北向的沉积体系和东南倾的鼻状构造相配置,有利于形成断层-地层、断层-岩性圈闭;低位域的八道湾组和高位域的三工河组是最有利的勘探层位;坡折带之下的三角洲前缘是最有利的岩性油气藏发育区;疏导体系是控制古生新储型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关键因素。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车拐地区 侏罗系 岩性油气藏 沉积体系 坡折带
  • 简介:压裂裂缝形态对低渗透油藏的生产影响较大。为了判断低渗透油藏人工压裂裂缝形态,采用公式计算、Kaiser效应地应力实验、微地震识别结合现场生产效果分析及监测等手段,研究了七里村特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缝的形成机理及形成条件,并验证了水平缝的形成。结果表明,当浅层油藏垂向主地应力最小时,压裂产生水平缝,深层油藏压裂则更容易产生垂直缝;压后产量增加明显、微地震直接显示水平缝特征,以及生产中不存在二次压裂过程中压裂液窜层返排,均验证了七里村油田浅层压裂产生水平缝;通过将公式计算、室内实验、微地震检测等结果与压裂前后产量变化、现场施工结果加以综合分析,能够判断并监测水平缝。该研究成果适用于同类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缝的监测。

  • 标签: 压裂水平缝 监测 计算 实验 微地震 压裂液返排
  • 简介:促成石油市场行业管理,实现从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的转变,建立我国石油市场管理新体制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转变过程中必须加以认真解决的问题。从弄清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关系入手,对石油行业管理的必要性,加快原油、成品油市场的整顿进度以及如何促进石油市场行业管理等问题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 标签: 原油 成品油 流通体制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