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甘肃省河西走廊,有许多保存相对完好的长城,其中以素有河西走廊东大门之称的乌鞘岭及山丹县境内的汉、明代长城为最。乌鞘岭汉长城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大致走向为沿庄浪河至金强河向西,北上乌鞘岭,过安远驿,出古浪峡向西。现在乌鞘岭上的汉代烽火台尚保留有座,烽火台下的段汉长城已呈土埂状,但仍明晰可辨。明长城残存下来的大约有10公里长,残高1.8~2.5米,底宽2~3米,全部夯土板筑,夯层厚12~30厘米,大多修建于明万历年间。
简介:上下千年横贯万里的长城曾经那么安静地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也与长城脚下人们的田地和房屋为伴,同他们的生活有着某种无法分割的联系。近年来,在长城保护声音下,也有不和谐的“音调”从长城沿线上传未。一项“长城守望者”们近期的调查显示,仅北京郊区的长城沿线上,收取门票,招揽生意的“长城景点”竟选三四十处之多,那些生活在长城沿线上与长城相伴的人们又在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利益驱动下,非科学、非理性,甚至是非法的短视开发的直接后果可能是长城的短命。“现在中国已经没有万里长城了”的说法并非危言耸听,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所有朝代的墙体和道址加起来也不够一万华里。当中国人正在为我们新入选的世界文化遗产报出欣喜的时候,又对长城,这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最亮的一点关注了多少呢?
简介:“东连渤海仙源台,西映居庸紫翠迭”。拱卫京都的慕田峪长城,是北京著名的十六景之一,它位于北京东北七十公里处的怀柔县境内,游览段共3000米,敌楼、敌台、铺房共25座,是万里长城的灵魂所在。慕田峪长城是由朱元津手下大将徐达攻克京都后,在原北齐长城遗址上督造而成的,是明代最先建筑的长城。明永乐二年,建“慕田峪关”。明隆庆二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对慕田峪长城又进行了大规模整修筑造。慕田峪山峦纵横,直起大迭,易守难攻。这里长城的特点是:空心敌台,居高临下,四面箭窗,边城射孔,滚木石,弓箭射敌,八万观照。两面垛门,具有完整的防御系统。登高远望.慕田峪长城犹如一条巨龙,望不见首,望不见尾。跨谷跨峰