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前言源于被动大陆边缘海相盆地、以地震地层学为基础的新兴地层学分支学科——层序地层学是70年代末形成的。由于该理论在指导油气勘探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功,因而自80年代初一经被引入我国立即受到了国内同行的关注,特别是受到了石油部门有关科研、生产单位的高度重视,现已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应用研究热潮。但是,不同学者在应用该理论时由于理解上的差异、所涉及的实际问题不同、采用的标准不同,结果导致对层序地层学理论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有争议、亟待完善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层序地层学中所存在的有关概念加以论述,与同行进行讨论,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应用该理论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更多还原
简介:在概述了油气成藏理论和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首次系统总结了岩性油气藏发育区的油气不均一分布特征,详细论述了油气不均一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成因机制。油气不均一分布具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油气不均一分布的主控因素也有所不同:沉积凹陷的油气分布不均一性,可以用油源以及圈闭条件来进行解释;沉积凹陷内某一区带(如洼陷带)内部的油气不均一分布,除了受油源和构造条件制约,还明显受到储集条件非均质性的影响;造成区带内单一砂体或油藏内部油气不均一分布的根本原因则是储层非均质性。储层非均质性影响油气成藏、导致油气不均一分布是文章强调的核心思想。油气不均一分布是一种普遍现象和客观规律,尤其对于包括岩性油气藏在内的隐蔽油气藏以及包括古潜山油气藏在内的各种复杂油气藏,这一现象更加明显。油气不均一分布的提出对于岩性油气藏和复杂油气藏的勘探以及高勘探程度区的精细勘探和开发具有启示作用。
简介:在概述了油气成藏理论和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首次明确并系统地提出油气不均一分布理论。重点以牛庄洼陷沙三中岩性油气藏为例,详细论述油气不均一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成因机制。油气不均一分布具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油气不均一分布的主控因素也有所区别:沉积凹陷的油气分布不均一性,可以用油源以及圈闭条件来进行解释;沉积凹陷内某一区带(如洼陷带)内部的油气不均一分布,除了受到油源和构造条件的制约,还明显受到储集条件非均质性的影响;造成区带内单一砂体或油藏内部油气不均一分布的根本原因则是储层非均质性。储层非均质性影响油气成藏、导致油气不均一分布是文中强调的核心思想。不同层次的油气不均一分布是一种普遍现象和客观规律,而对于包括岩性油气藏在内的隐蔽油气藏以及包括古潜山油气藏在内的各种复杂油气藏来讲,油气不均一分布的现象更加明显。油气不均一分布理论的提出对于岩性油气藏和复杂油气藏的勘探以及高勘探程度区的精细勘探和开发具有启示作用,在油藏评价、准确计算油气储量、井位部署等油田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简介:页岩储层具有影响因素多、孔渗关系复杂、非均质性强、评价难度大等特征,为了确定页岩气储层评价参数权重的大小,以重庆南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页岩储层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总有机碳含量(TOC)、镜质体反射率(Ro)、有效厚度、孔隙度、脆性矿物含量和渗透率均是影响该区页岩储层质量的主要因素,其权重分别为0.2579,0.1331,0.1191,0.1496,0.1392和0.2011。通过对各参数进行模糊数学计算得到页岩储层的综合评价因子为0.41~0.93,并以此为依据预测了南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的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