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网络游戏市场慢慢成熟,参与者越来越多为背景,主要进行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的探讨,虽然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保护只是一部分,却也是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非常重要和尤其关键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在近些年来,网络虚拟财产逐渐演变成为越来越多纠纷案件的主要焦点,为了在法律上有效保护虚拟财产持有人的合法权利,将虚拟财产置于民法范畴进行研究,能够使网络虚拟财产得到更加完善的保护.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进行了承认并且针对部分网络虚拟财产的侵权案件进行了保护.在游戏的世界中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也迫在眉睫,本文之所以在这里讨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是因为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在理论上并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界限来判断其财产属性,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也会碰到很多纠纷难以找到具体而明确的法律依据,故本文主要分析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以方便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纠纷时较快速准确地找到相应的法律依据.
简介:在经济新常态下,作为寻求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产业升级是我国产业保持长期稳定活力的源泉。从产业升级动力角度出发,首次构建动态搜寻模型和简约利润博弈模型相结合的混合模型,分析市场结构和企业性质在产业升级动力中所起的作用,并利用面板门限模型对数理推导的结论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利润风险规避型企业升级进入垄断市场结构,会增强垄断市场或产业的升级动力,但其并不适合进入竞争性领域;利润风险偏好型企业升级进入竞争性领域或垄断边界模糊化领域,一方面会对竞争性领域产生双重驱动作用,另一方面会对垄断领域产生"鲶鱼效应"。这一结论可为我国发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简介:本文以2001-2009年发生财务报表重述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财务报表重述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以及所有权性质对该影响产生的作用。与国外已有的研究结果不同,我们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发生财务报表重述后,其债务融资水平与前期相比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说明债权人并不重视由财务报表重述带来的违约风险与信息风险。区分企业所有权性质的分组检验结果显示,财务报表重述后,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水平显著地下降,但不会影响国有企业债务融资,体现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的差别对待。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政策制定者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借鉴意义。
简介: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企业品牌间的较量并不仅仅局限于名称和标识,而是品牌背后的知识和能力。品牌进化的核心是知识的进化,是品牌在进化动力机制作用下随时间而发生的成长演化过程,企业内部知识管理是建立在企业文化知识、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基础上的管理,基于三种知识的管理共同推动着品牌的进化,进而创造显著绩效。针对回族老字号企业的数据调查表明,知识管理与品牌进化显著相关,企业知识管理只有以品牌进化过程为中介变量,才能提高进化绩效,而通过企业管理机制促使内外部知识实现相互交流与共享,将有效推动品牌的进化。因此,为更好地提升企业绩效,一要重视顾客品牌知识管理,促进品牌进化;二要打造知识共享基础,提升企业内部知识管理;三要有效利用外部知识,拓展品牌进化路径;四要管理品牌进化过程,提高进化绩效。
简介:借鉴表达现象学对知识表达进行深入考察,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管理变革、生产技术革新以及产品研发进行详细探析,结果表明一切知识都可以通过身体动作、工具设备运用以及言语等多种方式表达出来,但所有这些表达都不是完整的表达,而企业中的组织知识创造是一个知识表达贯穿其全程的知识共同化、融合化、可操作化和内化4阶段螺旋重复过程。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利用各种知识表达方式以利于知识共享与传播,其次要对技能、惯例、风格等传统上认为难以言明的知识定期整理挖掘以利于其传承与革新,第三要按照知识创造4阶段螺旋重复规律设计各种创新流程以提高创新成功率。
简介:本文考察了两类代理成本如何影响会计信息可比性,并且进一步考察了企业所有权性质对两类代理成本与会计信息可比性关系的调节效应,依此探讨信息不对称和所有权性质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作用。研究发现,两类代理成本越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越低;相比而言,国有企业更多地体现为第一类代理成本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损害;非国有企业更多地体现为第二类代理成本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损害。本文的研究丰富了会计信息可比性的相关文献,是基于DeFran-coeta1.(2011)的拓展性研究。同时,本文的结论对于提高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理解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监管者以及政策制定者关于如何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有借鉴意义。
简介:本文对2008-2011年使用衍生品的427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进行配对,研究不同产权性质下衍生品使用与公司风险、业绩及公司价值的关系,并引入高管背景特征考察其对衍生品使用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使用衍生品都能显著降低公司风险,国有企业效果更加显著;民营企业使用衍生品后显著提高了业绩,但显著降低了公司价值,国有企业使用衍生品对其业绩和价值的影响均不显著;在民营企业,管理者(尤其是财务总监)能力有助于提升衍生品的使用效果,而国有企业中这种效果不显著。本文结合中国特殊的市场与制度环境全面考察企业衍生品的使用效果,并且尝试从管理者能力角度对其进行解释,丰富了衍生品使用效果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与西方发达市场不同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