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油田采出程度的提高,油藏近井地带堵塞问题愈加突出,为了消除堵塞、增强近井地带流通能力,提高采收率则成为高效开发的关键问题。根据泡沫混排技术的特点,在对其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泡沫混排模拟实验,并对泡沫混排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液比、裂缝、孔隙度、放喷压差是影响泡沫能力及细粉砂排出的主要因素。该研究成果可为完善泡沫混排理论模型和实际施工提供很好的理论及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油田单井采收率。

  • 标签: 泡沫混排 机理研究 模拟实验 影响因素 采收率
  • 简介:大庆油田采油四厂四矿测试队技术员刘英,成功研制洗井罐车专用车载组合阀,外形像油井采油树.员工称为车载“采油树”。这种设备成功实现连续洗井,大幅度提高了测试质量,全年共节省工时费用7万余元。此项科研成果去年获得大庆油田重大技术革新奖。

  • 标签: 采油树 洗井 车载 测试质量 大庆油田 油田采油
  • 简介:总结埕北油田从试采到全面投产期间多次防措施的失败和成功经验,说明油井防的重要性以及砾石充填防方法的先进性。探讨了确定充填防井的生产压差、采液强度,采油速度等指标,以及不同地质条件和井况的防井对泵型的要示。对埕北油田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分析意见和建议。

  • 标签: 埕北油田 防砂方法 效果 生产压差 采液强度 采油速度
  • 简介:针对胜坨油田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地层出严重和普遍的问题,开展了乳化脲醛树脂固剂的研究.筛选出了固化剂、偶联剂和表面活性剂,确定了乳化脲醛树脂固剂的最佳配方,考察了各因素对固结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乳化脲醛树脂固剂成本低,实现了乳化脲醛树脂的自乳化和单液法施工,可用于多层生产井的分层和选层固,施工工艺简单,固结体抗压强度高,渗透率损失小.在胜坨油田固试验13井次,成功率100%.

  • 标签: 固砂剂 胜坨油田 自乳化 高含水 开发后期 出砂
  • 简介:制备了新型无机硅酸盐固剂,确定了最佳配方:m(无机硅酸盐):m(孔隙连通剂):m(增孔剂):m(增强剂)=(75~85):(6—8):(6~12):3。其制备的无机硅酸盐固剂的抗压强度达5.0MPa,水相渗透率达1.12μm^2,具有固结强度高、成本低廉、适用温度范围宽等优点。

  • 标签: 固砂剂 无机硅酸盐 抗压强度 水相渗透率
  • 简介:水平井是一种增加井与油气层接触面积的有效手段,常规水平段一般是指轨迹在单层体穿行.通常使用的GEOsteer等地质建模系统.主要是针对常规单层水平段建模,保证水平段的储集层钻遇率,而渤海油田X区块属于半背斜层状油气藏储集层,采用同一水平段钻穿多层体联合开发的方式时,储集层钻遇率是制约单井产能的关键因素。为了实现对钻前储集层有效长度和地层倾角等的预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将半背斜层状油气藏储集层特征与工程施工相结合的思路,通过对已钻井资料着陆段与水平段储集层泥岩配比的相关性研究,形成了复合储集层水平段泥岩长度预测公式,并在x区块成功应用.对油田开发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半背斜层状油气藏 水平段 砂泥岩配比 储集层钻遇率 预测公式
  • 简介:二连盆地地层岩性油藏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多个面积只有1000-2000km^2的中小型断陷凹陷内发现了3000-5000万吨级的地层岩性油藏石油储量。勘探实践与地质研究表明,二连盆地具有“多元控-四元成藏-主元富集”地层岩性油藏形成、分布和富集的基本规律。

  • 标签: 多元控砂 四元成藏 主元富集 地层岩性油藏 二连盆地
  • 简介:以胜坨油田沙二段8组为例,综合应用水槽模拟实验和现代沉积的测量结果对辫状河三角洲河口坝内部构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重点对河口坝长宽比定量规模进行了研究。水槽模拟实验统计表明,模拟的研究区河口坝长45~210cm,宽30~150cm,长度与宽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现代沉积的测量结果也说明了河口坝的长度与宽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综合水槽模拟实验与现代沉积测量的结果,建立了研究区单一河口坝长宽比经验公式。利用该公式可以指导研究区精细河口坝构型解剖,辅助判断单一河口坝边界,为建立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精细三维地质模型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河口坝 沉积模拟 长宽比 胜坨油田
  • 简介:石油石化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相反,一次事故就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雷电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其灾害虽然属于“小概率、大危害”事件,它的发生会严重危及到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造成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根据资料介绍,80%雷击造成的事故是发生在供电回路系统。因此,在采油计量站防雷设计时除了对自动化仪表雷电电涌防护和直击雷防护外,还需要注重电源系统抗雷击措施的应用。

  • 标签: 计量站 电源系统 防雷 设计
  • 简介:为进一步明确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板桥高斜坡物源特征、控机制及油气成藏富集规律,通过地震、测井、岩心测试化验分析资料,采用源汇分析方法对港西凸起物源轻重矿物组合特征、沟槽输通道与沉积微相空间分布规律进行详细论述,并进一步总结板桥高斜坡控机制与油气成藏富集规律。研究认为,港西凸起作为板桥高斜坡主要物源,其在沙二段和东营组高位体系域(HST)沉积时期,凸起出露面积相对较大,物源供给能力增强,在地震剖面上能够识别出数个与近岸小型扇三角洲相对应的下切侵蚀沟槽,组成相对闭合的“源-渠-汇”系统,进一步总结出港西凸起沟槽控模式;同时,沙二段不整合面与港东、滨海断裂系组成的油气疏导系统使得该地区具备形成地层上倾尖灭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和地层岩性油气藏3种油气成藏条件。针对该勘探目标区,实施多口探井,获得千万吨级探明储量,证实歧口凹陷港西凸起作为内部物源能够形成有利体并具备油气成藏条件,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 标签: 歧口凹陷 板桥高斜坡 源汇系统 控砂机制 油气成藏
  • 简介:我国石油三次采油废水处理技术获重大进展。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制成功的石油三采废水处理专用剂经大庆油田生产实践验证,这种采用天然低价值产物部分代替有机原料制备的新型低成本高效油田用废水处理剂,突破了限制我国三次采油技术大面积推广的技术瓶颈,同时为泥浆的综合高值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采油废水处理 专用剂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废水处理技术 三次采油技术 废水处理剂
  • 简介:为了对大庆长垣杏树岗油田杏六区东部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体内三元复合驱层段的水淹程度进行定量化分析,进而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垂向分布特征。通过岩心观察和渗透率相对变化率的计算,并结合含油饱和度测试数据,在单体级别内对具有相似渗流能力的渗流单元及其组合类型进行划分,从而定量化计算不同渗流单元组合类型中的水淹程度。分流河道内共识别出5种细粒沉积类型和3种渗流单元组合类型。通过对不同渗流单元组合类型中水淹特征的认识可为后期剩余油挖潜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 标签: 分流河道 渗流单元 水淹模式 杏六区东部
  • 简介:针对高凝油含蜡高、凝固点高、流动性差及开采难度大的问题,选用铜绿假单胞菌配合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和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采用四组分分析法和饱和烃气相色谱法等方法开展了微生物提高高凝油采收率菌剂研究和应用评价。结果表明:菌种对原油四组分存在选择性降解,降解率为23.0%~42.3%,同时菌种可以将高凝油中长碳链饱和烃降解为短碳链烃类,w(nC21)/w(nC22)值和w(nC21+nC22)/w(nC28+nC29)值增大0.33~0.57;铜绿假单胞菌发酵液表面张力从72.21mN/m降低至26.81mN/m;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与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2种芽孢杆菌乳化高凝油的E24值分别为70.6%和82.3%;基于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3种细菌性能设计的兼容本源微生物的复合微生物采油菌剂可使高凝油黏度降低63.86%,凝固点降低6℃。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表明:该微生物复合菌剂可在中渗(200mD)及低渗(50mD)条件下使高凝油采收率提高6.46%~8.48%。6口油井的微生物吞吐采油试验证明该微生物复合菌剂性能稳定,可使高凝油采收率大幅提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标签: 高凝油 微生物采油技术 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 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 简介:姬塬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资料分析,认为晚三叠世长6时期该区北、西两侧都发育有河控型三角洲-浅湖沉积体系。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岩相古地理编图结果非常清晰地显示了研究区长6段体展布特征,同时通过古盐度恢复,首次确定了该区湖岸线的位置,从而确定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平原只在东北一隅有小范围分布。耿-史地区长6段不同沉积时期岩相古地理面貌,特别是古岸线的确定,对于指导该区长6油藏下一步的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高分辨率层序 岩相古地理 古盐度 长6段 姬塬地区
  • 简介: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大布苏地区青三段地层发育几套厚层体,通过合成记录标定及地震属性分析,表明该套厚层体具有长、直、窄的条带型沉积特征。对其成因许多学者提出多种假设,如:风成、潮汐、河流、滑塌等,但是所有的假设都不能很好解释此种体分布特征。研究认为海坨子-大布苏地区位于坡折带之上,地形落差大,水流下切作用强,对下伏地层造成侵蚀,形成深而窄的湖缘峡谷。湖缘峡谷控制体的沉积,该体在上倾方向上与断层有机配置可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

  • 标签: 地震反射特征 沉积机制 厚层砂体 湖缘峡谷 岩性油藏 松辽盆地南部
  • 简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中期旋回为编图单元,对川西坳陷中段上侏罗统遂宁组的古地理和体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坳陷中段上休罗统遂宁组可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LSC1)与3个中期旋回(MSCl,MSC2和MSC3)。其中,MSC1—MSC3沉积期,龙门山前缘均发育有较大规模的冲积扇群.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表现为多个辫状河三角洲叠置的沿龙门山前缘分布的辫状河三角洲群:MSC1-MSC2沉积期,川西坳陷中段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以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为主,冲积扇仅在规模及位置上有所变化,该时期体主要分布于龙门山前缘与中江-回龙地区;MSC3沉积期,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发育于郫县-温江-大邑地区,体厚度以及规模均较大。

  • 标签: 岩相 古地理 砂体展布 遂宁组 川西坳陷
  • 简介:通过对活性污泥的驯化,筛选处理采油废水的高效菌株。筛选得到三个属共5株高效菌株,除油能力在25.06%-52.09%之间,COD去除能力在32.39%~87.44%之间。混合菌生长迅速,没有延滞期,石油类最终去除率为94.34%,COD最终去除率为92.34%。各高效菌株对石油中不同烃类的去除各有优势,其中不饱和烃类最容易得到降解,去除率最高可达71.3%至100%,而芳香烃和饱和链烃较难最高可达41.32%。混合菌株对石油类物质的去除效果最好且最均衡。

  • 标签: 高盐度采油废水 生物处理 降解
  • 简介: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重要的储集层之一。通过岩心观察以及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的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长8油层组进行了精细的沉积相分析,确定长8油层纽属于辫状河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并从中识别出主河道、分流河道、决口扇、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分流间洼地、河口坝及远坝等沉积微相。在精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和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以相当于小层体的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层序一岩相古地理图,并分析各类成因体的发育、组合和演化特征及展布规律。研究结果可为该区长8油层组的储层预测和岩性油藏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精细的沉积、层序资料。

  • 标签: 浅水三角洲 层序一岩相古地理 砂体展布 储层预测 长8油层组 镇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