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5 个结果
  • 简介:针对地下水源能量利用系统建筑负荷的动态变化,基于1D/3D集成分析数值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定流量变温差及定温差变流量两时变模式系统性能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定温差变流量调控模式由于抽水量小于定流量变温差模式,含水层发生热贯通时间较晚;发生热贯通后,由于抽水温差大于定流量变温差模式,冷水封面向抽水井移动速度较快,抽水温度下降幅度较大,热贯通程度显著。抽灌水流量对热贯通起主导作用,热贯通发生后抽灌水温差对地下水温度影响较大;定温差变流量模式机组的COP值迅速下降,运行过程中耗功较少,系统能效比较大。

  • 标签: 1D/3D 定温差 定流量 调控模式 分析
  • 简介:氢氟烃(HFC)/氢氟烃和氢氟烃/碳氢(HC)混合物是两类重要的制冷工质。采用PR状态方程结合Horon-Vidal(HV)混合规则对7种HFC/HFC和7种HFC/HC二元混合物的气液相平衡性质进行了计算,并与PR状态方程结合vanderWaals(vdW)混合规则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HFC/HFC体系组元性质比较接近,非理想性不强,vdW混合规则即可达到较理想计算效果,HV混合规则对计算精度的提升有限;对非理想性较强的HFC/HC体系,vdW混合规则对共沸性质的描述不够理想,HV混合规则可以显著提升相平衡的计算精度。

  • 标签: 气液相平衡 PR状态方程 HV混合规则 氢氟烃 碳氢
  • 简介:本文应用有限元软件对某柴油机的机体的装配模型进行分析,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为该机体的改进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有限元 机体 改进设计
  • 简介:研究微通道中的气体混合是了解气体在微尺度下相关行为的重要内容,并且对于涉及微尺度下化学反应如燃烧问题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直接模拟蒙特卡罗(directsimulationMonteCarlo,DSMC),采用变软球(variablesoftsphere,VSS)模型,数值模拟了高度为1μm的平行微通道中不同壁面调节系数和不同隔板厚度下C0、N2两种气体的混合过程。结果表明:增大壁面调节系数不仅可以缩短混合长度,还可以使混合过程向上游推进;隔板厚度的存在使得隔板末端附近出现很小的非平衡回流区域,并促进混合过程的进行;隔板厚度的增加对气体分子向另一组分上游的扩散影响较小但会缩短混合长度。

  • 标签: 直接模拟蒙特卡罗法 变软球模型 气体混合 平行微通道 混合长度
  • 简介:利用CFD通用商业软件模拟了蓄热式钢包烘烤器的流场和气体混合状况,比较了不同空气喷入速度、不同空煤气烧嘴间距、不同空气预热温度等不同工况对空煤气混合状况的影响,并定量分析了这些影响的大小和趋势.为蓄热式钢包烘烤器燃烧装置的合理设计提供依据.

  • 标签: 蓄热式燃烧 钢包 数值模拟
  • 简介:在一台六缸柴油机上使用汽、柴油两种燃料实现均质引燃,通过将柴油主喷时刻大幅提前,研究柴油深度混合对均质引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深度混合可以优化均质引燃模式的燃烧状况,柴油主喷时刻提前至上止点前40°曲轴转角时,缸内燃烧近似均质压燃,在保持高有效热效率的同时,最大压升率也控制在0.59MPa/(°)的合适水平;柴油深度混合可以显著改善均质引燃模式的排放,柴油主喷时刻提前至上止点前40°曲轴转角时,NOx排放低至0.39g/(kW·h),同时炭烟(Soot)则近零排放。

  • 标签: 双燃料 柴油主喷时刻 均质引燃 排放特性
  • 简介:根据废热驱动的吸收式制冷循环特点以及对汽车制冷系统的技术要求,提出了一种采用直接风冷的,以汽车发动机废热和动力联合驱动的新型吸收/压缩混合制冷循环.在设计工况(空气温度35℃,冷凝温度55℃,制冷剂蒸发温度3℃,制冷负荷30kw)下,对采用r124-dmac工质的混合制冷循环进行热力计算,其综合性能系数(copint)为14.85.通过热力循环分析发现发生器负荷率和环境温度变化对混合制冷循环工作特性有较大的影响.

  • 标签: 汽车 废热 吸收-压缩 混合制冷
  • 简介:针对现有碳氢类(HCs)质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选定了一些适用于热泵系统的R744/HCs非共沸混合工质对。通过对选定的混合工质临界参数和温度滑移特性的进一步计算分析,确定了其适用的热泵循环,并建立了快速确定亚临界循环热泵系统用R744/HCs非共沸混合工质中R744质量配比范围的计算程序。结合热泵热水器的工况及高压侧压力的要求,利用计算程序确定了R744/R600、R744/R600a、R744/R60l和R744/R601a的质量配比范围。

  • 标签: 二氧化碳 碳氢化合物 非共沸混合工质 热泵 质量配比
  • 简介:由于锅炉设备庞大,运行条件复杂,煤种多变等因素,很难建立锅炉NOx排放与效率的函数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建立了以锅炉NOx排放与热效率为输出的混合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调节参数少、运算速度快、结果稳定、预测精度高等优点,可以根据燃煤特性以及各操作参数准确预报锅炉在不同工况下的NOx排放和效率。针对模型的多目标优化问题,采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MOPSO(multipleobjective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对某工况进行优化仿真,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了NOx排放。

  • 标签: 电站锅炉 氮氧化物 效率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
  • 简介:运用流固耦合方法建模,应用FLUENT计算软件平台对填充有多孔介质的T型连接方形管道内冷热流体横向射流混合过程的流动和热传递进行大涡模拟,采用了Smagorinsky-Lilly亚格子模型,获得了瞬时速度和温度分布。结果表明,填充多孔介质能够有效减少T型连接管道中冷热流体横向射流混合的温度和速度波动。固体骨架的导热率较高加速了冷热流体之间的热量传递,使得混合区流体温度相对均一。当主管混合区底部为冷流体而上部为热流体时,增大温差即增大Ri,浮升力对流动和传热的影响并不明显。

  • 标签: 多孔介质 横向射流 热波动 流固耦合 大涡模拟
  • 简介:通过CFD计算流体软件FLUENT,分别对支管无附加结构及支管有附加结构直管、渐扩管、减缩管四种结构的T型管内冷热流体混合过程进行了大涡模拟,获得了管道内部的瞬时温度。将各结构温度云图与速度矢量图、无量纲时均温度及无量纲均方根温度进行了对比。数值结果表明,附加结构的添加使管内流体流型由冲击射流变为偏转射流,显著减小了T型管壁上的温度波动;缩管结构的无量纲均方根值比其他附加结构更小,表明缩管结构更适合用以减小管壁的温度波动。

  • 标签: T型管道 混合 热波动 大涡模拟
  • 简介:回收烟气中的潜热和显热在提高锅炉效率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针对含湿混合气体在水平单管管外的对流冷凝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了烟气进口温度、冷却水进口温度、水蒸气的质量分数以及Re的变化对含湿混合气体在水平单管管外冷凝换热的影响。

  • 标签: 含湿混合气体 对流冷凝 回收
  • 简介:为了实现低温热能的充分回收利用,在混合工质ORC循环发电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CO_2跨临界循环与其耦合的发电系统。基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建立相应热力学模型,并编写计算程序,确定系统运行条件,分析蒸发温度T1、跨临界蒸发压力p01及热源温度T_g等参数变化对耦合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将其与采用相同混合工质的ORC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蒸发温度提高,跨临界循环部分输出功逐渐增加,而ORC部分由于冷凝温度提升所减少的输出功逐渐降低。在T_g为373.00K时,若T_1为340.00、354.00K,耦合系统较基本ORC系统输出功分别增加15.77、113.53kW。随跨临界蒸发压力p_(01)变化,耦合系统输出功及效率均有先减小后增加再降低的规律,存在一最佳跨临界压力,且表现为随热源温度降低,耦合系统性能优越性逐渐明显。若T_g为373.00或403.00K,则耦合系统较基本ORC系统分别增加19.16、7.18kW。在蒸发温度较高或热源温度较低时,采用耦合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CO2跨临界循环 耦合系统 蒸发温度 热源温度 跨临界蒸发压力
  • 简介:为了适应节能与环境保护的需求,研究了一种适用于自复叠制冷系统的新型绿色混合制冷工质(R290/R744)的汽液相平衡特性。根据相平衡条件采用PT状态方程结合VanderWaals混合规则推导出该混合制冷工质的相平衡计算式,通过软件编程计算了两种有工程实用意义的相平衡问题,一种是已知混合物压力和液相摩尔分数,计算泡点温度和气相摩尔分数;另一种是已知混合物压力和气相摩尔分数,计算露点温度和液相摩尔分数,并根据计算数据绘制了汽液平衡曲线。数据显示最大相对误差为4.840%,最小相对误差为0.005%。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给出的R290/R744混合制冷剂相平衡计算式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从而为采用该混合制冷剂的自复叠制冷循环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R290 R744 混合制冷剂 相平衡 自复叠制冷
  • 简介:为提高气体机稀薄燃烧时的燃烧性能,解决天然气发动机在稀薄燃烧情况下点火能量高以及火焰传播速度慢的问题,提出利用强氧化性的臭氧对燃料进行改质,进而提高天然气燃烧性能的思路。通过Chemkin软件研究臭氧添加对甲烷滞燃期的影响,并对改善燃烧的化学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臭氧后,某些重要基元反应的温度敏感性、自由基和中间物质的浓度和出现时间发生较大变化,进而改善了甲烷的点火特性。

  • 标签: 天然气 臭氧 滞燃期 化学反应动力学
  • 简介:通过大涡模拟(LES)对T型通道内冷热流体混合过程的流动与传热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混合区域内的瞬时速度和瞬时温度,通过时均值和均方根值来描述速度和温度的平均大小和波动程度。数值结果表明,在主管下游离主管和支管交汇中心不远处区域内速度和温度波动最为剧烈。该研究揭示了混合过程热波动的流动与传热本质,获得了温度波动强度与频率,对预测热疲劳和判断易发生区域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T型通道 混合过程 热波动 大涡模拟
  • 简介:现有的二冲程缸内可视化方法是安置内窥镜方式,存在着观测视角小,喷雾时光线暗、不能清楚地观察喷雾和燃烧过程等缺点。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二冲程直喷发动机的可视化装置,本装置采用激光诱导荧光(PLIF)对发动机燃烧室进行观察。依据模型对发动机的气缸盖、气缸、活塞、工作系统进行了设计,将气缸盖的排气口改装成直喷喷油嘴,排气口开在气缸壁上,更改进气门凸轮机构使之配合二冲程排气口,活塞加长且开有镂空长槽,安置45°反光镜。可视化工作系统包括光学发动机、喷油系统、控制系统、拍照系统、激光器。加工安装形成发动机可视化装置,然后对燃料的喷雾燃烧进行观察。

  • 标签: 二冲程 可视化 激光诱导荧光法 直喷
  • 简介:讨论了混合对流条件下环形通道中浮升力对流动及传热的影响.实验时用LDA测量了水向下流过竖直环形通道时的平均流速和湍流强度.对于逆浮升力方向的流动情况,湍流速度脉动和湍流剪切应力都因浮升力的影响而增加,从而传热得到了增强.当浮升力的影响特别大时,靠近环形内壁的流动出现反向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流动在无浮升力影响时是层流,湍流也会由于浮升力的存在而产生,传热维持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混合对流 浮升力 流动 传热 环形通道 热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