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改善天然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和性能,在不对整个燃烧系统进行大的更改的前提下,开发了一种单独进预燃室。该预燃室内在较高浓度混合状态下,着火时产生的能量使主燃烧室内的燃料与空气迅速进行混合并快速充分地燃烧。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单独进预燃室可加快燃烧速度,缩短燃烧周期,改善发动机性能,降低排放污染,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天然气发动机 单独进气 预燃室 燃烧 排放
  • 简介:换气过程进行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汽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进和配系统对汽油机充气效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汽油机换气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以某一电喷汽油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可变进歧管长度、可变气门升程和可变气门定时,提出优化方案,对其进行结构设计,利用BOOST模拟计算软件,建立可变的进和配系统模型,分析影响进充量的各种因素,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 标签: 充气效率 可变进气 配气系统
  • 简介:文章对秸秆氧化气化原理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氧化气化的特点。同时,还列举了作为炊事燃气供应系统应具备的特点和要求,相比较可知,氧化气化作炊事燃气具有不安全、费用高等不容忽视的诸多弊病。建议拟以秸秆氧化气化作炊事燃气的有关部门慎重考虑。

  • 标签: 气化 氧化 燃气供应 秸秆 弊病 部门
  • 简介:吸附效应是热物性实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探讨了圆柱定程干涉法相声速测量实验中存在的两类吸附效应,并分别分析了其行成原因;归纳了低压区相声速实验中异丁烷吸附及解吸效应产生的压力变化规律;建立了低压区吸附效应对相声速测量影响的模型,分析了吸附效应对异丁烷相声速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附与解吸引起的压力变化小于10Pa时,声速的相对变化小于1×10-5。接近饱和蒸气压时,吸附会导致共鸣腔壳体壁面形成一层薄液膜,壳体声导纳增加,频率半宽急剧增大,而相声速测量值呈现较大的负偏差。

  • 标签: 气相声速 吸附效应 圆柱定程干涉法 异丁烷
  • 简介:本文简单介绍了发动机谐振进系统的基本原理,在结合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谐振进系统各结构参数对充量系数Фc的影响规律。阐述了谐振进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对可变进系统的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并分析其优缺点。为致力于提升发动机性能和降低排放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谐振 充量系数 进气系统 车用发动机
  • 简介:分析了六种不同的“冲击-膜“复合式冷却结构,将其应用在燃气轮机涡轮导向器叶片中弦区并对其内部流体的流动和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条件采用某燃气轮机的典型工况,流体物性参数随温度变化。将不同“冲击-膜”复合式冷却结构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冲击孔与膜孔在展向的排列形式对冷却效果有较大影响,叉排明显优于顺排;随着冲击孔的后移,冷却气体对腔内壁的覆盖面积逐渐减小,冷却效果逐渐降低,流阻逐渐增大;在来自冲击冷却和气膜冷却多种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膜孔角度和所在面曲率对冷却效果和流阻的影响被大幅度削弱。

  • 标签: 冲击冷却 气膜冷却 换热 数值模拟
  • 简介:研究进歧管长度对发动机性能影响,并针对某公司的两级式可变长度进歧管,利用试验对其控制策略的研究,通过试验验证了可变长度进歧管优于定长度进歧管性。

  • 标签: 可变进气歧管 控制策略 动力性试验 经济性试验
  • 简介:在低速大尺度叶栅风洞中对放大五倍的叶片模型进行实验,采用红外热像仪进行温度场的测量,研究在叶背表面不同曲率位置、不同主流Re、不同吹风比对膜冷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叶背处膜冷却效果随着吹风比的增大而降低;主流Re对冷却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吹风比不变时,冷却效果随Re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凸面曲率特征的膜冷却容易造成射流脱壁,沿程冷却效果下降幅度较大,在附着区域相对较小;在研究范围内,膜冷却效果随着曲率值的增加先增加再减小。

  • 标签: 气膜冷却 孔排 曲率 红外测温
  • 简介:液分离冷凝器是一种新型管翅式平行流冷凝器。选取相同传热面积的蛇形冷凝器与液分离冷凝器进行热力性能对比,通过实验测得了液分离冷凝器的热力性能,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出蛇形冷凝器的热力性能,采用最小熵增数和炯损对两种冷凝器进行了综合性能的评价。结果表明:在空气和制冷剂的进口状态和质量流量相同的条件下,在制冷剂面积质量流量为448.5~644.7kg/(m2·s),且空气体积流量分别为427和764m3/h时,液分离冷凝器的熵增数比蛇形冷凝器分别低10.4%~30.2%和6.5%~23.7%,炯损失低14.1%~29.7%和8.7%~23.8%,可见液分离冷凝器的综合性能优于蛇形冷凝器。

  • 标签: 热工学 综合性能评价 汽液分离冷凝器 熵增数 炯损
  • 简介:使用AVL-BOOST软件和三维FIRE软件对12V190天然发动机的对进气管路内的流场分别进行了稳态和瞬态流动特性的三维模拟计算,并模拟了进气管中间进对进气压力波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管路结构对进不均匀性的影响很小,而进气压力波相互干涉对进不均匀性的影响较为显著,将进改为中间进后,进不均匀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 标签: 天然气发动机 不均匀性 压力波 数值模拟
  • 简介:针对均质压燃(homogeneouschargecompressionignition,HCCI)技术仍存在着火时刻控制困难、燃烧不充分等问题,以天然HCCI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HCCI单区模型,耦合CH4-O3反应机理,研究添加臭氧(O3)和一定臭氧浓度下初始参数对天然HCCI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O3可以使着火时刻提前,缸内温度和压力升高,且随着O3浓度增大效果越明显,增长幅度逐渐下降;提高进气温度使缸内压力峰值下降,当量比的增大使着火时刻延迟,提示可通过改变O3浓度和初始参数实现对燃烧相位的控制;O3浓度和发动机初始参数的增大均不同程度上促进了NOx排放。

  • 标签: 天然气 HCCI 臭氧 燃烧特性 数值模拟
  • 简介:随着我国多源天然市场发展和整体供气管网的形成,多源直接接入管网混输已成为必然,不同气质源直接管道混的技术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基于CFD模拟,对不同气源混合输运的气质扩散规律进行研究,为混输管网合理设计和准确设定气质监控点提供依据,以保证燃气管网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重点对典型混气管路(Y型管)的天然气气质扩散规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掺混流体剪切层质量传递特征和天然气气质扩散规律。根据混湍流形态和质量浓度场分布特征,获得Y型管的三类混类型。通过对气质扩散质量浓度的不均匀性理论分析和模拟结果的综合数据分析,建立了预测混气管道达到气质均匀的混合长度无因次准则方程,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方法和计算基础。

  • 标签: 天然气 混流 质扩散 CFD 混合长度
  • 简介:在天然气锅炉中引入柔和燃烧技术将大大降低NOx排放,高速未燃气卷吸高温烟气回流并与之快速掺混再燃烧是柔和燃烧的重要特征,因此,开展天然气锅炉关键结构参数优化设计以组织流场形成柔和燃烧所需的高温低氧反应气氛非常必要。基于天然气锅炉的工况特征,设计了热负荷15kW的模型燃烧室,采用数值模拟手段详细研究了燃烧室高度、喷嘴孔径、喷嘴相对位置及烟气出口尺寸对燃烧室流场、组分场及关键参数——烟气回流比的影响规律,并最终确定了燃烧室结构优选方案,对天然气锅炉柔和燃烧机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数据。

  • 标签: 天然气锅炉 柔和燃烧 射流条件 低NOX排放
  • 简介:针对天然发动机气缸盖排气孔口产生裂纹这种故障,本文以有限元方法为基础,对某天然发动机气缸盖建立模型,进行了热-固耦合计算。结果表明正常工作状态下气缸盖温度及压应力最高处发生在排气孔口间“鼻梁处”,温度为280℃,压应力为1640MPa。当冷却水侧换热恶化或发动机突加载荷状态下会导致气缸盖工作温度及应力升高,“鼻梁处”温度达到372℃,压应力达到2000MPa,这时气缸盖“鼻梁处”会在高温下产生压塑性变形,导致该处产生裂纹。

  • 标签: 气缸盖 有限元分析 热-固耦合分析
  • 简介:选取了包括海上天然(offshorenaturalgas,ONG)、陆上天然(pipelinenaturalgas,PNG)和液化天然(liquefiednaturalgas,LNG)在内的11种源作为样本,对8台中国燃具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民用灶具进行了天然组分变化导致的民用灶具CO排放响应测试。讨论了不同组分源对CO排放的影响,并对Weaver互换指数在预测CO排放方面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测试发现:对于初状态工况调节较好、适应性较强的灶具,当源组分发生变化时,不会出现严重的CO排放问题;灶具CO排放随着源华白数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黄焰的出现会更易导致灶具CO排放超标。针对中国灶具和气源特点,建议将Weaver互换指数中的不完全燃烧指数JI从JI≤0.05调整为JI≤0.04;为了保证当源发生互换时,不造成严重的CO排放问题,建议对进网源气质特性进行限制,宜引入华白数偏小、重烃类组分较少的源。

  • 标签: 天然气 民用灶具 CO排放 华白数
  • 简介:以柴油机为原型,增加了天然供气系统,开发了天然/柴油双燃料发动机。采用闭环控制系统对天然进气量进行实时控制,发动机采用双阶段双燃料模式运行,实现了全负荷工况下天然对柴油85%左右的替代率,在保持原机动力性的基础上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性。

  • 标签: 双阶段双燃料工作模式 天然气供给系统 柴油替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