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国内学术界主要在货币供应量与贷款总量对于经济增长及实际产出的影响孰大孰小,及究竟是货币渠道重要还是信贷渠道重要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并形成了大量的文献;国内学者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阻滞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就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简介:
简介:电子货币有效地降低了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拓展了交易的时间和空间。同时电子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也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电子货币的发行会减少流通中的现金,降低基础货币的规模,导致货币乘数趋于波动,从而影响央行货币政策。本文将通过分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机制,探讨央行货币政策的应对措施。
简介:今年上半年我国货币信贷运行呈现出健康平衡的态势,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贷款结构进一步优化,外汇储备继续增加,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同时,金融运行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与新特点。
简介:本文以次贷危机为背景,对我国货币政策与HPI及CPI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HPI的影响更为显著的结论。实证分析部分主要运用统计学软件Eviews6对相关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货币供给量M2与HPI呈现明显正相关关系,M0对CPI的正相关性更为明显。
简介:2000年我国金融运行表现出与前几年不同的特征,这与近两年多来所采取的货币政策有密切的关系,回顾并分析2000年金融运行特征与货币政策,对于我们把握2000年货币政策取向,不无裨益。
简介:元月12日央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自2008年10月以来央行首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一石激起千层浪,亚洲,欧美股市,国际外汇市场迅速作出反应。此举是否意味着中国开始着手回收过去一年来持续极度宽松的流动性?
简介:今年中国的宏观经济会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果这种通胀能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对经济发展是有好处的;反之,则会制约经济的发展,也会使居民货币资产出现相对的贬值
简介:国家统计局1月21日公布了2009年中国国民经济主要数据,其中两组数字最受关注,一是GDP增速,二是价格水平。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增速虽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能有如此发展速度,也算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简介:时隔多年,从紧的货币政策再次出现在了中国的经济政策里。目前,中国已经决定在明年把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为从紧的货币政策,目的是为了防止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过热,以及控制可能会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通货膨胀。
简介:摘要:随着金融危机结束,我国开始对金融体系等给予高度重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货币政策的改革思路。因此,为加强货币政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稳定实体经济与金融,本文针对金融周期及货币政策展开了较为详细的探讨与研究,以期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可靠依据。在2008年金融危机结束的背景下,我国相关学者逐渐加强对实体经济稳定性予以了高度的关注。通过管理金融周期和革新货币政策,不仅能够促进金融体系发展,还能提升实体经济稳定性。所以说,本文对金融周期与货币政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简介:进一步紧缩?是的,几乎所有的机构都对中国“偏热”的经济判了这种徒刑。
简介: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新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它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国际金融领域拉开帷幕,70年代获得一定发展,80年代开始风靡全球,进入9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传播,本文要分析的金融创新就是指70年代以来的世界金融领域进行的一场有影响的结果性变革,这次变革的理论背景主要是兴起于70年代的金融深化理论,理性预期理论,利率平价理论等的影响,从实践来分析,当代金融创新的动因包括:回避金融体制;来自资本管制的压力;金融竞争加剧;金融电子化等科学技术的推动。
简介: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了达到既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调控手段。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亟需一种通过市场机制发挥重要作用的政策工具。为提高货币调控效果,央行推出了一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并且开始有意构建利率走廊。本文拟对我国新推出的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做一个简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实施效果。
货币政策及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问题研究综述
中国需要怎样的货币政策——对近来年货币政策的分析
解读货币政策之谜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上半年货币政策分析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2001年货币政策取向分析
货币政策微调的开始
调整货币政策要谨慎
货币政策不能打乱仗
如何加强货币政策效应
信贷配给与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陷入“囚徒困境”
货币政策不应无视股市
中国紧缩货币政策再现
金融周期与货币政策
是财政政策,不是货币政策!
浅谈货币替代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
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